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216条记录
甘薯斑驳坏死病发生的温度效应和防控药剂筛选

植物病理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终极腐霉Globisporangium ultimum var.ultimum引起的甘薯斑驳坏死病是我国新报道的一种病害,在甘薯收获末期与贮藏前期造成严重危害.为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分别在离体与活体条件下测试了终极腐霉的适宜生长温度以及甘薯斑驳坏死病发生的温度效应,在此基础上评价了10种杀菌剂对终极腐霉的毒力以及对甘薯斑驳坏死病的防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终极腐霉在离体条件下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0℃.在薯块上甘薯斑驳坏死病发生的最佳温度为20℃.在离体15℃、20℃、23℃、25℃条件下测试,精甲霜·锰锌在15℃时的毒力高于其它温度;吡唑醚菌酯和霜脲·锰锌在23℃、25℃时的毒力低于15℃、20℃时的毒力,氟菌·霜霉威在25℃时的毒力低于15℃、20℃、23℃,而氟噻唑吡乙酮、喹啉铜在不同温度下毒力差异不大.在20℃条件下薯片上的活体测定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甘薯斑驳坏死病的保护作用明显高于治疗作用,其中精甲霜·锰锌、氟菌·霜霉威的保护作用和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其它4种杀菌剂.

关键词: 甘薯 斑驳坏死病 终极腐霉 杀菌剂 毒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肥替代氮肥对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有机肥部分替代氮肥是实现作物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探索了小麦有机氮部分替代化肥氮的适宜配比,以及替代后氮素累积、运转以及利用的特征,以期为河北地区冬小麦氮肥减量增效技术提供依据.2021-2023年在河北宁晋进行小麦大田试验,设置9个处理.T1,无氮,单施化肥磷钾肥;T2,高效施肥,单施化学氮磷钾肥;T3~T7,有机肥分别替代T2的20%,40%,60%,80%,100%的氮肥;T8,传统施肥,单施化学氮磷钾肥;T9,有机肥替代T2 100%的氮肥+液态氮肥.2 a试验结果表明,100%替代率+液态氮处理可获得较高的小麦产量;其次是40%替代率处理,其产量与高效施肥处理相当,且试验第2年远高于传统施肥处理.100%替代率+液态氮处理通过起身期补充速效氮,提高了茎叶中氮素含量,植株氮素累积量与高效施肥和传统施肥处理相当;40%,80%替代率处理同样获得与高效施肥处理相当的氮素累积量.20%~100%替代率处理(包括液态氮处理)可以实现较高的茎叶氮素运转率和对籽粒氮的贡献率,其中100%替代率+液态氮处理肥料氮吸收利用效果好,获得了较高的肥料氮累积量、氮肥利用率和氮收获指数,其效果与高效施肥处理相当或略高;其次是40%替代率处理,其效果与高效施肥处理相当或略低.综上,100%替代率+液态氮处理小麦产量、植株氮素累积量、氮素运转率、籽粒氮素累积量及氮效率俱佳,其次是40%替代率处理.

关键词: 小麦 有机肥 氮素积累 氮素运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贝莱斯芽孢杆菌HN-Q-8对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微生物学通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对作物生长有较好的促进效果,并且能抑制多种病原菌生长,但该菌对作物根际微生态影响的研究较少。【目的】明确贝莱斯芽孢杆菌HN-Q-8对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旨在为芽孢杆菌在马铃薯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菌株HN-Q-8发酵液(fermentation liquid with bacterial cells, FLBS)、菌悬液(bacterial cell suspension, BCS)和上清液(fermentation liquid without bacterial cells, FL)灌根后的马铃薯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不同处理条件下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变化,并且进一步测定了马铃薯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菌株HN-Q-8对马铃薯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是影响了微生物群落结构的组成。在属水平上,相较于对照组,各处理马铃薯根际土壤中溶杆菌属(Lys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等多种有益菌属的相对丰度均有显著升高,改善了马铃薯根际土壤的群落结构;菌株HN-Q-8增强了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并且显著提高了土壤中的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结论】贝莱斯芽孢杆菌HN-Q-8可以影响马铃薯根际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并进一步增强了土壤酶活性及土壤肥力,为促进马铃薯生长发育及抵御病原菌侵染提供有利的土壤环境。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HN-Q-8 马铃薯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土壤酶 土壤肥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NP分子标记及其在作物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中国农学通报 2024 CSCD

