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黄芪根瘤象的生物学特性

西北农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首次对发生于甘肃省黄芪种植区域的黄芪根瘤象(Sitona ophthalmicus Desbrochers)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报道。通过室内观测详细描述该虫的成虫、卵、幼虫和蛹的形态特征,通过野外调查研究该虫的越冬虫态、生活习性、产卵和为害规律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黄芪根瘤象1年发生1代,产卵盛期出现在5月、幼虫为害高峰出现在7月中旬;化蛹盛期出现在7月下旬、羽化盛期出现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10月后开始越冬。并且产卵成虫为越冬成虫,越冬虫态为成虫和幼虫。

关键词: 黄芪根瘤象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生活习性 生活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芪根部病虫害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中国植保导刊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播前撒施药土、浸根和生长期药剂灌根法,研究了包括5.2%阿维·毒死蜱GR、5%丁硫克百威GR、500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WP、15%阿维·毒死蜱EC、3%甲霜·噁霉灵SL和50%多菌灵WP在内的多种药剂组合处理对黄芪根部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播前撒施5%丁硫克百威GR 45、90 kg/hm2对黄芪根部病虫害有较好的防效,分别为66.20%和75.24%。生长期追加药剂灌根还能有效提高防效。播前用5%丁硫克百威GR 45 kg/hm2处理土壤,生长期(齐苗后)灌施15%阿维·毒死蜱EC 30 kg/hm2 1次的防效达87.51%。综合考虑防治时间、用工、成本等因素,推荐在黄芪根部病虫害发生较严重的区域使用该施药方案。

关键词: 黄芪 根部病虫害 土壤处理 灌根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露地栽培条件下大白菜氮肥投入阈值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2014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大白菜产量、氮肥利用率、硝态氮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对大白菜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变化不大,产量对施氮量的反应呈平台模式。氮肥利用率在3.3%~12.6%,并且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施氮量为656.4 kg/hm2(纯氮300 kg/hm2+有机肥12 000 kg/hm2)时,氮肥利用率和作物产量最高。合理控制氮肥用量会促进作物对土壤氮素的吸收。施氮可明显提高0~180 cm剖面土壤NO3--N的累积量,残留的NO3--N的分布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并且随施氮量的增加残留深度下移,表现出明显的底层累积。各处理土壤氮均集中在0~100 cm土层中,100 cm土层以下,各处理氮含量渐趋一致。综合不同施氮量对大白菜产量以及环境指标的影响,在本试验肥力水平下,大白菜氮肥投入阈值为656.4 kg/hm2(纯氮300 kg/hm2+有机肥12 000 kg/hm2)时,能够兼顾作物高产与环境安全。

关键词: 投入阈值 氮肥利用率 大白菜 露地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离体子叶再生体系的建立

北方园艺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以3份不同生态型黄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外植体类型、激素配比和基因型对黄瓜离体再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外植体材料形成愈伤组织的难易程度依次为子叶>下胚轴>根尖。3份不同生态型黄瓜品种均在M10(MS+1.5mg/L 6-BA+2.0mg/L AgNO3)培养基上表现出较高的不定芽再生诱导率,欧洲温室型黄瓜品种"优秀"为最佳基因型,在M10培养基上再生频率为14.71%,平均每外植体再生芽数为2.0,S2(MS+0.1mg/L 6-BA)培养基能明显促进不定芽的伸长,MS培养基添加0.15mg/L IBA可以使再生植株生根。

关键词: 黄瓜 离体 子叶 再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陆干旱区主要农作物经济效益实证调查——以甘肃省民乐县为例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基于投入产出比的视角,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对民乐县主要农作物的经济效益、投入成本及单方水效益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由于劳动力成本投入较高、作物种植机械化水平低,民乐县主要农作物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化肥、种子、水费在作物成本投入中所占比重较大;比较大麦、小麦、马铃薯(克新)、玉米和油菜5种主要农作物,油菜的单方水效益最高,最能有效利用水资源,而大麦则是最耗水作物。通过运用Stata软件,将各项成本对作物单位产值的影响程度进一步分析后表明,劳动力对大麦产值影响显著,即大麦为劳动密集型农作物;种子、化肥、机械投入对不同作物单位产值的影响程度差异性显著;水费投入对小麦、玉米和油菜的单位产值影响显著。因此,在水资源极为短缺的内陆干旱区,农户在未来种植中应参照农作物投入产出效率,从有效利用水资源,提高水效率和效益出发,选择经济效益与节水效率优化组合。

