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2927条记录
贵州高海拔(1300~2300米)地区蔬菜高效种植模式

农技服务 2018

摘要:贵州省中部以西大部、北部大娄山海拔1 300~2 400米地区,为"天然空调"地带,7月平均气温低于23.5摄氏度,且光照、降水条件适宜,利于根、茎、叶、花菜类喜凉蔬菜生长。现将适宜贵州高海拔(1 300~2 300米)地区发展、年亩产值可达1万元左右的蔬菜高效种植模式介绍如下:1春夏大白菜—夏秋莴笋—秋萝卜一年三茬高效种植模式此模式蔬菜亩产量11 300~13 000公斤,亩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PLC的预应力智能张拉系统研究

现代机械 2018

摘要:预应力筋张拉是预应力施工中的重要环节,针对传统预应力张拉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如人工测量误差较大、两端张拉同步率低、钢绞线测量准确率低、钢绞线的伸长值和张拉预应力难以实现同步控制等。提出了基于PLC的预应力智能张拉系统的研究。通过触摸屏和PLC组合方式控制千斤顶和油泵实现张拉,在整个张拉控制中以钢绞线的伸长量为校核量、以力值为控制对象,将采集传感器实时数据测量反馈到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相应的指令控制来改变反馈闭环液压系统的输入电流信号调整预应力构件两端张拉速度,进而实现钢绞线伸长值和预应张拉力的精确控制,保证张拉精度在2%的范围内,满足预应力工程应用的需求。

关键词: 预应力张拉 同步控制 智能张拉 PL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研单位内控制度规范和评价

当代会计 2018

摘要:随着国家对农业重视度的增加,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项目不断增加,相应的投入经费也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农业科研单位的市场经济活动日益繁琐,导致单位内控风险逐渐增加,农业科研单位要规范内控制度,加强风险防范和控制,否则会影响农业科研单位的正常运作和发展。本文首先阐述了农业科研单位规范内控制度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目前农业科研单位的内控制度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具体的规范措施,为农业科研单位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内控制度 规范与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有机溶剂对连作辣椒根际土壤浸提组分鉴定与分析

耕作与栽培 2018

摘要:为比较不同有机溶剂对辣椒际土壤化学成分的有效浸提,科学地研究辣椒连作障碍问题及化感作用提供理论基础。在辣椒开花坐果期采集黔南州册亨县连作10年的辣椒根际土壤,分别使用甲醇、乙酸乙酯、乙酸乙酯∶乙醚=1∶1、甲醇:乙酸乙酯=1∶1浸提,采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仪)对其各化学组分进行鉴定及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有机溶剂提取的化学物质数量由大到小为甲醇∶乙酸乙酯=1∶1(38种)>乙酸乙酯∶乙醚=1∶1(24种)=甲醇(24种)>乙酸乙酯(22种);主要由酸类、酯类、酮类、醇类、醛类、酰胺类等构成,不同溶剂浸提的有效物质含量差异较大,以酸类物质相对百分含量最高,以十六烷酸、十八(烷)酸、油酸占比最大;综合评价以甲醇∶乙酸乙酯=1∶1的提取效果最优。

关键词: 连作辣椒 根际土壤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鲜食辣椒栽培技术

农技服务 2018

摘要:辣椒是喜温蔬菜,怕霜冻,忌高温,生长适温为15~25摄氏度。目前贵州鲜食辣椒生产主要有露地覆膜春夏栽培、秋延晚栽培和冬春提早栽培3种方式。其中露地覆膜春夏栽培是目前贵州省面积最大的栽培方式,也是最经济的一种生产方式。1鲜食辣椒3种栽培方式茬口安排辣椒忌连作,种植间隔期一般不宜少于3~5年。栽培地宜选择葱蒜类、豆类、玉米、小麦、高粱等为前茬,也可与西瓜、甜瓜间套作,但切不可与谷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本科《茶树病虫害防治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才智 2018

摘要:从茶树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出发,研究我校茶学专业开设"茶树病虫害防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提出用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手段等方法来促进《茶树病虫害防治学》授课的体系化、系统化和规范化,拓宽学生在植物病理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领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茶树病虫害的认识,利用合理有效地方法对病虫害进行防控,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应用。