摘要:作物品种鉴定是优良品种选育和推广的重要保障,而合适的检测方法是对品种进行准确鉴定的关键.随着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第3代分子标记SNP逐渐应用到品种鉴定领域.本研究概述了 SNP分子标记的特点,分析了高分辨率熔解曲线、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基因芯片、测序法、靶向测序基因型检测等5种作物研究中常用的高通量检测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性,梳理总结了 SNP标记在品种真实性鉴定、纯度检测和亲缘关系分析与分类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情况,以期为后续利用SNP分子标记进行品种鉴定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SNP标记 高通量基因分型 真实性鉴定 纯度检测 亲缘关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小米对老面发酵小麦面团的微生物多样性及馒头品质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微生物生长代谢对老面馒头质地和品质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老面发酵小麦(SW)/小麦-小米(SM)面团中的微生物组成及其代谢功能差异,并对小麦/小麦-小米馒头的物理特性及其与微生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组样品的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虽存在一定差异,但差异不大.SM中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多样性较低.真菌较细菌的丰富度高,而多样性较低.2组微生物菌群组成相似,细菌的优势菌属为乳酸杆菌属和片球菌属,优势菌种为面包乳杆菌和发酵乳杆菌,在SW和SM中均差异显著(P<0.05).真菌的绝对优势菌属为酵母属,由酿酒酵母组成.KEGG分析显示,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和氨基酸代谢是SM中代谢旺盛的通路,而碳水化合物、脂质、维生素和核苷酸代谢在SW中显著上调(P<0.05).老面发酵对不同种类馒头的品质和质地特性产生了影响,相比于小麦馒头,小麦-小米馒头硬度、比容、咀嚼性较高,而弹性、内聚性较低.乳酸菌可以改善馒头的质地特性,这取决于菌属种类,低丰度菌属与弹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研究结果为探明微生物组成与老面馒头物理特性的形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筛选、改善品质的潜在微生物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老面 小米 微生物多样性 质构 比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酒曲发酵小米酒精饮料工艺优化及其品质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增加小米资源利用率,本文以小米为原料用甜酒曲发酵成小米酒精饮料,采用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及感官评分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研究小米酒精饮料的最佳工艺,并对其营养品质、抗氧化能力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甜酒曲添加量1%、发酵时间3 d、发酵温度32℃为最佳。所得产品可溶性固形物为22.05%,总酸为19.33 g/L,感官评分为89.37分,酒精度0.7%vol,黄酮含量66.78 mg/L,多酚含量65.13 mg/L。所测矿物质中钾含量最高,所测维生素中烟酰胺含量最高,DPPH自由基清除率73.19%,ABTS+自由基清除率34.29%,羟自由基清除率53.72%。此外,共检测到4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最多的为酯类和醇类,它们共同赋予小米酒精饮料特有的香气。该产品营养丰富且滋味浓郁、酸甜适中,可为开发以小米为原料的功能性食品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小米 甜酒曲 发酵酒精饮料 活性成分 抗氧化 挥发性风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光源条件下与花生株高变化相关基因的转录组分析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探究不同光源条件下与花生株高变化相关的基因.[方法]以冀花5号(直立型)和开选01-6(匍匐型)品种为研究材料,分别在LED光和自然光两种培养条件进行盆栽试验.[结果]冀花5号在强光条件下株高显著变矮,而开选01-6变化幅度不大,表明冀花5号对光照反应相对敏感.转录组的PCA结果显示LED光源下冀花5号和开选01-6距离相对较近,自然光源下冀花5号和开选01-6距离较近,说明光照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大于基因型间的差异影响.GO和KEGG注释分析发现不论在差异表达数目、基因类型或主要响应的调控网络上,冀花5号和开选01-6对不同光源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尤其差异基因在植物昼夜节律相关的通路上显著富集,暗示着植物昼夜节律调控网络对株型的形态建成至关重要.进一步分析发现分别有16个和19个植物昼夜节律相关基因在开选01-6和冀花5号中特异响应,分别有6个和17个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在开选01-6和冀花5号中特异响应,表明这些基因在花生株型形态建成中起着关键调控作用.[结论]昼夜节律调控途径是调控株高变化的主要途径,植物生长激素信号在其中也起了关键作用.以上研究结果对育种家深入理解不同光源条件下花生株型的形态建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花生 株型 光照 转录组 分子网络调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环境型鉴定技术划分生态区综合评价黄淮海青贮玉米品种

