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荞麦杂交育种的研究进展
《贵州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作物育种方法已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格局,但荞麦育种技术仍处于初级阶段,处于杂交育种摸索阶段。针对荞麦栽培种的差异,从荞麦资源及育种现状,花器的构造,荞麦杂交育种技术面临的问题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荞麦杂交育种提供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叶面肥在葡萄设施促早栽培中的应用
《山西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以设施‘无核翠宝’葡萄为试材,在生长季节喷施5种叶面肥,研究不同肥料对叶片叶绿素含量、枝条贮藏营养和花芽比率的影响,为‘无核翠宝’设施促早栽培叶面肥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喷施5种叶面肥对于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枝条贮藏营养均有一定效果,但影响程度不同;除C型外,其余4种叶面肥均提高了枝条的花芽比率。A型叶面肥对于维持后期叶绿素含量较好,枝条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第3~10节花芽比率也显著高于对照;喷施D和B型叶面肥后,叶片叶绿素含量高于C型,枝条的花芽比率高于C型和对照;喷施E型叶面肥提高了叶片叶绿素、枝条中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及花芽比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盂县中晚熟玉米生态区品种比较试验
《山西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选择了当地有一定种植面积的7个中晚熟玉米杂交种,通过对不同品种生育时期、生长性状和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品种在盂县的产量表现,为适宜该生态区种植的玉米杂交种提供推广依据。结果表明,沃玉963号生长发育较快,后期脱水快,产量高,具体表现为:可见叶、展开叶发生速度较快,植株较高,后期成熟时植株青枝绿叶,延长了群体叶片功能期,增加了籽粒质量,产量表现较好。沃玉963号玉米杂交种是适宜太行山中晚熟生态区推广的优良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穗粗杂种优势位点的初步定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以玉米自交系C7-2为供体、lx9801为受体所构建的一批含有杂种优势位点的单片段代换系10su076-3为材料,利用供体染色体片段(C7-2)两端的纯合分子标记对单片段代换系与轮回亲本lx9801构建的BC_7F_2分离群体的单粒胚乳进行分析,筛选含有穗粗杂种优势位点的交换单株,主要目的是对控制穗粗杂种优势的位点进行定位。通过对不同交换单株与自交系郑58的杂交组合、对照杂交种鲁单9002的穗粗表型进行鉴定,最终将控制穗粗杂种优势位点定位在2号染色体上2.04 bin。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白菜花发育不同时期的转录组研究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7
摘要:[目的]研究大白菜花发育不同时期的基因表达变化,为进一步完善成花调控分子机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Illumina HiSeq4000测序平台对大白菜花芽分化1级和5级的茎尖生长点进行转录组测序,比较花发育过程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发现2 859个差异表达基因,且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苯丙素生物合成、苯丙氨酸代谢、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脂肪酸延长和植物昼夜节律这5条代谢通路上;研究表达差异倍数在10倍以上的基因功能,筛选出14个可能影响大白菜花发育的新基因。[结论]大白菜花发育过程苯丙素生物合成和苯丙氨酸代谢活动有所减弱,而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脂肪酸延长和植物昼夜节律活动有所增强;筛选出的14个基因可能在大白菜花发育过程有重要作用,可进一步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