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肃省不同地区大麦条纹病病菌致病力测定及RAPD分析
《中国植保导刊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从甘肃的张掖、武威、天祝、秦王川、甘南等地的大麦和青稞叶片及种子上共分离得到的11个条纹病病菌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显示,不同菌株在致病力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菌株TZ1和LQ1致病力最强,离体叶片接种和拌种接种在大麦叶片上发病率均达到80%以上,显著高于其他菌株。将这11个菌株基因组DNA经RAPD分析表明,不同菌株间的扩增图谱差别明显,表现出各菌株间明显的遗传多样性。经聚类分析显示,大麦条纹病病菌不同菌株的RAPD类群与致病力和不同寄主有一定的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凉州区日光温室番茄抗黄化曲叶病毒病栽培技术
《甘肃农业科技 》 2014
摘要:武威市凉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设施蔬菜生产面积位居全省县区第一,是"西菜东调"基地之一。目前凉州区日光温室番茄常年种植面积1 204.5 hm2,占设施蔬菜面积的27.6%,日光温室番茄生产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由于抗病品种缺乏、传毒媒介烟粉虱传入等因素的影响,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简称TY病毒)于2012年在凉州区日光温室中爆发,其以爆发突然、扩展迅速、危害性强、防治难度大等特点,成为凉州区日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锐孔法制作锁阳提取物微胶囊的工艺优化研究
《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 》 2014
摘要:以锁阳提取物为芯材,海藻酸钠、B-环糊精为壁材,无水CaCl2为固化剂,采用锐孔一凝固浴法制作锁阳微胶囊,对影响微胶囊化效果的因素海藻酸钠浓度、CaCl2浓度、操作温度、锁阳提取物浓度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以锁阳提取物的包埋率为考察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锐孔法制作锁阳微胶囊的最佳工艺为:锁阳提取物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海藻酸钠浓度30g/L,CaCl2浓度25g/L,操作温度45℃,包埋率达到52.13%,产品微胶囊化效果较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亚麻种子萌发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CSCD
摘要:为解决亚麻在干旱环境下的有效存活问题,以4种亚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亚麻种子在萌发期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态响应及抗旱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模拟干旱胁迫能促进种子的萌发速度和数量,其中5%处理下4种供试材料的种子发芽率均高于对照。随干旱胁迫的增加,4种亚麻品种的株高明显降低,根长变化不大,地上部和地下部含水率均呈下降趋势。根据隶属函数值法计算出4种亚麻品种在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为‘轮选3号’>‘定亚23号’>‘轮选2号’>‘陇亚8号’,各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发芽率与地上部含水率显著负相关,根鲜重与抗旱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铜胁迫对小麦幼苗过氧化氢清除酶的影响
《甘肃农业科技 》 2014
摘要:以小麦品种宁春4号为指示材料,研究了浓度为100、300、500μmol/L的CuCl2对小麦幼苗抗氧化酶(CAT、POD和AP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u2+胁迫浓度的增加,小麦幼苗叶片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上升,且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在Cu2+胁迫浓度为300μmol/L时活性最高。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在100μmol/L浓度下降低,由300μmol/L增加到500μmol/L时先升高后降低。
关键词: 小麦幼苗 铜胁迫 过氧化氢酶 过氧化物酶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ABP9基因冬小麦的抗旱性评价
《麦类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转ABP9基因冬小麦材料的抗旱性,在雨养和灌溉条件下,对32份转ABP9冬小麦株系及其受体亲本石4185的主要农艺性状和抽穗期部分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并采用隶属函数值法和抗旱性度量(D)值法对其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对相关抗旱性状与抗旱指数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隶属函数值法和D值法评价时,分别有6和10份转基因小麦材料的抗旱性较受体亲本石4185增强。各农艺性状和生理指标依照与抗旱指数的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单穗粒重、结实小穗数、千粒重、穗粒数、叶绿素含量、POD活性、MDA含量、SOD活性、株高、有效分蘖。因此,在对转ABP9基因抗旱小麦进行鉴定筛选时,应主要以单穗粒重、结实小穗数、千粒重、穗粒数等农艺性状作为参考,适当考虑生理指标的影响;由于不同指标或性状对小麦抗旱性的贡献不同,采用抗旱性度量值较平均隶属函数值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更为可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垄作栽培对啤酒大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在等量灌水条件下垄作栽培对啤酒大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垄作栽培生育期长于传统平作栽培,单株穗数低于传统平作栽培,经济系数高于传统平作栽培,株高、穗粒数、产量影响趋势不一致,品种之间存在差异。(2)原麦品质:垄作栽培与传统平作栽培籽粒千粒重之间差异不显著,蛋白质含量之间差异显著,粒筛选率之间差异极显著水平,千粒重、蛋白质含量、筛选率均降低。(3)麦芽品质:垄作栽培麦芽蛋白质含量均较传统平作栽培降低,麦芽细粉浸出物、β-葡聚糖、a-氨基氮、a-淀粉酶、糖化力、可溶性氮之间差异不显著,库值含量之间差异达显著水平,但影响趋势不一致,品种之间存在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疏勒河流域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疏勒河流域中游玉门饮马农场不同植被类型(白刺、小麦、苜蓿、孜然和茴香)土壤为研究对象,以荒地为对照,探讨疏勒河流域绿洲荒漠过渡带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土壤酶活性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显著提高了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硝酸还原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且0~20cm土层高于20~40cm土层。其中苜蓿地土壤脲酶和硝酸还原酶含量最高,其平均值比对照分别增加了77.88%和156.94%;孜然地碱性磷酸酶含量最高,平均是对照的4.43倍;小麦地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其平均值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12.72%和51.00%。土壤脱氢酶活性与土壤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之间呈显著、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酶活性受生长季节影响较大,但无明显的规律性。5种植被类型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但因季节因素的影响,很难确定哪种植被类型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最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种质资源抗螟性鉴定
《江西农业学报 》 2014
摘要:为明确玉米不同品种(系)之间的抗螟性差异,采用田间自然感螟法,于2010~2011年在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对478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在216份农家种资源、216份自交系和46份杂交种中共筛选出高抗材料86份、抗螟材料85份、中抗材料167份,分别占供鉴材料的18.0%、17.8%和34.9%;其余140份为感螟和高感材料,占29.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