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桑树远缘杂交3个选育材料的性状及产叶量鉴定
《贵州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为桑树远缘杂交选育材料远杂1号、远杂2号、远杂3号的应用提供参考,对3个选育材料的性状及产叶量进行鉴定。结果表明:3个远缘杂交选育材料表现出发芽较早、发芽率高、生长芽率高、叶片硬化较迟、生长期较长、落叶较晚和产叶量较高的特点。经品比试验,远杂1号发芽率为80.70%、生长芽率为22.31%,比对照(湖桑32号)分别增加18.49和6.97百分点;春梢平均长64.3cm、夏秋梢平均长100.5cm,比对照分别提高12.81%和24.54%;全年产叶3.06kg/株,比对照提高23.89%。远杂2号发芽率为65.23%、生长芽率为16.50%,比对照分别增加3.02和1.16百分点;春梢平均长70.3cm、夏秋梢平均长96.2cm,比对照分别增加23.33%和19.21%;全年产叶3.14kg/株,比对照提高27.13%。远杂3号发芽率为72.62%,生长芽率为17.03%,比对照分别增加10.41和1.69百分点;春梢平均长62.7cm、夏秋梢平均长91.4cm,比对照分别提高10%和13.26%;全年产叶2.78kg/株,比对照提高12.55%。远杂1号、远杂2号、远杂3号均是稚蚕期食料供给的优良材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省竹类研究中文文献统计分析
《世界竹藤通讯 》 2018
摘要:为了解贵州省竹类研究现状和更好地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贵州省竹类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以期为竹类研究机构和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www.. cnik. net)和《万方数据库》(www. wanfangdata. com. cn)为主要检索数据库获取文献数据,分析贵州省竹类研究文献的发表年代、文献类型和研究机构等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贵州省竹类研究文献主要类型为期刊论文,文献集中发表于2007—2017年,这期间文献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竹类文献所属学科主要集中于生物学、材性与加工利用、森林培育和病虫害这几个重点和热点领域;载文数量较多的期刊中核心期刊较少;竹类研究文献第一作者发文数量超过10篇的只有4人;竹类研究文献的产出单位主要集中在高校、研究机构和林业主管部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养殖优良品种——美国金虎斑鱼
《农村百事通 》 2018
摘要:美国金虎斑鱼又称丝绸鲈,主要分布于美国东部各大湖泊,属肉食性鱼类,极适合集约化高密度养殖。其肉富有弹性,肉瓣显著,润滑甘甜,无腥味,无异味,无肌间刺,市场发展潜力大。一、形态特征美国金虎斑鱼形态优美,体形为圆梭形,体质强健。体背橄榄绿色,腹部乳白色,体侧绿色至金黄色,有6个与体长方向垂直排列的暗色条纹。胸鳍、腹鳍和臀鳍橘红色,有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环境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的稻米外观品质QTL定位
《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析稻米外观品质遗传基础,挖掘稳定存在的控制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QTL,本研究以籼稻品种V20B和爪哇稻品种CPSLO17作为亲本,构建包含150个重组自交家系(recombinantion inbred line,RIL)的RIL作图群体,进行外观品质性状QTL定位分析。利用特定位点扩增长度测序(SLAF-seq)技术,构建了一个由12个连锁群包含8602个标记,平均间距为0.29 cM的高密度遗传图谱。采用Ici Mapping 4.0软件的ICIM-ADD方法在3种环境(贵阳、贵定、三亚)对4个外观品质性状(粒长、粒宽、垩白度和垩白粒率)进行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us)定位分析。结果表明:3种环境共检测到9个粒长QTL、6个粒宽QTL、3个垩白度QTL和4个垩白粒率QTL;有5个QTL在多个环境被重复检测到,其中3种环境都定位到的粒宽QTL q GW5-1和垩白度QTL qCha5-1为同一定位区间(第5染色体的Marker1642127-Marker1514505);此外,垩白度QTL qCha5-2的定位区间(Marker1554573-Marker1554589)和垩白粒率QTL qCGP5-2也是一样的。序列比对发现QTL qCha5-1定位区间仅51.5 kb,是新的垩白性状主效QTL。本研究结果不仅为挖掘新的外观品质性状基因奠定基础,也有助于开发新的分子标记进行水稻外观品质性状遗传改良。
