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国马铃薯栽培史考略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中国地方志记载的分析表明:川、鄂、陕、甘交界的山区是马铃薯的最早输入地和栽培区,并以此为中心向周围传播形成西南马铃薯主产区;从马铃薯名称的演变可说明中国马铃薯栽培走向成熟的过程,及以晋北为中心的华北马铃薯主产区和东北马铃薯主产区的形成;论证了台湾和闽粤沿海不是中国马铃薯最早或较早输入地的观点;讨论了研究中国马铃薯栽培史存在的3个基本问题。
关键词: 马铃薯栽培史,农史研究,中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五台山草地自然保护区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中国草地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总结和分析五台山草地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分布特征及饲用价值,表明亚高山草甸和山地五花草甸是理想的夏季放牧地。为了使草地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对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科学管理,使五台山草地资源能持续利用、持续发展;(2)建立豆科+禾本科混播人工草地;(3)发展季节性畜牧业;(4)建立畜牧业绿色食品基地;(5)开展草地生态旅游;(6)充分发挥五台山草地自然保护区在教学和科普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关键词: 草地资源;开发利用;五台山草地自然保护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抗旱性鉴定方法研究初报
《花生科技 》 1999 北大核心
摘要:提出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定花生抗旱性。经过多年的研究和验证,采用这种方法较之用单项指标法能更可靠评定品种抗旱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NN预测方法应用研究
《情报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讨论了神经网络在情报处理与信息咨询中的应用及其用于预测问题的范围和限制,利用BP算法提出了时间序列和信息预测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大豆单产进行了预测,并对比证实了本方法比统计回归模型有较强的预测能力。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情报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塑料薄膜的危害及其利用前景
《世界农业 》 1999 北大核心
摘要:中国的薄膜覆盖栽培技术自1979年从日本引进以来,已有20年的发展历史。目前,覆盖面积基本稳定在500万hm2左右,成为世界上覆盖面积最大的国家,应用领域从最初的棉花、蔬菜扩展到花生、瓜果、烟草、甜菜等经济作物和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领域。覆盖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首例燕麦雄性不育的发现及遗传鉴定
《作物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1994年发现的我国首例燕麦雄性不育材料进行了特征特性的观察和细胞学鉴定、以及不育性遗传的研究,结果表明:(1)该材料不育度为100%,属“无花粉型”的雄性不育,不育株小孢子败育发生在四分体形成后期到花粉粒形成早期阶段.(2)不育株与不同品种测交的F_1代,6个组合表现育性恢复,2个组合出现一些完全不育株;恢复育性的植株自交后可育株与不育株呈3:1分离;不育株与恢复育性的F_1回交,BC_1育性为1:1分离.说明不育性状是由隐性核基因控制的.该材料命名为CA燕麦雄性不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促早抗逆栽培技术研究
《华北农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 1991 ~1993 年对山西 棉 区密 度、化控、氮磷 钾 营养 、头 水运 筹 等关 键 技术 的 研 究结果,提 出了以大 群体小个 体增结 第一二节 位优质 大铃为主 要内容 的早 发早 熟抵 抗( 避) 气 候逆 境胁迫的促 早抗逆 栽培理论 ,形成了 以高 密化控( 密度 90 万 ~105 万株/h m 2 和 D P C3 ~4 最佳 组合)为核心 ,配合相 应的氮磷 钾营养 和提 早 运筹 水肥 的 高产 稳产 技 术体 系。 连续 5 年 大 面积 应用 ,取得显著 增产效 应( 产量达 1 800 kg/ h m 2 以 上) 和社会 、经济、生 态效益 。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抗蚜品种田间筛选技术研究
《华北农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穗蚜是麦蚜对小麦产量影响的主要因素。穗平均蚜量的多寡却不能反映小麦品种的抗性水平。通过5年的研究,发现小麦千粒重的损失率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小麦的抗蚜水平,可作为抗蚜育种的一个抗性指标,其技术稳定可靠,适用于一般育种工作者。
关键词: 冬小麦,蚜虫,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