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温室甜樱桃‘早大果’光合作用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温室栽培条件下甜樱桃品种‘早大果’光合作用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为其栽培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测定5年生‘早大果’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及光合有效辐射(PAR)、叶温(Tl)、空气相对湿度(RH)、水分利用效率(WUE)和空气CO2浓度(Ca)等生理生态因子的日变化,同时对‘早大果’的叶片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和温度响应曲线进行测定,分析Pn与其生理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在温室栽培条件下,‘早大果’果实成熟期叶片Pn日变化呈微弱的"双峰"曲线,存在光合"午休"现象,气孔限制因素是导致光合"午休"发生的主要原因。Pn与Gs呈极显著正相关(r=0.771,P<0.01),Gs是影响Pn的主要生理因子,PAR、RH和Ca是影响Pn的主要生态因子。Pn与生理因子Gs、Tr、WUE呈二次曲线关系,与Ci呈极显著负线性关系(P<0.01);Pn与生态因子PAR、Ca呈双曲线关系,与Tl呈三次曲线关系。温室内‘早大果’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光补偿点(LCP)与光饱和点(LSP)分别为7.0和960.6μmol/(m2·s),CO2补偿点(CCP)及CO2饱和点(CSP)分别为52.7和1 225.2μmol/mol。【结论】在温室甜樱桃果实成熟期,应适当补充光照强度,保持适宜的空气湿度,保证水分供应充足;午间加强降温、通风换气以减轻光合"午休"发生的程度,提高甜樱桃的光合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陇东旱塬区不同覆膜种植方式大豆的土壤水热效应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晋豆2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陇东旱塬区3种不同覆膜方式的土壤水热效应及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平播(CK)相比,全膜沟播(FFRF)、半膜沟播(HFRF)和膜侧(PS)种植均能提高0~25 cm土层地温,其中FFRF增温最高;不论干旱年份或平水年份,FFRF和HFRF处理大豆生育期耗水量、耗水强度均显著低于CK;FFRF的荚粒数、百粒重、分枝数最高,HFRF次之,CK最低;FFRF与CK相比,2009年(干旱年份)和2010年(平水年份)平均荚粒数、百粒重、分枝数分别增加5.6%、7.4%和23.8%;2009年和2010年FFRF大豆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12.5、13.0 kg hm-2mm-1,较露地显著提高,分别提高64.5%、39.8%;FFRF处理产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平水年份达3761 kg hm-2,较对照CK增产31.41%,干旱年份产量为3281 kg hm-2,增产高达41.97%。全膜沟播能够明显改善旱作区土壤水温条件,有利于进一步挖掘降水潜力和大豆高产田创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础饲粮添加凹凸棒石粉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 2014
摘要: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凹凸棒石粉,观察其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基础饲粮+1.5%凹凸棒石粉处理组入舍母鸡产蛋率显著提高,且料蛋比显著降低。基础饲粮+2.0%凹凸棒石粉处理组入舍母鸡产蛋率和入舍母鸡产蛋重均显著低于基础饲粮+1.5%凹凸棒石粉处理组,而料蛋比显著高于基础饲粮+1.5%凹凸棒石粉处理组。试验组的日耗料量、死淘率和破汤蛋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差异均不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