科研产出
不同日粮组成对断奶初期奶公犊瘤胃内环境指标的影响
《家畜生态学报 》 2006
摘要:选用3头三月龄左右装有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公犊,按3×3完全拉丁方试验设计,喂给三种日粮。日粮组成按精粗比分别表示为:70:30;60:40;50:50,研究不同日粮组成对断奶初期奶公犊瘤胃内环境指标包括pH值、氨氮(NH3-N)浓度、纤毛虫数量及微生物蛋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精粗比为70:30日粮条件下奶公犊瘤胃内pH值显著低于其它组(P<0.01),70:30日粮组瘤胃内NH3-N浓度显著高于精粗比为60:40和50:50日粮(P<0.01)。不同日粮组成下精粗比为60:40和50:50日粮的瘤胃纤毛虫数量和微生物蛋白显著高于高精料组70:30日粮(P<0.0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度对高油玉米群体生理特性的影响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6
摘要:通过在新疆绿洲农区密度对高油玉米群体生理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高油115在82500株/hm2密度的群体干物质生产率从拔节期到成熟期平均值达322.79 kg/hm2.d,高油298为308.52 kg/hm2.d,Sc704为267.92 kg/hm2.d,高于其他密度的群体。高油115吐丝期至乳熟期的光合势平均在140.69万m2.d/hm2,Sc704吐丝期至乳熟期的光合势平均在99.54万m2.d/hm2.d,高油298吐丝期至乳熟期的光合势平均在130.87万m2.d/hm2。高油玉米一般在拔节期至乳熟期的净同化率较高,而在乳熟期以后高油玉米的净同化率明显没有对照Sc704的净同化率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吉细毛羊品种选育方案育种效果分析
《草食家畜 》 2006
摘要:本文应用动物育种规划原理和方法对新吉细毛羊品种现行育种方案的育种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实施现行育种方案可以获得较好的综合育种进展和育种效益,年综合育种进展为7.214元,育种效益为73.446元,投入产出比为1∶6.938。现行育种方案仍有改进的余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收获机械化在兵团的应用及推广前景
《新疆农机化 》 2006
摘要:介绍了棉花收获机械化技术的组成和机采棉技术在兵团推广应用情况,分析了当前在推广机采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预测了“十一五”期间机采棉推广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棉花清理加工技术条件
《中国棉花加工 》 2006
摘要:一、新疆棉花生产的特点新疆以天山为界,分为南疆、北疆两大棉区。新疆光热资源充足、降水量少,十分适宜发展棉花产业。南疆棉区生产的棉花约占全疆总产的2/3,年平均降水量40mm-70mm,年蒸发量2000mm~2400mm,年平均日照时间达2700~3000小时,年平均气温≥10℃,积温4000℃~4300℃,日照充足,热量条件优越,无霜期在210天以上,水资源总量丰富,农作物以灌溉为主,适宜棉花生长。土地以冲积平原为主,较为平坦,适合机械化生产,是棉花生产的可靠基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农业棉田中棉蚜及其捕食性天敌的种群动态
《生态学杂志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定期目测棉叶上的棉蚜数量,用扫网法同步估测天敌种群数量,对有机农业棉田和常规棉田(对照)中棉蚜及其捕食性天敌的种群动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有机棉田和常规棉田中棉蚜及其主要捕食性天敌种群动态差异显著。在2005年6~8月,有机棉田中棉蚜数量是常规棉田的4.17倍(P<0.05)。瓢虫成虫和幼虫的数量分别是常规棉田的3.22倍(P<0.01)和3.70倍(P>0.05);草蛉成虫和幼虫的数量分别是常规棉田的1.33倍(P>0.05)和3.00倍(P<0.05);食蚜蝇的数量是常规棉田的2.89倍(P>0.05),蜘蛛的数量是常规棉田的3.47倍(P<0.05)。因此,建议在有机农业棉花生产中,采用一些植物源杀虫剂辅助控制棉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