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品种苹果对苹果霉心病的抗性差异及生理生化机制研究
《农学学报 》 2017
摘要:为明确不同品种苹果对苹果霉心病的抗性差异以及不同防御酶在苹果防御霉心病过程中的作用,田间调查研究不同苹果品种的霉心病发病率,同时室内创伤接种测定不同苹果品种接种霉心病2种致病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和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后的发病面积以及果实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田间自然条件下不同苹果品种霉心病发病率不同,顺序为‘嘎啦’、不套袋‘金冠’<套袋‘金冠’<套袋‘红富士’<不套袋‘红星’。套袋后‘金冠’苹果的萼筒开张率升高,霉心病的发病率与苹果萼筒开张率呈显著正相关。室内接种链格孢菌后‘嘎啦’的发病面积最小,‘红星’次之,‘金冠’再次,而‘红富士’最易感病,发病面积最大;接种粉红单端孢菌后‘金冠’最为抗病,发病面积最小,‘嘎啦’和‘红星’次之,而‘红富士’发病面积最大。接种链格孢菌后不同品种的罹病组织中,‘嘎啦’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最高,其次为‘金冠’,然后为‘红星’,最低的是‘红富士’。接种粉红单端孢菌后,不同品种的病健交界部的POD活性‘嘎啦’>‘金冠’>‘红富士’和‘红星’。不同苹果品种接种粉红单端孢菌和链格孢菌后果实不同部位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相对于各自对照均明显升高,但是不同品种增加幅度的顺序为‘嘎啦’>‘金冠’>‘红星’>‘红富士’。‘嘎啦’、‘金冠’以及‘红星’苹果接种粉红单端孢菌和链格孢菌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对于对照显著降低,而‘红富士’果实接种2种致病菌后CAT活性升高。上述结果表明,苹果霉心病的发病率与萼筒开张率呈显著正相关,套袋会导致果实萼筒开张率增大。‘嘎啦’对链格孢菌抗性最强,‘金冠’对粉红单端孢菌抗性最强,‘红富士’对2种病原菌的均表现为最易感病。POD、PPO以及CAT在苹果防御霉心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甜玉米地方品种的表型多样性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对不同来源的50份甜玉米地方品种的16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表型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甜玉米地方品种以黄色籽粒、柱形穗为主,各农艺、经济性状的变幅较大,以雄分支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8.74%,其次是百粒质量,变异系数为26.35%。多样性分析表明,山西省甜玉米地方品种的多样性指数较高,以穗行数为最高(2.07),其次是行粒数(2.04),可见,其多样性丰富。根据表型鉴定出12份早熟品种(生育期为100~104 d),7份矮秆品种(低于150 cm),大穗品种2份,大粒品种5份。表型聚类结果表明,50份甜玉米地方品种可以划分为4个类群,且各自具有不同的表型特征及育种价值。研究结果为解决我国甜玉米种质资源匮乏的现状,提供了类型丰富的种质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硒包衣剂对黑小麦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研究了不同含量硒包衣剂(0(T0),0.005%(T1),0.015%(T2),0.025%(T3))对黑小麦生长、产量及养分吸收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无包衣剂处理T0相比,不同含量硒包衣剂均使黑小麦产量增加,T1,T2和T3处理分别增加4.34%,17.78%和7.34%,有效穗数和穗长增加是含硒包衣剂处理黑小麦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相关系数分别为0.998**和0.801);含硒包衣剂处理使黑小麦全生育期延长1 d,其中,抽穗—成熟期延长3 d;硒包衣剂对黑小麦籽粒N和K的吸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包衣剂硒含量增加,籽粒N和K含量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籽粒Se含量与包衣剂中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2=0.992 6)。籽粒Se含量与产量拟合曲线表明,当硒质量分数超过0.054 mg/kg时,产量拟合曲线呈负相关。综合产量及养分吸收特征可知,含硒量0.015%为推荐包衣剂Se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药用植物内生细菌对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抑菌效果研究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7
摘要:[目的]为明确已分离的13株药用植物内生细菌对苹果腐烂病菌(V.mali)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3株供试菌株活菌及其发酵液对苹果腐烂病菌(V.mali)的抑菌率,并对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依据活菌抑菌率聚类分析结果可将13株菌分为两类:第Ⅰ类为DS-1、CJ-2、DS-3、ZY-1、MY-1、DS-9、MH和MY-4,抑菌率范围为81.88%~83.65%;第Ⅱ类为ZJ-2、L-23、ZJ-1、ZJ-3和CJ-1,抑菌率范围为79.76%~81.29%。依据发酵液抑菌率聚类分析结果可将13株菌分为两类:第Ⅰ类为MY-1、MY-4、CJ-1、CJ-2、ZJ-1、DS-3和ZJ-3,抑菌率范围为60.00%~81.53%;第Ⅱ类为ZJ-2、MH、DS-9、L-23、ZY-1和DS-1,抑菌率范围为12.94%~43.24%。对13株菌的活菌及其发酵液抑菌率进行综合聚类分析,可将13株菌分为四类。其中第Ⅰ类抑菌活性最强,抑菌率范围为68.29%~83.65%,包含所有拮抗菌活菌和MY-4、MY-1的发酵液。[结论]因此,对拮抗菌MY-4和MY-1可以开发其活菌及发酵液来防治苹果树腐烂病;对于其余11株菌,可开发其活菌来防治苹果树腐烂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型月季组培快繁关键技术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以微型月季带腋芽的幼嫩茎段为试材,对微型月季组培快繁中外植体消毒、愈伤组织诱导、丛芽增殖培养以及植株生根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75%酒精消毒2 min后,再用HgCl_2消毒10~15 min时,外植体存活率最高;培养基MS+2 mg/L 6-BA+0.1 mg/L NAA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95%;愈伤组织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1 mg/L 6-BA+0.5 mg/L KT+0.2 mg/L NAA;丛芽分化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3 mg/L 6-BA+0.2 mg/L KT+0.2 mg/L NAA;生根最适培养基为1/2 MS+0.1 mg/L NA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重金属汞在玉米不同组织内积累差异性分析
《山西农业科学 》 2017
摘要:玉米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汞并积累在食用部分,通过食物链威胁动物及人类健康。为研究玉米对重金属汞的吸收、积累的基因型差异,筛选玉米重金属汞低积累品种,以230份遗传多样性丰富的优良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分别对2个环境下玉米不同组织内重金属汞的积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环境及其互作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组织中汞含量从大到小排序为:叶片>苞叶>茎秆>穗轴>籽粒;同时鉴定出一批汞低积累材料。该研究结果可为玉米汞低积累品种的选育及相关遗传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材料基础。
关键词: 玉米(Zea mays L.) 汞 组织 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