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黄绵土营养诊断与双低油菜平衡施肥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温室盆栽与田间试验研究甘肃省高寒阴湿区黄绵土养分状况。结果表明,盆栽诊断黄绵土缺N、P、S和Zn,未表现缺B、Cu和Mn,Fe和Mo元素充足,N、P肥为大田该黄绵土种植油菜的主要限制因子,其次为S、B和Zn,土壤中不缺K,OPT中氮量适中。与OPT相比,减N、P、S、B和Zn油菜分别减产24.5%、27.1%、13.5%、16.8%和8.8%,而增加N用量则产量降低12.2%。推荐施肥N、P2O5、S、B、Zn分别为90、90、105、3.75、3.75kg·hm-2。盆栽诊断与大田平衡施肥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可用来指导大田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北地区山药养分限制因子及平衡施肥研究
《北方园艺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平凉山药"为试材,研究了8种不同施肥方案下西北半干旱地区山药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OPT处理是山药比较合理的施肥方法,N、P、K无论哪种养分匮缺,均能影响山药块根单重,进而影响到群体产量。各施肥处理以OPT处理产量最高,OPT-N、OPT-1/2N处理较OPT处理减产率分别为33.19%、28.79%,较其它施肥处理减产明显,说明在西北半干旱地区N是山药高产栽培的主要限制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胡麻种子发育过程中α-亚麻酸的积累规律
《西北农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气相色谱仪对3个不同质量分数α-亚麻酸品种进行脂肪酸组分分析,研究胡麻种子发育过程中α-亚麻酸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其中硬脂酸、油酸、亚油酸的积累都发生在种子发育的早期;亚麻酸质量分数从种子发育开始就明显上升,在发育30~40d时略有下降,随后又上升。说明亚麻酸从种子发育开始到成熟都在积累。为了进一步了解胡麻种子发育过程中各脂肪酸之间的关系,对种子发育过程中的各脂肪酸进行相关性分析,认为其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间呈正相关,它们与亚麻酸间均呈负相关。最后研究了3个品种的果实直径、鲜质量、干质量及干/鲜质量比,其中3个品种的果实直径趋势基本相同,果实直径的增长主要集中在初期,中后期基本保持平稳,甚至会有一点下降的趋势;果实鲜质量的变化从初期到收获一直呈下降趋势;而干质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干/鲜质量比一直呈上升趋势。说明果实干物质积累主要集中在果实发育的前中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Ta6-SFT基因对油菜的转化及抗旱性分析
《草业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Ta6-SFT对油菜抗旱的影响,进行了Ta6-SFT对油菜纯系材料的遗传转化,获得经PCR、Southern杂交和Northern斑点杂交验证的转基因植株。对7株T1代转基因油菜进行了为期36d的干旱胁迫,分析干旱胁迫36d和复水后2d各植株及野生型对照中的Ta6-SFT的转录水平表达和果聚糖含量,同时进行同时期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测定。结果表明,Ta6-SFT的转录水平表达与转基因植株体内的果聚糖含量、转基因植株的抗旱性呈正相关,表明Ta6-SFT在干旱胁迫下的表达增强了转基因植株的抗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连作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设施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土壤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连作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设施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连作条件下,农民传统施肥和不施肥均会造成黄瓜产量下降、品质变劣。合理施肥能够相对减小产量的降幅,提高黄瓜的品质。随着设施黄瓜连作年限的延长,农民传统施肥黄瓜产量、V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有机酸含量均降低,黄瓜果实硝酸盐含量不断增加。减施氮磷肥、增施钾肥有机肥及优化施肥黄瓜产量降低,V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有机酸含量均升高,黄瓜果实硝酸盐含量降低。综合产量和品质两个因素,优化施肥效果最佳,与农民传统施肥相比,产量降幅减小74.7%,V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有机酸含量分别提高39.6%、17.7%、29.3%、53.0%、20.7%,黄瓜果实硝酸盐含量降低20.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