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不同覆膜方式软荚豌豆的土壤水热效应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软荚豌豆品种合欢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覆膜方式的土壤水热效应及其对软荚豌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覆膜(CK)相比,全覆膜(FM)和半覆膜(HM)提高软荚豌豆生长前期0~25 cm土层平均地温分别为3.9℃和2.3℃;同时能抑制土壤水分蒸发,0~30 cm土壤含水量FM最高,HM次之;在FM和HM较好的水热条件下,出苗期分别较CK提前3~4 d和2 d,出苗率分别提高25.7%~26.4%和19.5%~20.9%,采收天数分别延长3~4 d和1~3 d;结荚数和单荚重显著增加,FM产量较CK提高18.5%,HM产量较CK提高12.0%。由于FM改善土壤水热状况,提早出苗,促进软荚豌豆前期生长并改善产量构成因子,因而表现较高产量,是适宜本试验区软荚豌豆种植的一种新的栽培方式。

关键词: 软荚豌豆 覆膜方式 水热状况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西绒山羊’乳营养成分及理化性质研究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河西绒山羊’5个胎次共100只,采集产后第30天、第100天的乳样,研究不同胎次和不同泌乳时间羊乳的营养成分及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河西绒山羊’乳中粗蛋白含量第1、2、3胎均显著高于第4、5胎(P<0.05),乳中粗脂肪含量、总固形物含量第1、2、4胎均显著高于第5胎(P<0.05),第3胎显著高于第1、2、4胎(P<0.05),乳中非脂固形物含量第2、3胎均显著高于第1、4、5胎(P<0.05).乳粗蛋白含量、总固形物含量产后第30天显著低于产后第100天(P<0.05).乳酸度值第1、2、3胎均显著低于第4、5胎(P<0.05),产后第30天乳酸度值显著低于产后第100天(P<0.05).

关键词: 河西绒山羊 胎次 泌乳时间 营养成分 理化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病优质高产马铃薯品种陇薯7号及其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2014

摘要:陇薯7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技术,经系统定向选育而成的马铃薯品种,该品种具有抗病、优质、高产等特点,适宜西北一季作区的青海东部、甘肃中东部、宁夏中南部种植。

关键词: 陇薯7号 马铃薯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夏新品系BY-1的选育

北方园艺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BY-1是以甘肃省半夏主产区西和县的栽培半夏为种质资源,采用经典的系统选育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组织培养扩繁成系,然后进行鉴定比较选择,历经7a选育而成的形态特征明显、生长整齐健壮、抗病性强、药用成分含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要求、遗传性状稳定的半夏新品系。

关键词: 半夏 新品系 育种 BY-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技术的机理及研究进展

甘肃农业科技 2014

摘要:综述了脱硫石膏的基本理化性状,以及利用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的机理,并对利用脱硫石膏改良盐碱土的效果、环境响应等进行了总结,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脱硫石膏 盐碱地 改良技术 研究进展 重金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内生细菌菌株Zyx-3生理生化特性及抑菌能力测定

甘肃农业科技 2014

摘要:以分离自葡萄叶片内生细菌菌株Zyx-3为研究对象,依据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等初步确定了其分类地位,并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了其对1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能力。结果表明,Zyx-3菌体杆状,中生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菌株具有运动性和需氧性,可以使明胶液化、淀粉水解,接触酶反应阳性,具有耐盐性,可在10%NaCl培养液中生长。根据其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初步确定其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p.)。该菌株对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马铃薯立枯丝核病菌(Rhizoefonia solani)、半夏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nali)、苹果轮纹病菌(Physalospora piricola)、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和葡萄白腐病菌(Coniothyrium diplodiella)、茄子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等14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菌谱广。

