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肃省主要油料作物比较优势分析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运用农产品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甘肃省主要油料作物油菜、胡麻、向日葵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南州、庆阳市、临夏州油菜3种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1,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兰州市、平凉市、定西市胡麻规模优势指数和综合优势指数比较高,但其效率比较优势指数偏低,说明与全省相比单位面积产量不高,主要依靠规模来维持优势,今后还需通过种植新品种、改进栽培技术等来提高其单产;武威市、金昌市、天水市、庆阳市向日葵规模优势指数比较高,白银市、张掖市向日葵具有较强的效率比较优势,但其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和综合比较优势指数较小,应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提高综合优势。一般地,综合优势较大的地区具有对作物生长的有利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和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农作物生产力水平相对较高,具有较大的作物生产发展潜力。在综合优势度较大的地区可适度扩大规模生产,而对处于劣势地位的区域则相对减少播种面积,使甘肃油料作物生产区域布局更加优化和合理。同时提出了提高甘肃省油料作物比较优势的措施: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提高生产机械化水平;继续加强各种补贴项目的落实;积极推进"订单"生产,实现产销一体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膜覆土穴播平作对冬小麦不同器官含水率动态变化效应
《核农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8—2010年度,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全膜全生育期覆土穴播平作栽培技术(简称M)对冬小麦叶片、秆鞘(节秆和叶鞘)、颖壳(颖壳和穗轴)、整株与籽粒在不同生育阶段的含水率动态变化,并以相应的千粒重大小来衡量水分消耗的效应,目的在于揭示水分在不同器官内的分布、流动和消长规律,为该技术在旱区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参考。设计M和露地(CK)、10粒/穴密度(相当于267.75kg·hm-2的播种量)、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的二因素试验。结果表明,M能够显著(P<0.01)增加各器官水分含量,在不同生育期内总体水分含量显著高于CK;返青至完熟阶段,M叶片、秆鞘、整株的平均含水率分别显著(P<0.05)高于CK处理4.76%、3.0%、4.76%;扬花至灌浆,M处理的籽粒与颖壳平均含水率显著高于CK 3.33%(P<0.05)与6.12%(P<0.01)。CK千粒重略高(P>0.05)于M处理0.29%~2.73%,但在群体和穗粒数上显著(P<0.01)比M低16.69%~35.11%与4.03%~5.11%,从而影响了最终产量的提高,显著(P<0.01)低于M 29.87%~34.73%。M处理能够满足较高的公顷穗数和穗粒数生长发育要求,从而通过大群体和高的籽粒产量获得高产,也是M供给、调配、协调不同生育阶段植株、不同部位水分能力的体现。相关性分析表明,M显著地影响各器官的水分分布和流动关系,叶片与整株的含水率同步性最高。同时,M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大群体营养器官冗余导致的水分和养分偏耗与供应不足问题。本研究揭示了全膜覆土穴播平作栽培条件下冬小麦不同部位水分消长动态和规律,为该技术在不同降水区域推广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全膜覆土 全生育期 穴播 平作 冬小麦 器官含水率 千粒重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方式对甘肃雨养农业区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灌溉排水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秋覆膜、顶覆膜和侧播、穴播等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探索适宜甘肃雨养农业区马铃薯最佳栽培模式。结果表明,旱地秋覆膜栽培能明显提高马铃薯经济性状和大中薯率,增加单株块茎质量。秋覆膜与对照相比产量增加了22.5%,水分利用效率(WUE)提高了7.09 kg/(mm·hm~2),降水利用率增加了9.44%。其中,秋覆膜垄作最高产量达到44841.0 kg/hm2、WUE 111.44 kg/(mm·hm~2),降水利用率75.72%,顶凌覆膜次之。全膜垄作与对照相比产量增加了24.7%,水分利用效率和降水利用率分别提高了9.18 kg/mm·hm~2和9.44%,而全膜平作次之。在生产实际中,推荐使用秋季覆膜和全膜垄作栽培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aCI胁迫条件下马铃薯再生苗耐盐性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 2014
摘要:将3个品种(系)的马铃薯试管苗在添加不同浓度NaCl的培养基上直接诱导分化成苗.对其耐盐性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3个品种(系)再生苗的根系活力、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SOD酶活性均呈现上升的趋势,其中L03-6品系的根系活力和脯氨酸含量均高于其余两个品种(系).3个再生品种(系)的POD酶活性比对照下降,且3个马铃薯品种(系)对盐浓度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对河西绿洲灌漠土有机碳库储量及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有机碳与土壤质量和全球气候变化关系极为密切,为探明河西绿洲灌漠土农田土壤有机碳库的变化规律,以1982年设置在西北干旱区的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长期施肥对土壤有机碳库及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1982年起始值相比,无论是化肥单施或配合施用,耕作层土壤(0~20 cm)有机碳储量都年均降低160 kg hm-2。施用有机肥,年均投入有机碳2342 kg hm-2,不但可完全抵消土壤有机碳降低的趋势,而且以年均260 kg hm-2的速度递增。27年连续施用有机肥可增加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7015 kg hm-2和1298 kg hm-2,相当于有机肥中有机碳和全氮输入量的31%和25%。因此维持或提高河西绿洲灌漠土有机碳储量,年最少有机碳投入量为516 kg hm-2。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增加了土壤大水稳性团聚体(>0.25mm)的数量和有机碳在大水稳性团聚体中分配比例,进而增强了有机肥中有机碳的土壤固存率。
马铃薯采后贮藏防腐保鲜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农业科技通讯 》 2014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马铃薯防腐保鲜技术发展现状,介绍了现有马铃薯防腐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并根据我国国情和发展现状,分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马铃薯防腐保鲜技术的发展趋势,以促进马铃薯防腐保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陇油10号高产栽培技术
《甘肃农业科技 》 2014
摘要:陇油10号(原代号L6)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自育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0A和恢复系C20配制的优质丰产、中早熟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种。2010年通过省级鉴定,2011年1月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甘审油2011003)。该品种早熟性好,生育期92~113 d,较对照品种陇油5号早熟3~5 d。株高126 cm左右,一次有效分枝数5~8个,单株角果数230个左右,角粒数2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