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高产玉米新品种龙育168的选育

中国种业 2020

摘要:龙育168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草业研究所2008年用自交系M504作母本、自交系T418作父本杂交选育的玉米新品种.2013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10877.3kg,比对照品种兴垦3号增产12.0%;2014年续试,平均产量11910.9kg,比对照品种誉成1号增产9.6%.2015年参加黑龙江省生产试验,每hm~2平均产量11702.3kg,较对照誉成1号增产7.6%.2016年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予以审定,审定编号:黑审玉2016016.该品种具有高产、抗逆性强、生态适应性广等特点.

关键词: 玉米 龙育168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反旋埋草秸秆全量还田技术

农民致富之友 202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方工业大麻育种冬季室内杂交试验方法分析

农业与技术 2020

摘要:工业大麻是一种多用途的作物,广泛用于纺织、造纸、食用油、功能保健食品、化妆品、医药、生物能源、建材、新生物复合材料等行业,涉及到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1].在我国工业大麻的栽培种植已经有8000多年历史,有意识地对汉麻品质进行选择始于20世纪初,我国的育种工作比较落后,20世纪50年代开始有科研工作者开始从事育种研究,到20世纪60、70年代育种工作者利用南种北引,系统选育等方法选育出了如"五常40"、"东宁9"、"涞源195"等一系列品.伴随之后工业大麻种植量的减少,这些品种在生产上日渐消失,到20世纪90年代育种工作几乎停滞.直到近年伴随着工业大麻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开始重视工业大麻育种工作.我国工业大麻育种工作集中在云南、黑龙江、安徽等地.黑龙江省的工业大麻育种工作因为受气候限制,1a1个生产季对育种工作有一定限制,通过开展冬季工业大麻室内杂交试验,可有效缩短育种进程.

关键词: 工业大麻 室内杂交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抗除草剂谷子新品种龙谷39

中国种业 2020

摘要:龙谷39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合作以安4585为母本、冀谷26×L70为父本组配杂交选育而成的抗除草剂拿捕净谷子新品种。2017年在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全国第十二届优质食用粟鉴评会上,评为一级优质米。该品种于2019年11月通过了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DP谷子(2019)230065。

关键词: 谷子 龙谷39 选育 拿捕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研信息系统安全运维对策与展望

农业展望 2020

摘要:门户网站、科研信息系统、物联网等技术已经成为农业科研创新和技术宣传服务的主要信息技术途径和手段,但是随着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农业科研信息系统安全性问题却愈加凸显。针对农业科研领域信息系统的安全运维问题,总结了农业科研信息系统的运维特点和主要网络威胁形式,揭示了黑客的主要攻击手段,从技术层面上剖析了黑客的攻击原理。最后,从农业科研信息系统的网络架构设计、门户网站防护和农业物联网系统安全等方面提出了主要的网络安全对策,指出在未来的农业科研信息系统安全运维工作中,政府和电信部门的职责、数据加密技术对提升农业科研信息系统安全性的作用,以及农业物联网设施的系统安全工作将会成为农业科研信息系统安全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 农业科研 系统安全 信息技术 农业物联网 网络安全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关于建立黑龙江寒地牧草种质资源档案的研究探索

种子科技 2020

摘要:牧草种质资源是筛选和培育优良牧草新品种不可缺少的遗传基础.近年来,黑龙江乃至全国牧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取得较大成效,但仍存在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不全、保存不规范、开发利用不足等问题.利用档案化思维,对如何开展好寒地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鉴定、登记、保存、监测、更新和利用进行了研究探索.

关键词: 黑龙江寒地 牧草 种质资源 档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微球中硫酸小檗碱的含量

中国兽药杂志 2020

摘要:建立了测定微球中硫酸小檗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采用C18色谱柱(4.6*250 mm,5μm),以乙腈-水(45∶5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49 nm,进样量5μL,柱温30℃.硫酸小檗碱浓度在0.098~49.00μg/mL时,其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2=0.9991),无杂质干扰,稳定性高,平均回收率为98.98%.本操作方法简便,分析快速,结果准确,适用于微球中硫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

关键词: 硫酸小檗碱 微球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土水溶性有机碳对有机物料还田的响应

中国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有机物料还田措施下黑土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及组成的变化特征,为黑土区土壤肥力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黑龙江省克山县定位7年的有机物料还田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测定及荧光分析方法,以单施化肥处理为对照,对配施有机肥、生物炭、秸秆3种有机物料处理下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及结构进行分析。【结果】与单施化肥相比,配施有机物料使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提升9.65%—20.30%,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提升6.63%—14.86%。各有机物料还田处理下土壤水溶性有机碳中类酪氨酸蛋白质物质、类色氨酸蛋白质物质减少。有机肥施入使水溶性有机碳中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增加,使富里酸类物质、腐殖酸类物质增加并使二者结构简化;秸秆、生物炭使土壤水溶性有机碳中富里酸类物质结构简化;生物炭的添加使土壤水溶性有机碳中腐殖酸类物质复杂化。【结论】有机肥、生物炭、秸秆3种有机物料不同程度上提升了土壤水溶性有机碳中各组分含量、增强土壤微生物分解代谢、使水溶性有机碳中结构相对简单的富里酸组分含量增加、结构简化,其中以有机肥效果最佳。

关键词: 黑土 有机物料 水溶性有机碳 三维荧光光谱 PARAFAC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肥方式对高淀粉玉米产量及根区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20

摘要:选用高淀粉玉米品种鑫鑫一号为试材,通过不同施肥方式的调节,测定玉米产量和根区土壤酶活性,确定齐齐哈尔地区的高淀粉玉米栽培施肥方式。结果表明,处理S1玉米小区产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P<0.05);土壤脲酶活性苗期和拔节期处理T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成熟期处理S1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P<0.05);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成熟期处理T1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反而升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土壤脱氢酶活性处理T1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P<0.05)。研究表明,底肥施入量为75 kg/hm~2,并深松模式,随深松在垄侧进行尿素追施(尿素追施量为125 kg/hm~2)可显著提高高淀粉玉米产量,而有机肥处理可显著改善土壤品质,提高土壤酶活性,但由于后期脱肥,产量不理想。

关键词: 高淀粉玉米 产量 土壤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四粒荚数QTL分析及位点交互群体验证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定位年际间稳定、群体间通用的大豆四粒荚QTL,以2013-2016年表型数据为基础,利用RIL群体结合SLAF-seq高密度遗传图谱对大豆四粒荚数进行QTL分析,利用含目标区间的导入系个体对QTL进行表型验证.结果表明:RILs群体大豆四粒荚QTL分析共获得8个QTL,其中在Gm06染色体上检测到4个位置相近的QTLs,加性效应为正值,区间大小0.62Mb,在Gm16染色体上检测到4个位置相同的QTL,加性效应为负值,区间大小1.04Mb,这些QTL是不同年际间稳定存在的位点.共有5个导入系个体含有Gm06染色体目标区间,这些个体在不同年际间的四粒荚表型值均显著高于轮回亲本,共有7个导入系个体含有Gm16染色体目标区间,这些个体在不同年际间的四粒荚数表型值均显著低于轮回亲本,表明目标区间的导入对导入系四粒荚数表型具有相应的增效或减效作用,从而在全基因组导入系群体中验证了QTL的准确性与通用性.研究结果为大豆四粒荚数候选基因挖掘及分子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大豆 四粒荚数 QTL定位 交互群体验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