关键词: 水稻 外观品质 QTL 高密度遗传图谱 高通量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不同茶区土壤养分及微生物量分析评价
《灌溉排水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养分是土壤供给植物生长的基础,土壤酶和微生物量是土壤养分转化的动力。【目的】了解贵州不同茶区茶园土壤酶及微生物量及其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进而合理指导茶园施肥。【方法】2016年11—12月采集贵州不同茶区典型茶园枯枝落叶层、0~20 cm和20~40 cm土壤样品,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土壤养分、微生物量及土壤酶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土壤CEC、有机质、可溶性有机碳、全氮等土壤养分指标及酸性磷酸酶、脲酶、微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量磷(SMBP)等生物学指标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不断降低,地区之间差异明显,普安、纳雍、西秀茶区高于贵定、湄潭、石阡茶区。土壤酸性磷酸酶、脲酶、SMBC、SMBP之间极显著正相关,且与土壤CEC、有机质、可溶性有机碳、全氮、可溶性有机氮、氨氮等土壤养分指标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评价茶园土壤肥力的重要生物学指标。主成分分析表明,20个土壤肥力指标可提取出4个主成分,第1和第2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70.6%,第1主成分以CEC、有机质、可溶性有机碳、全氮、可溶性有机氮、酸性磷酸酶、脲酶、SMBC、SMBP、SMBC/CMBN贡献较大,第2主成分以p H值、全磷、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贡献较大;聚类分析将贵州不同茶区12个茶园土壤养分分为6个等级,纳雍和普安茶区最高,西秀茶区其次,湄潭、贵定、石阡茶区最低。【结论】土壤酶和微生物量可作为评价贵州茶园土壤养分的重要生物学指标,纳雍、普安、西秀茶区土壤肥力水平高于湄潭、贵定、石阡茶区,贵州茶园应注意氮磷钾肥平衡施用,贵定、湄潭和石阡等有机质较低的茶区还应重视有机肥施用。
关键词: 茶园 土壤养分 土壤微生物量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经果林下花溪芜菁甘蓝的种植适应性
《贵州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为解决生态畜牧业快速发展中人畜争粮争地的矛盾及提高土地利用率,开展经果林下套种花溪芜菁甘蓝试验,观测不同种植方式(条播、穴播及育苗移栽)芜菁甘蓝的生长速度和鲜草产量,分析芜菁甘蓝营养成分、土壤养分变化与套种模式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经果林内3种方式套种花溪芜菁甘蓝均有较好表现,以育苗移栽种植方式的鲜草产量最高,达125 580.0kg/hm~2;经济效益最好,纯利润达16 674.0元/hm~2。花溪芜菁甘蓝能适应林下土壤及生态条件,改善林下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养分,并能抑制果园杂草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温度条件适宜春夏错季种植根茎叶花类喜凉蔬菜区域
《农技服务 》 2018
摘要:根、茎、叶、花类喜凉蔬菜,如萝卜、莴笋、白菜、甘蓝、花椰菜等的生长适宜季节为冬季。一般头年冬季种植的这类蔬菜到次年3~5月普遍会抽薹开花而失去食用价值,故3~5月又是这类喜凉蔬菜的供应淡季。因此,利用贵州各地气温差异较大的特点,对冬性强的根、茎、叶、花菜类喜凉蔬菜适当延晚秋播或提早春播(当年10月至次年2月下旬播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鬼笔仿野生栽培技术
《农技服务 》 2018
摘要:白鬼笔(Phallus impudicus L.ex.Pers.),又称竹下菌、男荪、无裙荪等,为担子菌亚门、腹菌纲、鬼笔目、鬼笔科、鬼笔属真菌。自然条件下,于林下腐殖质层中单生或群生,其出菇温度较低,子实体开伞在秋冬季节,因此菇农又称其为冬荪,主要分布于贵州、四川、云南、安徽、广东等地[1]。白鬼笔目前在贵州毕节市已有较大面积的人工栽培(图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