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公谷'系列简化栽培品种及其配套生产技术综合评价
《中国农学通报 》 2025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价‘公谷’系列谷子简化栽培品种及其配套技术的综合效益,探索谷子高效生产技术,推动谷子产业高质量发展。基于东北地区102份农户3 a的调研数据,运用密切值模型对‘公谷’系列简化栽培品种及配套生产技术的综合效益展开评价。结果显示,在同期品种间,‘公谷’系列品种于2021、2022、2023年的密切值分别为0.0167、0.1146、0.1674,均低于普通谷子品种和玉米,表明该系列品种的综合效益最高;从整体情况来看,2022年‘公谷’系列的密切值最低,为0.1350,表明2022年‘公谷’系列的综合效益最佳,而2021年玉米的密切值最高为0.6175,则说明2021年玉米的综合效益最低。简化栽培品种‘公谷’系列综合效益最佳,普通谷子品种处于中间水平,玉米在保障粮食产量上有重要作用,但其综合效益相对较低。所以,应加大‘公谷’系列品种的推广力度,提升普通谷子品种的效益,并对玉米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与技术创新,以提高各品种的综合效益,促进农业的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本研究的方法创新之处在于密切值模型的应用,该模型为谷子简化栽培品种的综合效益评价提供了一个科学、客观的评价工具,而研究成果结论为谷子种植提供了明确的优化方向和策略建议。


滴灌下肥料管理对小麦产量和碳氮足迹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2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决小麦生产中氮肥投入过量及灌溉不合理问题,提出华北平原小麦绿色高产生产技术,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该试验以冬小麦为研究对象,设置滴灌不施肥(D-0)、滴灌不施氮肥(D-N0)、畦灌常规施肥(Q-FP)、滴灌优化施肥(D-NPK)、滴灌有机无机配施(D-NPKM)处理,研究不同措施对小麦产量、碳氮足迹及农田净生态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灌溉方式是小麦产量的关键制约因素,与Q-FP处理相比,同时优化施肥及灌溉方式(D-NPK),小麦产量和收获指数平均分别显著提高12.3%和13.2%,D-NPKM处理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和收获指数16.8%和13.1%。相比于畦灌农户常规施肥,滴灌条件下优化施肥量(D-NPK)及有机无机配施(D-NPKM)是小麦生产系统碳氮排放及环境足迹降低的有效措施,氮足迹分别降低61.7%和59.8%,碳足迹分别降低44.5%和25.3%。滴灌模式下,有机无机配施(D-NPKM)处理氮足迹和碳足迹均高于单施化肥(D-NPK)处理,分别高4.9%和34.6%,而净生态经济效益降低于D-NPK处理24.3%。因此,从小麦生产力角度来看,滴灌结合有机无机配施是最优化措施,但结合生态环境角度,建议D-NPK处理为最优化措施。整体来看,在该研究试验条件下,推荐滴灌结合肥料减量措施作为小麦生产的最优化措施,但相比于农户常规灌溉施肥,滴灌下有机无机配施仍是提高小麦生产力,降低小麦生产碳氮足迹的有效措施,未来可结合不同地区有机肥资源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可进一步降低碳足迹的有机肥类型及施用方式,以最大化资源利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5个菠菜品种吸收累积镉的差异特征
《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CSCD
摘要:为筛选适用于受镉污染菜田蔬菜安全生产的Cd低积累菠菜品种,采用土培试验研究25个菠菜品种吸收累积重金属Cd的差异特征,及Cd胁迫对菠菜吸收微量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土壤Cd含量条件下,不同菠菜品种地上部的Cd含量、Cd富集系数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土壤加入1.0 mg/kg Cd时,不同品种菠菜地上部Cd含量为0.03~0.31 mg/kg,平均含量为0.17 mg/kg,有11个菠菜品种的Cd含量大于0.2 mg/kg;不同品种菠菜的富集系数为0.03~0.38。土壤加入5.0 mg/kg Cd时,菠菜地上部Cd含量为0.22~1.11 mg/kg,富集系数为0.04~0.22。土壤Cd胁迫促进了菠菜对Mn、Zn和Cu的吸收,抑制了菠菜对Fe的吸收。本研究初步确定‘京菠186’‘、秋喜’‘、巨元霸’和‘顶优’为低吸收积累镉菠菜品种。


