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荔枝蒂蛀虫信息素结合蛋白基因序列及表达分析
《昆虫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获得荔枝蒂蛀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3个信息素结合蛋白(PBP)基因的全长序列,并分析序列和表达特征,为更好地利用性信息素防治该虫提供必要的基础。【方法】提取荔枝蒂蛀虫触角总RNA,利用转录组测序结果和RACE-PCR技术获得3个PBP基因的全长序列;对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用I-TASSER在线软件建立蛋白三维模型,用TM-align软件进行同源建模,用COACH软件推测蛋白的结合位点;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这3个基因在不同龄期(幼虫和蛹)和3日龄雌雄成虫不同组织[触角、头(去除触角)、胸、腹、足和翅]中的表达谱。【结果】从荔枝蒂蛀虫触角中克隆了3个PBP基因的全长序列,分别命名为Csin PBP1,Csin PBP2和Csin PBP3(Gen Bank登录号:MF093145,MF093146和MF093147)。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3个基因的编码蛋白具有昆虫气味结合蛋白的典型特征,并且Csin PBP1与紫色卷蛾Yponomeuta cagnagellus PBP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达72%,Csin PBP2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PBP1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达55%,Csin PBP3与水稻大螟Sesamia inferens PBP3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达39%。软件模拟分析表明,Csin PBP1,Csin PBP2和Csin PBP3蛋白的三维结构分别与家蚕Bombyx mori普通气味结合蛋白2(GOBP2)(PDB:2wc6A)、脐橙螟Amyetois transitetella PBP1(PDB:4inx A)和家蚕PBP(PDB:2p70A)相似度最高,分别预测得到10,7和8个结合位点。表达谱分析显示,3个基因均只在成虫触角中表达,在幼虫期和蛹期不表达,在成虫头(去除触角)、胸、腹、足和翅中也不表达,且在雄虫触角中的表达量分别是雌虫中表达量的1.94,28.19和32.94倍。【结论】获得荔枝蒂蛀虫3个PBP基因的全长序列,序列和表达分析结果提示这3个基因与雄虫感受性信息素有关。
关键词: 荔枝蒂蛀虫 信息素结合蛋白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软件模拟 表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营养全谷物燕麦浓浆的复合酶解工艺优化
《现代食品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先比较烘烤、挤压膨化、超微粉碎、耐高温α-淀粉酶耦合挤压膨化四种不同前处理对燕麦中可溶性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再比较纤维素酶、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中温α-淀粉酶四种酶对酶解燕麦β-葡聚糖和游离酚含量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以确定燕麦酶解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四种不同的前处理工艺均能显著提高可溶性β-葡聚糖含量,其中挤压膨化耦合耐高温α-淀粉酶处理效果最佳。中性蛋白酶能显著提高燕麦中可溶性β-葡聚糖含量,中性蛋白酶和中温α-淀粉酶能显著提高燕麦中游离酚含量(p<0.05)。燕麦复合酶解的最佳条件确定为:pH 6.6,51℃,持续时间2 h,料液比1:8。在该酶解条件下,燕麦中可溶性β-葡聚糖含量为3.18±0.28 mg/g DW,游离酚含量为65.71±5.96 mg/100 g DW。本论文为开发富含可溶性β-葡聚糖和游离酚的燕麦饮料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虎源犬瘟热病毒核酸疫苗构建及免疫原性初步研究
《黑龙江畜牧兽医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虎源犬瘟热病毒(CDV)主要保护性抗原基因(H基因和F基因)的免疫原性,参照GenBank上发表的CDV基因全长序列(KP793921)设计了两对引物,特异性扩增CDV的F和H基因,利用pcDNA3. 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了CDV核酸疫苗(质粒pcDNA3. 1-F和pcDNA3. 1-H),通过脂质体介导法将这两种真核表达质粒分别转染BHK-21细胞,通过RT-PCR、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blot检测重组质粒在体外细胞的表达情况;通过肌肉免疫Balb/c小鼠,检测重组质粒在体内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 1-F和pcDNA3. 1-H被成功构建,F、H蛋白均具有免疫原性,但诱导抗体效价不高,有待进一步研究改善。说明pcDNA3. 1-F和pcDNA3. 1-H重组疫苗可以诱导产生抗CDV的中和抗体,但是抗体效价较低,需要进一步试验分析解决。
关键词: 犬瘟热病毒 F基因 H基因 真核表达 pcDNA3.1(+) BHK-2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预酶解-挤压膨化工艺改善玉米全粉冲调分散性