关键词: 茶树病虫害防治 专业课 教学改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溪灰萝卜高产栽培技术及其利用

农技服务 2018

摘要:为花溪灰萝卜的栽培及推广参考,提高种植户经济效益,介绍了花溪灰萝卜的生物学特性、营养成分及栽培要点,并探讨了其利用价值。

关键词: 花溪灰萝卜 栽培技术 饲用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热带玉米种质改良群体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评价

种子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热带玉米种质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南方玉米育种实践中,评价其改良过程中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对于现代玉米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温热改良群体墨瑞1号、苏兰1号和苏湾1号为材料,分别在贵阳、海南对8个株型和产量相关性状进行鉴定,结合系谱信息对不同性状的变异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对于墨瑞1号和苏兰1号,随着改良世代的增加,株高、穗位高的变异系数降低;而苏湾1号群体则随着改良世代的增加,株高、穗位高和穗上叶片数的变异系数均呈增大的趋势。几个主要农艺性状之间均呈现出极显著的相关性;其中各性状间的显著性p值的排序为:苏湾1号<苏兰1号<墨瑞1号。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受相同选择目标的影响,随着改良世代的增加,目标性状之间的遗传变异在变小,该研究结果将为热带种质利用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

关键词: 玉米 群体改良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旱交互对燕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燕麦对岩溶生境即钙盐、干旱环境的适应机制,采用聚乙二醇(PEG-6000)设置0(CK)、-0.2、-0.4、-0.6、-0.8、-1.2 MPa模拟岩溶山区不同干旱环境,以氯化钙(CaCl2)设置0(CK)、50、100、150、200mmol·L~(-1)为外源钙离子浓度,模拟岩溶地区土壤钙环境,研究单一胁迫及交互胁迫对燕麦种子的萌发特征和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低浓度的单一胁迫及交互胁迫均有利于促进燕麦种子萌发和增强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以及谷胱甘肽的活性,尤其在100mmol·L~(-1) CaCl_2+-0.6MPa PEG交互胁迫下的发芽率较对照(CK)显著提高42.17%;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验证了盐旱交互胁迫比单一胁迫对燕麦的影响更为显著(P<0.05),通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可知燕麦耐受性强弱为:交互胁迫>单一PEG胁迫>单一CaCl_2胁迫,且燕麦受CaCl_2胁迫的临界梯度为100mmol·L~(-1),PEG胁迫的临界梯度为-0.6MPa,交互胁迫的临界梯度为100mmol·L~(-1) CaCl_2+-0.6MPa PEG。上述结果说明,在岩溶山区的中低浓度盐旱交互区域种植燕麦能够更好地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本研究为燕麦在岩溶地区的引种栽培及抗逆育种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 燕麦 干旱胁迫 外源钙 种子萌发 幼苗生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油分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纯合两型系60AB及同型临保系60C的选育

种子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材料的选育中,临保系的选育是基础,纯合两型系的选育是关键,在实际育种过程中,由于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核不育的育性受2对重叠基因和1对上位基因抑制[1],分离较为复杂,不育株率比例干扰较大,选育世代较长。本研究以贵州省油菜研究所选育的油分较低(含油量42.32%)的全不育系HF 1AC系为母本,通过在杂交后代的苗期或初花期提取油菜嫩叶DNA,标记上位基因Rf,结合生物学性状观察及品质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测交、自交,成功选育了高油分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纯合两型系60AB及同型临保系60C。60AB的品质为芥酸0.73%、硫甙24.44μmol/g(饼)、含油量48.73%、种子蛋白24.07%;60C的品质为芥酸0.45%、硫甙29.62μmol/g(饼)、含油量45.23%、种子蛋白27.13%;60AB与60C配制的全不育系60AC的品质为芥酸0.72%、硫甙29.63μmol/g(饼)、含油量45.38%、种子蛋白26.68%。分子标记技术在选育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纯合两型育系及同型临保系上的应用,提高了育种效率,加快了育种进程。

关键词: 油菜 隐性 上位 互作 核不育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