关键词: 内生细菌 形态特征 生理生化特性 拮抗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北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对土壤水热环境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全膜覆土穴播是西北黄土高原旱作区大面积应用于密植作物栽培的关键增产技术,可显著提高降水利用率和作物生产力,但目前对其增产机制和环境效应缺乏系统研究分析。在2011—2013年以春小麦陇春27号为试验材料,设全膜覆土穴播(FMS)、地膜覆盖穴播(FM)和露地穴播(CK)3个处理,研究半干旱旱作区全膜覆土穴播的土壤水热效应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苗期FMS在0—25 cm土层的平均地温比CK提高1.4—3.5℃,但孕穗到灌浆期正午地表地温比FM和CK分别降低5.3—6.4℃和3.1—4.3℃。FMS和FM使小麦拔节前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分别增加33.1和29.3 mm,且可促进小麦对深层水分(100—200 cm)的利用,FMS成熟期10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比播前下降44.4—69.6 mm,较CK高8.4—145.5%,但FMS在休闲期补充土壤水分77—127 mm,分别较FM和CK增加4.5%—40.9%和12.8%—109.5%;FMS的休闲效率为30.5%—52.6%,比CK高12.8%—109.5%,比FM高4.5%—40.9%。基于对土壤水热环境和作物耗水的影响,FMS的产量达1750—3180 kg/hm2,水分利用效率为5.5—11.5 kg hm-2mm-1,分别比CK增加40%—220%和27%—239%,而且干旱年份的增加幅度更高。因此,FMS改善了小麦生长前期的土壤水热条件,调节作物不同生育期的耗水强度,显著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并提高降水休闲效率,使小麦生育期耗散的土壤水分在休闲期得到有效补充。

关键词: 旱地 全膜覆土穴播 小麦 土壤水热效应 产量 休闲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2014

摘要:田间试验观察了3种生物有机肥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施用GSN-1配方生物有机肥折合产量最高,为39 961.9 kg/hm2,较不施生物有机肥增产7 885.7 kg/hm2,增产率24.58%;施用GSJ-1折合产量37 061.9 kg/hm2,较不施生物有机肥增产15.54%。施用生物有机肥后,块茎中维生素C、粗淀粉、粗蛋白含量分别提高1.8%耀15.3%、11.3%耀13.4%、4.9%耀7.2%。

关键词: 马铃薯 生物有机肥料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控释尿素基施及普通尿素分期施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陇东旱地冬小麦高产高效简化施肥技术,研究了控释尿素一次性基肥和普通尿素分期施(即一基一追)施肥模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及灌浆期冬小麦冠层NDVI值、功能叶SPAD值随施氮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等氮量的控释尿素一次性基施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可以达到或超过普通尿素分次施用的效果,覆膜与否和肥料处理单因素间差异显著,互作不显著。本试验以一次性基施控释尿素180kg·hm-2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其中地膜覆盖栽培为3549.0kg·hm-2和13.2kg·mm-1·hm-2;露地栽培为2251.5kg·hm-2和9.15kg·mm-1·hm-2,且产量构成优;施用等氮量的控释尿素较普通尿素能提高灌浆期功能叶SPAD值,即叶绿素含量,有助于延缓后期衰老,促进籽粒灌浆,增加穗粒数和粒重,还能显著增加冬小麦NDVI值,即冬小麦群体密度,实现高产。

关键词: 控释尿素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NDVI值 SPAD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HPLC法测定不同马铃薯品种茎叶中的α-茄碱含量

中国马铃薯 2014

摘要:马铃薯茎叶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但马铃薯茎叶中α-茄碱(龙葵素)含量高,适口性差,不易青贮,是影响马铃薯茎叶利用的主要因素。研究马铃薯茎叶中龙葵素的含量变化可为其利用提供安全技术保障。将马铃薯茎叶收获后风干粉碎,用乙醇-乙酸法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混合样品中的α-茄碱含量,研究不同马铃薯品种茎叶中α-茄碱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费乌瑞它’、‘克新2号’、‘陇薯3号’、‘陇薯6号’、‘陇薯7号’5个马铃薯品种茎叶样品中α-茄碱的含量分别为0.138,0.171,0.159,0.185和0.199 mg/g。茎叶中α-茄碱的含量存在基因型差异。

关键词: 马铃薯 品种 茎叶 α-茄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