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羽衣甘蓝双单倍体育种技术研究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羽衣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acephala)属十字花科(Cruciferea)芸薹属(Brassica)植物,其园艺品种具有叶色鲜艳,耐寒性强的特点,是一种特别适合于晚秋至早春使用的赏食兼用型植物材质。其杂种优势强,商品种基本为F1杂种。在多年观赏羽衣甘蓝双单倍体育种实践的基础上,本研究对包含商品种及其F2至F3代,以及新配制杂交组合在内的103份试材基因型的双单倍体(double haploid,DH)纯系培育及其育种应用进行总结报道。采用游离小孢子培养,在皱叶、圆叶、羽叶、插花四大类型材料中均获得了DH植株,具胚状体形成的基因型频率为77.7%,55.3%的试材获得了小孢子再生植株;不同基因型平均每皿(3×105小孢子)的出胚数在0~314个之间,DH系间的杂种具有更高的出胚能力。整体上羽衣甘蓝胚状体发育同步性不高,胚状体的植株再生率在0~51.3%之间。F1比其自交后代具有更好的胚状体发生能力,在F2~F3代中,仍然存在具有较好胚状体诱导能力的单株。小孢子植株的倍性复杂,包含单倍、二倍、三倍、四倍及混倍体,二倍体率平均为42.7%。F1材料的小孢子再生株表型多样性丰富,叶色、叶型、株型等性状在DH系中得到了快速固定和多层次表现,隐性基因性状得到表达;F3代材料的小孢子再生株表型性状趋同性高,变异幅度低。与常规育种相比,采用DH技术,可以在羽衣甘蓝F1新品种培育上缩短一半以上的时间。本研究结果不仅为羽衣甘蓝,而且也为其他作物的DH育种提供了较完整的借鉴。


藏北高寒草甸温室气体排放对长期增温的响应
《中国农业气象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认识高寒草甸温室气体通量对长期气候变暖的响应,利用开顶式生长室(OTC,Open Top Chamber)模拟增温2a(2Y,2015-2016年)和6a(6Y,2011-2016年)对藏北高寒草甸生长季CO_2、CH_4和N_2O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生长季(6-8月)增温6Y处理和增温2Y处理分别增加和降低高寒草甸土壤CO_2排放通量,其中7月增温6Y处理CO_2排放通量显著高于增温2Y处理;增温6Y和2Y处理增加了高寒草甸CH_4吸收通量,但是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高寒草甸N_2O排放通量表现为增温6Y>2Y>CK,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环境因子与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相关分析表明,CO_2、CH_4和N_2O排放通量与0~5cm土壤温度相关不显著;土壤湿度、植物地上生物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和蔗糖酶是影响高寒草甸CO_2排放通量的关键因子;NO_3~--N是影响CH_4吸收通量的关键因素;脲酶和NO_3~--N是影响N_2O排放通量的主要因子。因此,增温6Y处理通过增加植物地上部生物量、蔗糖酶活性,从而提高了土壤CO_2排放通量,增温6Y和2Y处理通过增加土壤脲酶和NO_3~--N含量,从而促进了土壤N_2O排放和CH_4的吸收通量。
关键词: 温室气体排放 OTC增温 高寒草甸 酶活性 土壤养分


不同菌种制作发酵床养猪应用效果研究
《农民科技培训 》 2018
摘要:随着养猪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每年畜禽的粪尿排放量也不断增加,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养殖业亟待更加环保的养殖模式的产生。发酵床养猪技术是基于控制畜禽粪便排放与污染的一种养殖方式。猪的粪尿与垫料混合发酵,垫料的发酵温度,可将粪便中的致病微生物杀灭,同时,粪尿可被发酵垫料中的微生物消化降解、吸收利用。与传统的养


北京市葡萄炭疽病病原菌的分子鉴定
《植物保护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葡萄是北京市重要的经济作物,葡萄炭疽病是栽培中的常见病害,造成减产10%~20%。近年来,常采用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合形态学特征鉴定该病病原菌,日本(Suzaki,2011)、澳大利亚(Greer et al.,2011)等国家将其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或)尖孢炭疽菌C.acutatum,我国