草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气候因子对农作物区域试验丰产性和适应性的影响较大。为准确评价青贮玉米品种在黄淮海夏播区的适应性、丰产性和稳定性,采用2002-2021年20 a的气象数据资料,依据环境型鉴定技术(ET)对2022年青贮玉米区域试验中12个试点进行生态区(ME)划分,依据品种-性状(GT)双标图和品种-产量×性状(GYT)双标图对15个参试品种的生物干重、干物质含量、倒伏率、倒折率、空秆率、小斑病、弯孢叶斑病、南方锈病、茎腐病、瘤黑粉病、生育期、株高和穗位高13个农艺性状以及全株淀粉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粗蛋白质含量4个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加性主效应和积性互作效应(AMMI)方差分析被测的13个农艺性状中基因型效应和环境效应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除穗位高外其余性状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6个省份的12个试点被划分为4个生态区,不同生态区间气象因子呈较大的变化趋势。生物干重与株高、穗位高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倒伏率、倒折率呈极显著负相关。GYT双标图与生态区结合,可以鉴别出不同生态区的优势品种。参试品种中渝单805在划定的4个生态区中均表现出丰产性突出、稳定性较好的特征,属于丰产稳产型品种。皖农科青贮8号、成单3601、正大511和衡玉1996等品种在ME2、ME3和ME4中丰产性和稳定性较好。安科青2号和KNX2202等品种在ME1和ME4中丰产性较差,金诚6在ME2和ME3中丰产性和稳定性均较差。基于环境型鉴定技术划分生态区和GYT双标图相结合评价青贮玉米品种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可以实现品种推广的精细定位。

关键词: 青贮玉米品种 生态区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气候因子 GYT双标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果实石细胞木质素合成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果树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石细胞是由木质素沉积形成的厚壁组织细胞,是制约梨果实品质提升的重要因素。梨果肉石细胞的形成与木质素的生物合成、转移和沉积密切相关。因此,探究梨果实发育过程中木质素合成调控机制对调节石细胞形成及果实品质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总结近年来与梨果实木质素合成调控机制有关的研究,对转录因子、激素、糖、钙、活性氧、光质及花粉直感等调控因子在梨果实木质素合成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梨果实木质素的调控网络深入研究及品质改良提供参考。

关键词: 石细胞 木质素 调控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素不同形态对早熟马铃薯产量和氮素积累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早熟马铃薯品种石薯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形态氮素(铵态氮、硝态氮、酰胺态氮)对早熟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马铃薯干物质积累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铵态氮(NF1)、硝态氮(NF2)和酰胺态氮(NF3)处理成熟期干物质量分别为16401.6、15603.6和16383.0 kg·hm-2。各处理马铃薯氮素累积速率均在现蕾期前显著上升,之后下降,进入成熟期后再次上升,并且NF3处理成熟期后氮累积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达5.53 kg·hm-2·d-1。成熟期氮素累积量NF3显著大于NF2和CK处理,与NF1处理差异不显著。NF3处理马铃薯氮素表观利用率显著高于NF1和NF2处理,为39.69%,且农学效率显著大于NF2处理,为52.67 kg·kg-1。NF3处理商品薯产量显著大于其他处理,为56688 kg·hm-2;总产量为59460 kg·hm-2,显著大于不施氮对照和NF2处理。综合来看,在河北省二季作区马铃薯施用酰胺态氮能够显著促进马铃薯氮素吸收和利用,并提高商品薯产量,为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处理。

关键词: 不同氮素形态 早熟马铃薯 干物质累积 氮素累积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