不同玉米自交系对环磺酮的敏感性差异研究
《农药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环磺酮是 2021 年在中国登记上市的玉米田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为明确环磺酮对不同玉米自交系的安全性,以玉米自交系HB05('Mo17')、HB09('PH6WC')、HB39('J525')和HB82(''KH8')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环磺酮胁迫对不同玉米自交系幼苗生长及体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磺酮按有效成分 120 g/hm2 处理,敏感型玉米HB82 和HB39 表现出叶片失绿白化,直至干枯死亡,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而耐药型玉米HB05 和HB09 叶片没有出现受害症状,对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环磺酮按有效成分240 g/hm2 处理14 d后,对敏感型玉米HB82和HB39株高抑制率分别为64.63%和63.79%,鲜重抑制率分别为 70.06%和 66.02%.环磺酮按有效成分 720 g/hm2 处理 14 d后,对耐药型玉米HB05 和HB09 株高抑制率分别为 48.61%和 38.05%,鲜重抑制率分别为 21.93%和 43.63%.环磺酮对耐药型玉米HB05 和HB09 的IC50 值分别为 223.50 和 37.42 mg/L,明显高于敏感型玉米HB82 和HB39(对的IC50 值分别为 13.48 和 16.13 mg/L).对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即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不同玉米自交系体内叶绿素含量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且敏感型玉米下降趋势明显大于耐药型玉米.环磺酮按有效成分 120 g/hm2 处理 7 d后,与 0 d相比,敏感型玉米HB82、HB39 体内叶绿素总含量较 0 d分别下降 87.76%和 70.55%,而耐药型玉米HB05 和HB09 分别下降 49.86%和 33.65%;敏感型玉米HB82 和HB39 体内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下降 83.72%和 74.02%,耐药型玉米HB05 和HB09 分别下降 40.83%和 33.33%.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环磺酮胁迫诱导了不同玉米自交系体内SOD和POD酶活性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变化幅度为敏感型玉米高于耐药型玉米.综上所述,不同玉米自交系对环磺酮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明确不同玉米自交系对环磺酮的耐药性,在生产中可避免环磺酮对玉米产生药害,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灌水和施硅对冬小麦叶片显微结构、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灌水和施硅处理对冬小麦光合器官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于2021—2023年采用灌水和施硅二因素区组试验设计,设置3组灌水处理[W0:春浇0水; W1:春浇1水(拔节期灌水); W2:春浇2水(拔节期和开花期各灌1次水)]和2组叶面硅肥处理[叶面喷施清水(Si0)、叶面喷施硅肥(Si1)],共计6组处理,分析不同灌溉制度下喷施叶面硅肥对冬小麦叶片显微结构、光合特性和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灌水次数的增加,冬小麦叶肉细胞长宽积、叶片厚度、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呈上升趋势;与W0处理相比, W1处理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1.4%、6.8%、1.5%、16.4%, W2处理依次增加15.5%、12.4%、4.8%、37.4%。施用硅肥可以提高冬小麦叶片厚度,延缓花后旗叶叶绿素降解,提高净光合速率,促使单位面积穗数增加4.9%,籽粒产量增加3.3%;施硅对冬小麦产量的促进效应随灌水次数的增加而减弱,与Si0相比, Si1条件下W0处理冬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和籽粒产量分别增加8.8%和8.3%, W1处理依次增加4.2%和3.4%。冬小麦籽粒产量与叶肉细胞长宽积、叶片厚度、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关系。本研究条件下,增加灌水有利于提高冬小麦光合能力和籽粒产量,水分不足时喷施硅肥能优化冬小麦叶片结构,增强光合作用,提升产量水平。


板栗新品种'燕栗4号'
《园艺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燕栗4号’是通过实生选种途径培育而成的板栗新品种,树姿半直立,刺苞尖顶椭球形,坚果单粒质量8.52g,含可溶性糖18.5%,淀粉51.5%,蛋白质5.05%,品质优良,果肉口感细糯,风味香甜。9月下旬成熟,平均产量3 100 kg·hm-2。适宜中国北方板栗栽培区种植。


