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罗伊氏乳杆菌LR1对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营养物质转运载体mRNA表达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罗伊氏乳杆菌LR1对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和肠道营养物质转运载体mRNA表达的影响。选取144头初始体重为(6.49±0.01) kg的21日龄杜×长×大断奶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抗生素组饲喂基础饲粮+100 mg/kg喹乙醇+75 mg/kg金霉素,罗伊氏乳杆菌组饲喂基础饲粮+5×1010CFU/kg罗伊氏乳杆菌LR1。试验期为14 d。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抗生素显著提高了血清葡萄糖(GLU)的含量(P<0.05),且显著降低了血清尿素氮(UN)的含量(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罗伊氏乳杆菌LR1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胃动素(MLN)和空肠胆囊收缩素(CCK)的mRNA表达量(P<0.05);饲粮添加抗生素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MLN的mRNA表达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罗伊氏乳杆菌LR1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Na+依赖性谷氨酰胺载体2(ASCT2)、阳离子氨基酸运载体1(CAT1)、小肽转运体1(PepT1)和空肠中性和碱性氨基酸转运载体(rBAT)以及空肠与回肠y+L氨基酸转运体1 (y+LAT1)的mRNA表达量(P <0.05);饲粮添加抗生素显著提高了空肠y+LAT1、CAT1、PepT1和空肠与回肠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mRNA表达量(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罗伊氏乳杆菌LR1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小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乙酰辅酶A羧化酶α(ACCα)、脂肪酸合成酶(FASN)和十二指肠与空肠脂肪酸结合蛋白3(FABP3)以及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过氧化物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mRNA表达量(P<0.05);饲粮添加抗生素显著提高了空肠ACCα的mRNA表达量(P<0.05)。5)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罗伊氏乳杆菌LR1显著提高了空肠和回肠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1(SGLT1)的mRNA表达量(P<0.05);饲粮添加抗生素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SGLT1、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3(SGLT3)的mRNA表达量(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5×1010CFU/kg罗伊氏乳杆菌LR1对断奶仔猪的肠道营养物质转运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表现为促进断奶仔猪肠道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促进小肽、氨基酸及脂肪酸吸收转运,增强脂肪酸的合成。罗伊氏乳杆菌LR1在替代猪饲用抗生素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可用于开发新型猪饲料抗生素替代物。
关键词: 罗伊氏乳杆菌LR1 抗生素 断奶仔猪 营养物质 转运载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规模化英系后备母猪培育技术
《四川畜牧兽医 》 2018
摘要:国外引进的种猪通常称为洋猪,洋猪后备猪的乏情比例高。近年来英系种猪作为"洋猪"引进国内的数量逐年增加,但对英系种猪的培育技术鲜少报道。英系猪养殖场想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必须要管理好种猪,特别要不断优化种猪群质量,这样才能提高母猪生产力。而优化种猪群质量必须要重视后备母猪的培育技术,后备母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钝化剂对降低水稻糙米Cd积累及土壤性状的影响
《环境污染与防治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降低重金属食物链污染风险的有效途径,在广东地区Cd污染稻田进行了4种钝化剂(腐殖酸钾、硅素调理剂、营养型阻控剂和复混钝化剂)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其对稻田土壤性状及水稻糙米Cd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加钝化剂的对照相比,钝化剂处理的水稻糙米Cd降低了19.7%(质量分数,下同)~60.5%,稻壳Cd降低了12.4%~52.1%,营养型阻控剂和腐殖酸钾降低糙米及稻壳Cd的效果较好。4种钝化剂对土壤pH、有效态Cd均无显著影响。相关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水稻糙米Cd与土壤有效Ca和有效Mg呈显著负相关;4种钝化剂中,营养型阻控剂对Cd污染稻田的综合修复效果最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参茎叶多糖口服液对小鼠免疫效果观察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 2018
