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施肥对阴山北麓旱作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呼吸的影响,采用动态箱-红外CO2分析法在阴山北麓旱作马铃薯种植区,对施有机肥、有机无机配施、施化肥、不施肥4种施肥措施下土壤呼吸效率及其对水热及生物因子的动态响应过程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下的土壤呼吸速率均有明显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6:00-8:00时最慢,12:00-16:00时最快,呼吸速率日变化与10 cm地温呈显著正相关。与不施肥相比,施肥显著增加了一天之中各时段的土壤呼吸速率(P<0.05),但不同施肥措施之间的差异在不同时段表现不同。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也呈单峰曲线,在出苗后52 d达到最大值,呼吸的季节变化受水热及生物因子的协同作用,在整个生育期内与干物质的日积累速率和耕层0~20 cm土壤水分显著相关,生育前期(出苗后0~52 d)呼吸速率随马铃薯全株及块茎积累总量的增加而增加,生育后期(出苗后52~98 d)和收获后(出苗后98~142 d)随10 cm地温的降低而降低。不同施肥措施通过促进作物生长,调节土壤C/N值等,显著增加了土壤呼吸速率(P<0.01),大小顺序为:施有机肥>有机无机配施>施化肥。
提高蛋鸡育雏成活率的措施和要点
《当代畜禽养殖业 》 2012
摘要:育雏是指1~42天内雏鸡的饲养和管理。育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育成期的均匀度、成活率等指标,育雏成活率的高低又是蛋鸡高产稳产的前提,所以育雏是蛋鸡生产中的关键环节。1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驼绒藜属植物生态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
《畜牧与饲料科学 》 2012
摘要:驼绒藜属植物属于耐寒、耐旱、耐贫瘠、耐风蚀、繁殖力强的喜沙半灌木。综述了驼绒藜属植物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并从采种与种子处理、地块的选择与整地、播种与育苗、草地的培育、苗期的管护等方面介绍了驼绒藜属植物的栽培技术。


大麦新品种蒙啤麦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12
摘要:蒙啤麦3号(原代号08pj-24)系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多棱啤用型大麦品种,于2011年5月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编号为蒙认麦2011009号。该品种经过品系鉴定、品系比较、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均表现高产、优质、抗旱、抗病、抗倒伏、酿造品质好等特点,可在内蒙古自治区广泛种植。


优质、高产、抗病胡麻新品种“轮选2号”的选育及其应用
《内蒙古农业科技 》 2012
摘要:胡麻新品种"轮选2号"是由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亚麻课题组以显性核不育亚麻做母本,天亚六号、列诺特、尚义大桃、加拿大L6等4个品种做父本,采用轮回选择法选育的新品种,于2006年通过全国胡麻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生育期100~108d,含油率42.56%,品质优,其中α-亚麻酸含量为50.63%,木酚素含量是目前国内主推品种中含量最高的,高抗枯萎病,抗旱性级别为1级,抗旱性评价为高抗,抗倒伏,适应性强,适宜在我国华北胡麻种植区域种植。


有机肥防治马铃薯早疫病试验
《中国马铃薯 》 2012
摘要:2010~2011年通过田间小区方法进行了有机肥防治马铃薯早疫病(Alternaria solani)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品种‘克新1号’和‘费乌瑞它’667 m2施有机肥1 500~5 000 kg及667 m2施有机肥1 500 kg+复合化肥50 kg均对马铃薯早疫病有显著的防治作用,防效为38.8%~68.8%,特别是667 m2施有机肥5 000 kg、667 m2施有机肥1 500 kg+复合化肥50 kg防效更加显著,增产21.2%~27.8%。667 m2施有机肥1 500~5 000 kg及施有机肥1 500 kg+复合化肥50 kg比施复合化肥50 kg提早出苗1~4 d不等,品种‘费乌瑞它’提早出苗更明显,但施用或增施有机肥对2个品种出苗率无影响。施用有机肥为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提供一个新的途径。


干旱荒漠草原地区华北驼绒藜种子覆膜直播建植试验研究
《内蒙古草业 》 2011
摘要:干旱环境中,植物在种子期对极端环境的忍耐能力最大,而幼苗期忍耐能力最小。幼苗为适应环境几乎耗尽自身能量,完全依赖自身的抗逆能力不能完全得到健壮的植株和理想的建植效果。由此,本研究设计华北驼绒藜种子覆膜直播试验,通过播深、水分和施肥等不同处理,研究其在干旱荒漠草原区建植的技术。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种子易于浅播种,播深适宜1~2cm。覆膜直播利于提高幼苗的出苗率和保苗率,均分别高于对照8.32%和13.12%。水分是决定成苗率的重要因素,适度的干旱促进根系深长生长。施种肥对华北驼绒藜成苗有促进作用,对当年的地上生物产量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