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苏云金芽胞杆菌JQ23的表型鉴定及对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治效果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韭菜迟眼蕈蚊是韭菜生产上的重要害虫,实验室从河南省采集的土样中分离获得1株对韭菜迟眼蕈蚊幼虫高毒力的Bt新菌株JQ23。经Biolog GENⅢ细菌鉴定系统分析菌株JQ23为苏云金芽胞杆菌,相似率为0.596;通过室内生物活性测定,明确菌株JQ23对韭菜迟眼蕈蚊2龄幼虫72 h的LC50值为8.38×10~6芽胞/mL;经室内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菌株JQ23在1×10~7芽胞/mL浓度下,采用滴灌法连续用药3次,间隔7 d,对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治效果达到86.28%;经春季田间小区试验,再次验证菌株JQ23在1×10~8芽胞/m L浓度下,采用滴灌法连续用药3次,间隔7~10 d,对韭菜迟眼蕈蚊的防治效果达到66.75%。由此可见,菌株JQ23能够有效地控制韭菜迟眼蕈蚊的虫口数量,减少作物的受害率,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新品种衡4399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目的]明确冬小麦新品种衡4399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为该品种大面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裂区设计,设7个播期和6个种植密度处理,于2008~2009年在河北省深州市护驾迟镇旱作节水试验站进行了播期和种植密度对该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的研究。[结果]1播期对单位面积穗数、千粒重及产量有显著的影响,但对穗粒数影响不显著;种植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均有显著影响。2产量随着播期的推迟和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一定范围内,衡4399单位面积穗数随着播期的推迟而减少,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受播期和种植密度影响很小;千粒重随播期的推迟而增加,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结论]通过回归方程模拟计算得出,冬小麦新品种衡4399的适宜播期为10月6~21日,相应的合理种植密度为210万~360万/hm2。
关键词: 冬小麦 衡4399 播期 种植密度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沪培2号葡萄设施促早栽培试验初报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 2016
摘要:通过在连栋大棚开展早熟品种的设施促早栽培试验,初步认为沪培2号的综合栽培性状可以和当前生产上设施主栽的早熟葡萄夏黑相媲美,并且在物候期、光合性能、萌芽率、单果重、单位产量等指标上都优于夏黑。沪培2号的成熟期比夏黑早8~10 d,提早葡萄上市时间,有利于提高果农收益。沪培2号在设施内的净光合速率较高,优于夏黑,说明沪培2号的耐弱光能力较强,适宜设施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枝列当种子萌芽生物学特性
《杂草学报 》 2016
摘要:以寄生于番茄的分枝列当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预培养阶段温度、时间、渗透势以及培养阶段温度、萌发刺激物(独月却金内酯类似物GR24)的浓度和渗透势对种子萌发的影响,以期找到种子萌发的最适条件,从而可以人为创造控制分枝列当生长的环境,以达到有效防治的目的。结果表明:预培养阶段的最适培养温度为25℃,最适培养时间为6 d,最适的渗透势为0 MPa;培养阶段的最适培养温度为25℃,最适GR24浓度为1μmol/L,最适的渗透势为-1 MPa。
关键词: 寄生性杂草 分枝列当 种子 萌发率 独脚金内酯类似物GR24 渗透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UV-C处理对采后草莓果实腐烂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达斯莱克特’草莓果实为供试材料,研究了UV-C处理对20℃贮藏条件下草莓果实霉变、腐烂、细胞壁水解酶及病程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4.2 k J/m2 UV-C处理能够有效地减少草莓果实贮藏过程中霉变和腐烂的发生,显著降低贮藏后期草莓果实呼吸速率。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UV-C处理显著抑制了贮藏后期草莓果实中β-葡萄糖苷酶(Fa BG3)、β-1,3-葡聚糖酶(Fa Glu)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Fa PG)等3个细胞壁水解酶基因的表达;同时UV-C处理推迟了草莓果实中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抑制蛋白基因(Fa PGIP)表达高峰,促进了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Fa PAL)的表达。上述研究结果表明:UV-C通过减少草莓果实表面霉变,以及调控果实细胞壁水解酶和病程相关基因的表达来控制贮藏过程中腐烂的发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