关键词: 内陆干旱区 农作物 经济效益 实证调查 民乐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磷钾配施对旱砂田西瓜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旱砂田西瓜产量、品质及养分利用率同步提高的最佳氮磷钾施用量和配比,制定合理的栽培措施,本试验以中晚熟西瓜品种陇抗九号为试材,在砂田西瓜氮肥施用量为200 kg/hm2的基础上,设置了3个施钾水平(0、130、260 kg/hm2)和4个施磷水平(0、90、130、170 kg/hm2),研究了磷、钾肥配施对西瓜产量、品质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西瓜产量和品质均随施磷量和施钾量的增加而提高,其中P170处理的西瓜单瓜重和产量较P0分别显著提高了13.75%和43.79%;西瓜平均含糖量、Vc和蛋白质含量较P0分别显著提高了13.75%、9.48%和11.90%;K260处理的西瓜单瓜重和产量较K0分别显著提高了9.22%和7.54%;西瓜平均含糖量和硝酸盐含量较K0分别显著提高了5.86%和11.24%。磷钾肥配施对西瓜光合、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互作效应显著,且均表现出在低钾条件下,各指标随施磷量的增加先增加后趋于稳定或降低;高钾条件下,则随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以磷肥效应较大,钾肥次之,在磷、钾配施的所有处理中,K260P170处理的西瓜光合速率、产量和养分利用率均最高。本试验在施用氮肥200 kg/hm2条件下,砂田西瓜的磷、钾最优施肥量分别为170 kg/hm2和260 kg/hm2,相应的N、P2O5、K2O比例为1∶0.85∶1.3。

关键词: 西瓜 磷钾配施 产量 品质 养分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环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3414”肥效试验

甘肃农业科技 2014

摘要:在环县进行的玉米"3414"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地玉米最大施肥量的N、P、K配施比例为3.8颐2.5颐1,最佳施肥量的N、P、K配施比例为3.5颐2.4颐1。在高肥力区和低肥力区N的显著性最高,N肥的增产效果最明显。不同土壤肥力类型适宜施肥量为:高肥力区N 196.80 kg/hm2、P2O5 131.55 kg/hm2、K2O 67.95 kg/hm2,中肥力区N 198.90 kg/hm2、P2O5 130.35 kg/hm2、K2O 69.30 kg/hm2,低肥力区N 155.55 kg/hm2、P2O5159.75 kg/hm2、K2O 88.20 kg/hm2。

关键词: 玉米 3414肥效试验 全膜双垄沟播 环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木薯日粮中添加α-淀粉酶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利用的影响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4

摘要:本实验旨在评估木薯日粮中添加α-淀粉酶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利用的影响。400羽1日龄健康商品科宝肉仔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鸡,分别接受正对照组(PC),负对照组(NC)及NC+1 500 U/kg、NC+2 000 U/kg、NC+2 500 U/kg等5种日粮。结果表明,加酶组(2 500 U/kg)平均日增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高于NC组(P<0.05),且较NC组回肠末端粗蛋白质消化率提高2.3个百分点(P>0.05)。与NC组相比,加酶2 000 U/kg和2 500 U/kg组的总淀粉消化率分别提高1.3和1.5百分点(P>0.05)。本试验结果显示,木薯型日粮中添加α-淀粉酶可促进肉仔鸡1~21日龄平均日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适宜的α-淀粉酶添加水平为2 500 U/kg。

关键词: 木薯 肉仔鸡 α-淀粉酶 生产性能 养分消化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旱杂交谷子在敦煌极干旱地区节水效果研究(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4

摘要:[目的]探讨抗旱杂交谷子在极干旱地区的节水效果。[方法]在2011~2013年,首先对200份谷子杂交组合进行抗旱鉴定筛选,然后将选育出的18份优势组合配合稀植铺膜栽培技术,只在播种前浇一次水(1 200 m3/hm2),整个生育期内不浇水。在谷子关键生长期测定0~20、20~40、40~60、60~80、80~100和100~120 cm的土壤含水量。在灌浆后期,每个重复选取8株长势一致植株,测定株高、穗长、分蘖数、穗粒重、株粒重、株草重和地上部分生物量,最后测定小区产量。[结果]在播前只浇一次水(1 200 m3/hm2)的情况下,18种杂交谷子表现出了较强的抗旱性,其中13DH2、13DH3、13DH8和13DH9 4个组合的产量高于3 000 kg/hm2。13DH2在播前只浇一次水(1 200 m3/hm2)的情况下,可以稳定生产6 000kg/hm2,平均每立方米水生产5千克粮食。应用该技术可以使灌溉旱作区耕地面积增加数倍。另外,1 200 m3/hm2水折合为120 mm降雨量,该技术可能同样在200 mm降水量旱作区可以适用。[结论]该技术可以应对极端气候发生,保护水资源,扩增全球粮食种植面积,并且保证粮食高产和稳产。

关键词: 杂交谷子 抗旱 节水 稳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绵土雨养农业区冬小麦磷肥投入阈值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2014

摘要:在相同施氮水平下,试验分析了不同磷肥施用量与有机肥配施对黄绵土雨养农业区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氮水平下,施磷150 kg/hm2配施有机肥7 500 kg/hm2处理的穗粒数、穗粒重及千粒重均高于不施有机肥、不施磷肥处理,且折合产量最高,为5 317.60 kg/hm2,较不施有机肥、不施磷肥增产52.71%。可作为天水市及周边地区冬小麦磷肥的投入阈值。

关键词: 磷肥 有机肥 施用量 产量 冬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