禾本科杂粮作物养分高效机理及指标研究进展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耕地中低产田面积大,养分缺乏始终是限制作物产量的一个主要因素.谷子、糜子和高粱为我国传统的禾谷类杂粮作物,具有光合效率高,耐旱耐瘠薄的特点,较大宗粮食作物更适应干旱、贫瘠的土壤.然而,养分利用效率研究主要集中在玉米、小麦等主粮作物,小杂粮作物研究进展相对缓慢.本文系统总结了谷子、糜子和高粱氮、磷、钾高效利用的研究结果,归纳了几种杂粮作物养分高效的筛选指标,形态指标包括地上部干重、穗粗、穗重、草重、产量等,生理指标包括氮同化酶活性、磷积累量、光合养分效率等,养分吸收效率主要指标包括根系大小、根系长度、侧根分支和根直径,及可能参与养分高效的候选基因如NRT1、PHR1、钾转运蛋白HAK和钾离子通道蛋白Shaker等.未来可从以下几方面推进杂粮作物养分高效的研究:杂粮作物光合效率高和根系耐旱耐贫瘠的特点;利用转录组学方法深入分析引起杂粮作物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效率的种间和种内变异的机理,特别是与氮组分、磷组分变化相关的机制;分析杂粮作物的根系形态及其主导的根系微生物互作特征对养分高效吸收的影响.这些研究将为培育养分高效高产的杂粮品种和高效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晚熟优质黄肉桃新品种美阳的选育
《果树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美阳是以中晚熟白肉桃优株99-1-44(丰白×金童5号)为亲本,通过自交育成的晚熟黄肉桃新品种,2020年通过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果实圆形,果顶凹,缝合线中,两半部对称,平均单果质量377 g,大果质量602 g。果皮底色黄,果面着红色,着色率20%~50%,茸毛少。果肉黄色,硬溶质,风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13.3%~16.2%。离核,鲜食品质佳。去皮硬度为13.7 kg·cm-2,采收持续期10 d以上,室温下可贮藏10~15 d。树势强健,树姿半开张。叶片椭圆披针形;花蔷薇型,有花粉,自花结实率和自然坐果率高。石家庄地区3月下旬萌芽,4月上旬盛花,9月中下旬果实成熟,果实发育期173 d左右,11月上旬完全落叶。美阳桃适宜在河北省中南部及相似气候地区栽培。


温度对真空浓缩梨汁品质的影响及其品质评价模型构建
《食品工业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温度下真空浓缩梨汁的品质,构建浓缩梨汁品质评价方法.方法:以鲜榨雪花梨汁为材料,分别在 50、60、70、80℃下进行真空(真空度 0.005 MPa)浓缩,考察温度对浓缩梨汁的褐变度、pH、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Fe3+还原力、可溶性糖、有机酸以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构建品质评价模型.结果:温度升高会显著(P<0.05)降低浓缩梨汁pH、酒石酸和富马酸含量,升高褐变度、总酚含量、总黄酮含量、Fe3+还原力、奎宁酸、苹果酸、柠檬酸.醇类物质在 50℃浓缩梨汁中含量最高,为 4.753 μg/mL;酯类物质在 70℃浓缩梨汁中含量最高,为 2.808 μg/mL;醛酮类物质在 70℃浓缩梨汁中含量最高,为 12.478 μg/mL.本研究得到了浓缩梨汁品质评价的模型,发现 70℃是真空浓缩梨汁的最适温度.结论:温度对浓缩梨汁品质有明显影响,品质评价模型能较好区分,可为浓缩梨汁品质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真空加热浓缩 浓缩温度 浓缩梨汁 品质 主成分分析


113份樱桃番茄分离单株抗病基因检测及品质鉴定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多抗、优质樱桃番茄亲本资源,本研究采用PARMS检测技术对44个樱桃番茄品种,113份樱桃番茄分离单株进行17个抗性基因检测。结果表明:113份樱桃番茄分离单株中,含有叶霉病抗性基因Cf-5的材料最多,占80.6%;而含有枯萎病抗性基因I-3的材料占2.7%,资源较为稀缺。对单一材料含有的抗性个数汇总发现706-1含有13个抗性基因,637-7、649-8含有12个抗性基因。含6个以上抗性基因的材料共67份,多抗樱桃番茄材料较为丰富。根据抗性检测结果,筛选出25份纯抗樱桃番茄材料进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TSS)等的测定。其中643-2的TSS含量最高为8.91%,固酸比10.72,含有7个纯抗基因;647-5的TSS为7.65%,可溶性酸含量较高,含有7个纯抗基因,为本研究筛选的较好的优质多抗亲本资源;706-3、648-6、717-4的TSS较低,分别含有8、9、7个纯抗基因,可利用其较好的抗性进行多抗樱桃番茄的育种研究,本研究筛选的资源为多抗优质樱桃番茄的选育提供丰富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