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贵州“花菜—大葱—莴苣”一年三季高效种植模式技术要点
《农技服务 》 2018
摘要:1茬口安排及效益该模式适宜贵州海拔700~1 300米区域采用。第一季花菜于3月上旬至3月中旬播种育苗,4月上旬至4月中旬定植,6月底至7月上旬采收。第二季大葱于5月中旬至5月下旬播种育苗,7月中下旬至7月下旬定植,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采收。第三季莴苣于10月上旬至10月中旬播种育苗,11月上旬至11月中旬定植,2月上旬至2月下旬采收。该模式一般亩产量7 400~9 100公斤,亩产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下20份春大豆材料的种子活力及抗旱性评价
《种子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聚乙二醇(PEG-6000)人工模拟干旱胁迫,对20份春大豆材料进行萌芽期的种子活力及抗旱性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种子抗旱指数、幼苗活力指数、幼苗活力抗旱指数、种子萌芽抗旱指数、储藏物质转运率等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隶属函数评价法对20份材料进行了抗旱性评价,其中,萌芽期抗旱性较强的材料有5个:黔豆08014、黔豆2014-47、黔豆2014-36、黔豆2014-107、黔豆2014-108;萌芽期抗旱性较弱的材料有5个:黔豆2014-134、黔豆2014-31、黔豆2014-171、黔豆2014-155、黔豆2014-198;其余材料为萌芽期抗旱性中等。
关键词: 大豆 PEG-6000胁迫 种子活力 抗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长年限白及花期的农艺性状
《贵州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为白及生理的深入研究及栽培管理提供参考。于2017年4—6月连续对不同生长年限白及花期的相关农艺性状进行测量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6月,白及株高以4年生的增幅最大,为122.97%;茎粗以2年生的增幅最大,为13.37%;白及叶片数增幅均较小,其中以2年生的增幅最高,为9.09%;叶片长宽比以1年生的增幅最大,为93.33%。4月以4年生白及的花朵数最多,以2年生白及的花苞数较多;各年生白及的花梗长、粗间差异均不显著。5月以3年生白及的花朵数较多,以4年生白及的花苞数较多。4月、5月各年生白及萼片、花瓣和唇瓣的长、宽间差异均不显著。5月和6月花梗长、茎粗以4年生的最大,分别为25.32cm、2.58mm和35.88cm、3.06mm。6月以3年生白及的蒴果数最多,各年生白及蒴果长、宽间差异均不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蜂场怎样制定全年的养蜂生产流程——写给养蜂初学者的话之四
《蜜蜂杂志 》 2018
摘要:1什么叫养蜂生产流程?它对养蜂生产有些什么作用?养蜂生产流程,又叫做养蜂生产计划,指养蜂员根据当地的气候、蜜源情况,提出1年内的总体生产目标,以及围绕这一目标,对全年的养蜂工作进行妥善安排。然后按照这个安排,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去管理蜂群。这项工作,与我们平时所讲的单纯养蜂技术不同,它是围绕生产目标,把全年不同季节、不同阶段的工作串联、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总体的工作思路和方案。这个方案,也可叫做养蜂策略。笔者曾经发表过一篇叫做《孙子兵法与养蜂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地方粳稻‘黎平杂边禾’矮秆小粒突变体dss1鉴定与基因定位
《植物生理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从贵州地方粳稻(Oryza sativa ssp.japonica)品种‘黎平杂边禾’甲基磺酸乙酯(EMS)突变体库中筛选获得一份能稳定遗传的矮秆小粒突变体,暂命名为dss1(dwarf and small seed 1)。与野生型相比,dss1表现为植株矮化、株型直立、叶色深绿、籽粒变小、第二节间严重缩短、穗长增加等典型油菜素内酯(BR)缺陷突变体的性状。显微观察结果表明dss1叶鞘表皮细胞的长度变短,可能是突变体第二叶鞘长度比野生型短的原因。对突变体的暗形态建成与BR敏感性研究表明,黑暗条件下突变体表现为去黄化表型,对外源BR敏感。遗传特性分析证明dss1突变体由一个隐性单基因位点控制。利用Mut Map技术将dss1基因定位于3号染色体上,筛选获得一个候选基因,测序结果表明,dss1候选基因为BR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Os DWARF,dss1是由于该基因第5个外显子上第335位的氨基酸由苏氨酸(ACT)突变为异亮氨酸(ATT)所引起的。定位得到的矮化小粒基因DSS1为一个新的Os DWARF等位基因。
关键词: 水稻 矮化小粒突变体dss1 基因定位 OsDWARF基因 油菜素内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技服务茶产业,助推贵州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贵州茶叶 》 2018
摘要:贵州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是我省的奋斗目标。茶产业是我省决胜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是我省农村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提出"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2017年出台《贵州省绿色农产品"泉涌"工程工作方案(2017-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从江香猪源切除信号肽β干扰素原核载体的构建
《贵州畜牧兽医 》 2018
摘要:β干扰素(IFN-β)具有重要的抗病毒生物学功能,为了研究从江香猪源IFN-β生物活性,试验设计1对扩增切除信号肽序列的香猪源IFN-β编码区引物,以pUCm-T-IFN-β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经菌液PCR筛选、测序鉴定后,获得重组质粒pColdⅠ-CJ-poIFN-β,将其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IPTG诱导表达后用SDS-PAGE蛋白电泳,Western blot方法对重组表达蛋白进行分析。结果:切除信号肽序列的从江香猪源IFN-β序列编码区长为498 bp,表明该片段已正确插入原核表达质粒pColdⅠ中;SDS-PAGE蛋白电泳在预期位置未见蛋白条带,但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带His标签的重组表达蛋白能被His单抗识别,显色后条带为18.26 ku,与预期大小相符。结果显示:试验成功构建了携带切除信号肽序列的香猪源IFN-β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但重组蛋白表达量极低,试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从江香猪源-β干扰素的生物活性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省黔东南州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分析
《农业与技术 》 2018
摘要:本实验采用原子荧光光谱仪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贵州省黔东南州不同地区土壤中汞、砷、铅、铬、镉等重金属的含量,从而为该地区安全性种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所检测的贵州省黔东南州6个不同地方的土壤,各土壤之间的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小;无地区重金属含量超出标准值范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对黄壤和石灰土中Cd抗性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以贵州典型土壤(黄壤和石灰土)为盆栽供试土壤,以朝天椒8024为材料,通过模拟制备不同浓度Cd污染黄壤和石灰土,将辣椒幼苗分别种植于Cd污染的土壤中,测试不同土壤中辣椒的株高、生物量及相关生理特性。结果显示,随着土壤中Cd浓度增加,辣椒株高、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均呈下降趋势,且黄壤中辣椒株高及其生物量均高于石灰土中的辣椒;MDA含量均表现出上升趋势,且同一浓度处理下,种植于黄壤中辣椒MDA含量高于石灰土中辣椒MDA含量;SOD活性均表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黄壤中Cd浓度在2.5 mg/kg时SOD活性达到最高值,石灰土中Cd浓度在0.5 mg/kg时SOD活性达到最高;POD活性在黄壤土中表现出上升趋势,但在石灰土中表现出下降趋势。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种植于黄壤中的辣椒对Cd抗性的评价D值大于石灰土。表明高浓度Cd抑制辣椒幼苗的生长,且种植于黄壤土中辣椒的Cd抗性高于石灰土中的辣椒。研究结果为辣椒种植和土壤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