《现代食品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研究了玉米全粉在高温条件下经过α-淀粉酶进行固态预酶解后再进行挤压膨化(预酶解-挤压膨化)加工处理后的品质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直接挤压膨化玉米全粉相比,预酶解-挤压膨化玉米全粉的水溶性指数增加了12.26%,吸水性指数降低了26.40%,分散时间减小了24.14%,结块率增加了75.32%,黏度降低,冲调分散性得到显著改善;Carr指数、Hausner比值分别增加了8.39%、3.60%,休止角、滑角分别增加了24.59%、6.49%,容积密度增加;L*值、b*值显著增加,a*值降低,产生了一定色差;淀粉含量下降5.86%,还原糖含量、脂肪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139.43%、7.87%、243.52%。本研究表明预酶解-挤压膨化处理改善了玉米全粉的冲调分散性,增加了还原糖、脂肪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提高了食用品质。本研究克服了挤压膨化工艺过程中由于物料水分含量低,加工温度高,作用时间短等因素导致酶解作用有限的技术难题,为预酶解-挤压膨化技术在以谷物为基质的营养方便食品的加工应用中提供指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平衡式疏果修剪法对龙眼生长与结果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8
摘要:为探明幼果期疏果结合修剪对龙眼植株生长和结果的影响,选用6年生‘石硖’幼年结果树为试材,以回缩修剪、初始结果枝率、初始单穗果数为试验因素,采用L_9(3~4)正交设计,研究不同试验因素对果实成熟时的新梢比率、落果速率、结果枝率、单穗果数、产量、成熟期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并初步筛选出优势因素与水平组合。结果表明:经过疏果修剪的各处理植株在枝梢生长、果实发育和成熟品质上,都与对照有着明显差异,表现为落果率降低(P<0.01),成熟期提前,有一定的新梢比率,且合适的处理有助于提高植株单位产量;单果重增加,果肉TSS含量提高,果色偏向干净、明艳的黄绿色(P<0.01)。初始结果枝率越高的处理,成熟时果枝比率越高;回缩修剪植株的果实外观色泽比不修剪的偏向饱和黄绿色;初始单穗果数越高的处理,果实发育越慢、落果速率越高、成熟时单穗果数越多、成熟期也越晚;单穗果数处于中间水平60粒的处理,单果重和TSS含量最高(P<0.01)。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成熟时单穗果数在因素初始单穗果数、果表h°值在因素矮化修剪的不同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直观分析结果显示,结果枝率50%~60%、单穗果数60粒左右,适度的回缩修剪,是龙眼植株获取生长与结果、产量与品质平衡关系的最优组合。该技术为生产应用提供了可行的操作指导。
关键词: 龙眼 疏果修剪 平衡 生长与结果 正交试验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化变异对英红九号红茶香气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英红九号的黄化变异植株嫩梢存在叶绿体发育缺陷,叶片光合作用与代谢积累的改变或会影响茶叶品质。为明确黄化变异对红茶香气的影响,本文分别以黄化变异和叶色正常英红九号为原料加工试验和对照红碎茶,比较样品间感官香气与化合物的变化。感官审评结果表明,黄化红碎茶的香气浓度整体弱于对照,尤其在甜度与鲜度上。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从两组样品中鉴别出56种香气化合物。依据出现频次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出49种差异成分,随后进行化学计量分析与基于衍生途径的分类。结果表明,利用49种化合物作为主成分能清晰区分两组样品;10种化合物有组成差异,其中黄化样品的香气种类较少;39种化合物有含量差异,其中28种化合物在黄化样品中显著下降,11种上升。差异香气主要涉及脂肪酸、类胡萝卜素氧化和萜类代谢相关的衍生途径。
关键词: 茶叶 黄化变异 红茶 香气化合物 气味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薯杂交不亲和性研究进展
《广东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甘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块根中具有高含量的淀粉和丰富的营养物质。在甘薯育种中,杂交育种为其主要育种途径,但因甘薯种内及种间存在较高程度杂交不亲和性,对甘薯育种亲本的选择及种质资源的利用造成了严重的限制。为了克服甘薯杂交不亲和性,国内外学者针对不亲和性机理及克服方法开展了大量研究,主要包括甘薯种内不孕群的划分、甘薯种内和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生理及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甘薯杂交不亲和性克服试剂的筛选、体细胞杂交对甘薯种内及种间杂交不亲和性的克服等。主要从以上各方面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讨论,以期为甘薯杂交不亲和性的克服及相关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甘薯 杂交育种 杂交不亲和 不孕群 孢子体不亲和 S位点基因 体细胞杂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六类鱼制品中生物胺的HPLC法测定
《现代食品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不同类型的鱼制品建立同时检测腐胺、尸胺、精胺、亚精胺、酪胺、苯乙胺、组胺和色胺8种生物胺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应用该方法,测定了干燥制品、油炸制品、烘烤制品、发酵制品、混揉制品以及萃取制品6类鱼干制品中的生物胺含量。结果显示,萃取制品-鱼油中未检测出生物胺,其余5类产品中生物胺含量最高的为发酵制品(73.42~70.59 mg/kg)和混揉制品(55.48~49.88 mg/kg),其次为油炸制品(17.72~14.32 mg/kg),而鱼干制品(5.28~5.17 mg/kg)和烘烤制品(4.75~4.69 mg/kg)中的生物胺含量相对较少;另外,尸胺、组胺、精胺和亚精胺四种生物胺为除萃取制品之外的5类鱼制品中普遍存在的4种生物胺成分;其中尸胺是鱼制品中变化最大、影响最为明显的单体生物胺,检测产品中尸胺含量有利于监控、评判鱼干制品的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探讨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 2018
摘要:随着国家对于农业科研投入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也相应得到了扩大。本文主要通过探讨目前我国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好的完善管理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意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