秋大白菜节水省工简约化栽培技术
《中国蔬菜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大白菜简约化栽培集成种子丸粒化处理、地膜覆盖、精量机械播种和膜下滴灌等技术,实现了机械起垄、铺设滴灌带、覆盖地膜、播种一次完成,无需进行除草、间苗或移栽等操作。与传统栽培模式相比,每667 m~2用种量减少80%、节水30%、省工50%,节约成本500元左右。北方秋播大白菜生产长期采用以直播间苗为主要模式的粗犷式生产管理,生产过程用水量非常大,其中苗期用水占很大比例,且苗期浇灌的水多数由于蒸发而散失。大白菜生产上常说的"三水齐


李明远断病手迹(九十) 菊花茎腐病(Fusarium solani)的分离与鉴定
《农业工程技术 》 2018
摘要:2018年6月,我们课题组的陈博士交给我3棵枯死的切花菊,说是北郎中花木公司大温室发生的死秧。让我给看看是什么病?我看了看,这些病株根颈变为黑褐色,地上部分青枯(图1)。我问他多吗?他说是管温室的孙师傅给他的,是不是很多,他也说不上来。我又看了看,一时也答不上来。因为引起这类病害的病原种类较多,看不到病原菌,仅凭症状说不准确。其实这种病株好像在前年就在他们的大温室见到过,因为忙就搁了下来。这次觉得总是


韭菜迟眼蕈蚊(韭蛆)绿色防控技术
《中国蔬菜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生产上防治韭菜迟眼蕈蚊主要依赖化学农药,易造成韭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和菜田农药面源污染。针对韭菜迟眼蕈蚊的为害特点,提出了韭菜迟眼蕈蚊成虫和幼虫的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 Yang et Zhang)属双翅目眼蕈蚊科迟眼蕈蚊属,又称韭蛆、韭菜蛆、根蛆等。其为杂食性害虫,可为害7科30多种蔬菜和多种食用菌,以韭菜、洋葱、大蒜、韭葱、香葱为主,尤其喜食韭菜。该虫为我国特有


寡日照天气对设施番茄生长影响模拟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 2018
摘要:为了定量化表征寡日照天气对设施番茄生长的影响,本研究基于EPIC模型(erosion-productivity impact calculator)的作物生长模块,构建了寡日照条件下设施番茄生长模型。考虑低温的影响,对株高的模拟方法进行了改进。利用4个不同播期秋冬茬番茄栽培试验数据对构建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和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模拟寡日照天气条件下设施番茄株高、地上部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的变化,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分别控制在16%、10%和16%以内。根据2012-2015年11月份的温室气象数据设定不同的情形,模拟设施番茄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寡日照天气对设施番茄地上部生物量增加的影响要大于对叶面积指数和株高的影响。该模型可用于定量描述寡日照天气对设施番茄生长过程的影响,可为制定设施番茄合理的环境调控策略提供指导。


哈密瓜(Cucumis melo L.)致腐真菌的鉴定
《食品工业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从哈密瓜表面分离出引起其腐败的菌株A和菌株B,并采用显微镜形态学观察、表型特征和分子生物学三种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结果发现菌株A可利用碳源包括杏苷、糊精、D-半乳糖、D-葡萄糖酸、麦芽糖、肝糖、L-鼠李糖、L-山梨糖、L-乳酸等72种碳源,其ITS rDNA序列与尖孢镰刀菌甜瓜转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melonis)的同源性为99%,分支长度为0.00。菌株B可利用碳源包括L-阿拉伯糖、D-果糖、丙三醇、蔗糖和木糖醇等54种碳源,其ITS rDNA序列与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同源性为100%,分支长度为0.00。因此,推断菌株A为尖孢镰刀菌甜瓜转化型,菌株B为链格孢菌。
关键词: 哈密瓜 致腐菌 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测序 Biolog PMs表型芯片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