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117条记录
现代蛋鸡饲养管理的特点

中国家禽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现代蛋鸡饲养管理的特点张敬,隋茁,王大广(吉林省农科院畜牧分院136100)一、现代蛋鸡的生产性能随着各蛋鸡育种公司饲养管理指南的新版发行,现代蛋鸡的生产性能正在逐步提高。与5年前或10年前相比,各项生产性能指标都发生了改变,这些都是经过育种学家、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施用硝酸磷肥效果及对其养分的利用

吉林农业科学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近几年在吉林省玉米主要产区公主岭市六个乡镇黑土上所取得的75个田间试验结果表明:①硝酸磷肥对玉米的增产效果与等养分化肥相近,在硝酸磷肥的基础上,后添加一定数量的水溶性磷,对玉米无明显增产效果;②在高、中、低三种肥力黑土上的最佳用量分别为357公斤/公顷、525公斤/公顷、615公斤/公顷。③玉米对硝酸磷肥中氮与磷的利用率,相当或略高于等养分条件下的其它化肥。

关键词: 玉米;硝酸磷肥;肥效;施肥量;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梨18选育报告

吉林农业科学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早梨18(77—3·21·18;2-29×杭青)系省农科院果树所育成的早熟优质梨新品种。1994年元月通过省级鉴定,确认具国内先进水平,果实扁圆形,平均果重130~150克/个,可溶性固形物11%左右,肉质青白细脆,味甜多汁,适口性好。在公主岭8月初成熟,在辽宁本溪7月23日前后成熟,为国内最早熟的梨品种之一。在室温条件下可贮存20天左右.三年生树开花结果株率20%;四年生50%;五年生>90%,平均株产20~25公斤/株。高接栽培可提早结果和增加产量及提高抗逆性。抗寒、抗病力均强,一般年份罕见冻害及黑星病发生。还可密植栽培,早期获高产。

关键词: 早梨18;早熟;抗寒;抗逆;丰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灵芝段木栽培新技术

吉林农业科学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灵芝段木栽培是获得高产优质的可靠方法.该法生产的灵芝子实体菌盖厚实、宽大.色泽鲜亮,含多糖体与有机锗丰富,深受外商喜欢.熟料段木栽培新技术,其优势在于通过高温、高压使段木中的营养成分被有效地降解,容易被灵芝菌丝分解与吸收,加上高温灭菌,污染机会少,高产、稳产、成品率高、效益大.

关键词: 灵芝,熟段木,菌丝,有机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属部分种花粉外壁超微结构的研究

大豆科学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对大豆属中的G.max、G.canescens和G.tabacina三个种的花粉外壁的超微结构进行了分析。发现大豆属(Glycine)下两个亚属的花粉外壁超微结构在内外层比例、覆盖层、柱状层等特征上均具有明显的区别,可以做为大豆分类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 外壁;超微结构;花粉粒;大豆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大豆种子蛋白中胰蛋白酶抑制剂等位基因的频率及分布

中国油料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我国1.9万份大豆(栽、野)种质资源的胰蛋白酶抑制剂(SBTI)等位基因电泳分析结果指出,98.2%的材料具有T型,1.3%的材料具有T型。在野生材料中发现有T类型。三种基因型出现的频率比例为100:1.3:0.2。未发现不含胰蛋白酶抑制剂的ti型材料.栽培种Ti类型单一,野生种Ti类型变异较大。

关键词: 大豆,种质资源,胰蛋酶抑制剂,电泳分析

追施无机氮对人参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

中草药 199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合理的配合施用无机肥不但不影响人参的品质,而且有助于其品质和产量的提高。本研究找出了在人参上氮磷比为1∶2.6的最佳配方施肥。

关键词: 人参品质 无机肥 最佳配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品种推广价在水稻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作物杂志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提出其计算简易,结论明了,融品种丰产性和稳产性双重信息的“品种推广价”概念。能够定量的直接评价品种的推广价值,是作物品种区试最终评价品种推广利用价值的有效的量化指标之一。

关键词: 推广价 区域试验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关于扁秆藨草种群疯长的研究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通过试验及简捷的计算,求得扁秆簏草种群的内禀增长率,从而进一步判断扁秆麓草“疯长”的关键时刻,为有效地控制此种恶性杂草的危害提出了可行措施。

关键词: 扁秆(艹鹿)草 “疯长” 内禀增长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敏核不育水稻在寒冷稻作区的育性转换特性及开花习性

中国水稻科学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光敏核不育水稻(PGMR)的发现与深入研究给杂交粳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途径,但易受气候条件影响的特点又制约了其应用的范围。因此,为了采用相应的育种手段在寒冷稻作区利用这种资源,尚需进一步弄清其在本生态区的表现特点。本文的目的是通过观察31116S等代表性的粳型PGMR的育性转换特性和开花习性,为有效地将其应用于寒地杂交粳稻的选育提供参考资料。1 材料与方法1989年自辽宁、武汉等地引入31116S、N5047S、6085S、6283S等4份有代表性的粳型PGMR,并经海南自交繁殖,1990年在吉林省农科院水稻试验田(43°31′N)分期播种(表1)。并以31116S为试材,每隔3~4d播种一批(图1),4叶1心时移栽大田,株行距13.3cm×30cm,3行区,每行20株。以31116S、N5047S、6085S、6283S为材料,设置13.0、13.5、14.0、14.5、15.0h 5种不同光照时间处理。具体做法是每处理用塑料槽种30株,株行距10cm×20cm,同一光长处理的不同材料种植于同一槽内,用3层黑布遮光严密。以上各不同处理在抽穗期用I_2-KI染色观察20个

关键词: 育性转换 杂交粳稻 光敏核不育水稻 寒冷稻作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