摘要:目的:探索人参茎叶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和抗疲劳性的影响。方法: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人参茎叶多糖低剂量组(L组0.12 g/kg)、人参茎叶多糖中剂量组(M组0.24g/kg)、人参茎叶多糖高剂量组(H组0.36 g/kg),每天灌胃量为0.4 mL。随后测定碳粒廓清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和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等指标。结果:人参茎叶多糖显著增加了L、M、H组的校正廓清指数(P<0.05)、CD4~+和CD8~+所占的比例(P<0.05或P<0.01)以及小鼠游泳的力竭时间(P<0.01)等。结论:人参茎叶多糖能显著提高昆明小鼠的免疫功能和抗疲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矿物调理剂对稻田土壤镉形态和水稻镉吸收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索施用调理剂对稻田土壤镉形态和水稻镉吸收的影响,为调理剂的田间应用提供指导。【方法】选取一种碱性矿物源复合材料作为供试调理剂,采用水稻盆栽试验动态取样方法,研究调理剂对不同生育时期稻田土壤镉形态及镉在植株体内迁移的影响。【结果】矿物调理剂有效提高土壤p H,降低土壤有效态镉(DTPA-Cd)含量,促进土壤镉的可利用态持续向难利用态或残渣态转化。矿物调理剂显著降低水稻根系、茎叶、谷壳和糙米镉含量,且其用量分别与水稻根系、茎叶、谷壳、糙米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水稻各部位镉含量与土壤DTPA-Cd、返青期土壤可交换态镉和孕穗期土壤可交换态镉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返青期土壤可氧化态镉和孕穗期土壤可还原态镉呈极显著负相关。不同生育时期水稻根系和茎叶中镉含量的显著不同,对照处理(CK)不同生育时期根系镉含量的大小顺序为:成熟期≈返青期>拔节期>分蘖期>孕穗期;茎叶镉含量的大小顺序为:返青期>成熟期>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成熟期时,与对照相比,矿物调理剂对水稻根系、茎叶、谷壳和糙米镉含量的最大降幅依次为92.0%、94.1%、86.3%、80.6%;当调理剂用量达到5 g·kg~(-1)土时,糙米镉含量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0.2mg·kg~(-1))。水稻各部位镉含量顺序为根系>>茎叶>>糙米>谷壳。由不同生育时期镉从根系向茎叶的转运系数可知,矿物调理剂对水稻生育前期镉的阻控效果优于生育后期。【结论】该调理剂可促进土壤中高活性镉向低活性转化,抑制水稻各器官对镉的吸收富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抑制剂对苦瓜粉味觉的修饰效果
《食品科学 》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苦瓜粉浸泡液为对象,分别添加乳酸锌、新甲基橙皮苷二氢查尔酮、γ-氨基丁酸、酪朊酸钠、全脂乳粉、阿魏酸、聚葡萄糖、三氯蔗糖、新地奥明、单磷酸腺苷,采用感官评定结合标签量值评估(general labeled magnitude scale,g LMS)法评价不同抑制剂对苦瓜粉浸泡液苦味、后苦味、甜味、后甜味、涩味以及特征风味的影响;通过模糊评判筛选抑制效果最佳的3种抑制剂进行正交试验,评价复合抑制剂对苦瓜粉浸泡液苦味及后苦味的影响。结果表明,10种抑制剂对苦瓜粉浸泡液的苦味、后苦味、涩味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中新甲基橙皮苷二氢查尔酮对苦味、后苦味抑制作用最强;乳酸锌对后苦味、γ-氨基丁酸对苦味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酪朊酸钠对涩味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三氯蔗糖、聚葡萄糖、酪朊酸钠、全脂乳粉会增加整个体系的甜味及后甜味。以乳酸锌、新甲基橙皮苷二氢查耳酮、γ-氨基丁酸3种抑制剂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1 g苦瓜粉添加0.60 mg新甲基橙皮苷二氢查耳酮、3.98 mgγ-氨基丁酸、4.46 mg乳酸锌时,苦瓜粉浸泡液苦味和后苦味可以从明显降低到基本察觉不到,且苦瓜特征风味保留较好,无其他异味存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茶叶产业科技发展趋势
《广东茶业 》 2018
摘要:主要以广东地区各科研院所发表的CNKI数据库科技文献(期刊、专利、成果、标准)等数据库为数据源分析近3年来广东茶叶科技发展趋势,进而对广东未来茶叶科技发展的研究方向提供借鉴。广东茶叶产业近年科技发展成效显著。广东科研院校积极开展茶品种选育和研发,并注重学科交叉等实用新型研究等工作。2015-2017年,广东涉及茶文化的科技期刊文献数量增长明显,涉及茶消费领域专利较多,科研奖项提质、推广奖项数量增多,登记成果数量略减,地方标准建设停滞。分析表明广东茶叶科研具基础优势,涉茶类产业消费应用成为科技聚焦点,涉茶类生产技术、标准、成果数量等研究关注度略减,广东茶业科技与茶产业发展、茶市场消费变化息息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