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216条记录
真菌病毒BmPV1抑制Bipolaris maydis侵染寄主作用研究

菌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小斑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每年造成玉米大幅减产。Bipolarismaydis partitivirus 1(BmPV1)病毒是玉米小斑病菌B. maydis携带的一种dsRNA病毒,具有弱毒性,能够引起B.maydis的致病力降低,但BmPV1对寄主侵染的影响并不明确。本研究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gfp基因分别导入到携带BmPV1病毒的玉米小斑病菌株3086-BmPV1以及脱毒菌株3086-non中,通过PCR扩增及荧光观察分析荧光标记菌株的稳定性;检测gfp基因的插入对菌株生物学特征的影响;采用叶面喷施孢子悬浮液的方式接种,并利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带毒菌株及脱毒菌株对玉米叶片的侵染情况。PCR扩增和荧光观察结果表明,gfp基因成功整合到菌株3086-BmPV1和3086-non中;生物学特征分析表明gfp基因的插入对菌株的生长速度、产孢量和致病力无显著影响;侵染观察发现脱毒菌株3086-non-GFP对玉米叶片侵染有两条途径:直接侵染玉米表皮细胞并向邻近细胞扩散;侵染气孔,并通过气孔沿着细胞间隙向邻近细胞扩散。带毒菌株3086-BmPV1-GFP只能在叶片表面生长,多数不能侵染表皮细胞。综上所述,本研究观察了玉米小斑病菌带毒和不带毒菌株对玉米的侵染过程,明确了病毒BmPV1能够通过抑制小斑病菌对玉米叶片的侵入达到弱毒作用。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 真菌病毒BmPV1 弱毒性 荧光标记 侵染过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巢式关联作图(NAM)群体构建及花色和种皮色遗传分析

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巢式关联作图(Nested Association Mapping,NAM)群体在作物学遗传与育种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本研究在前期大豆种质资源评价基础上,利用 35份不同地区来源的代表性种质与中豆 41(公共母本)杂交,构建了一套大豆NAM群体.PCA和聚类分析发现,不同亲本组合的RIL群体基本聚在一起,显示出清晰的遗传结构.利用该NAM群体亲本间花色和种皮色具有显著差异的RIL群体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定位到 1 个主要位点qFC13-1 与花色显著关联,该位点与W1 位点重合;定位到 12 个位点与种皮色显著相关,其中 9 个位点为 3 种以上方法共定位,3 个位点为 2 种方法共定位,包括 4 个已知位点和 8 个新位点.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NAM群体适于进行大豆相关性状遗传分析,为大豆复杂性状的遗传解析和育种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材料.

关键词: 大豆 NAM群体 花色 种皮色 遗传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韭菜迟眼蕈蚊在北苍术上的发生、鉴定与防治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河北省深泽县北苍术种植田根蛆为害情况、根蛆种类及苏云金芽胞杆菌对根蛆的田间防治效果,采用5点取样法调查北苍术根蛆的为害情况,并利用mtCOI分子标记和成虫形态对比鉴定其种类,同时施用苏云金芽胞杆菌JQD117水剂对北苍术根蛆进行田间防治。结果表明,深泽县北苍术根蛆为害率为2.0%~25.0%,死苗率高达10%,单株平均虫口数量可达27.4头。北苍术根蛆mtCOI基因序列与韭菜迟眼蕈蚊的一致性为100%,其成虫形态特征与韭菜迟眼蕈蚊形态特征一致,确定北苍术根蛆为韭菜迟眼蕈蚊。苏云金芽胞杆菌JQD117水剂8000m L/亩对北苍术根蛆的防治效果和保株效果分别为70.72%和79.21%。本研究明确了为害深泽县北苍术的根蛆种类、为害情况及苏云金芽胞杆菌JQD117的田间防治效果,旨在为今后北苍术根蛆的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北苍术 韭菜迟眼蕈蚊 种类鉴定 分子标记 苏云金芽胞杆菌 田间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中矮秆资源创制、遗传解析和育种利用

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谷子是旱作生态农业的主栽作物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储备作物,也是新时期功能基因研究的模式作物。谷子品种的中矮秆化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内外目前已报道的谷子矮秆材料达70多个,从形态上谷子矮秆种质可以分为叶穗直立的紧凑型和叶穗下披的常规型2类;赤霉素(GA)敏感性测定发现4个材料对GA不敏感,其他均是GA敏感型;显隐性分析表明,多数矮秆材料为隐性单基因控制,但矮88株高为多基因控制。利用自然群体关联分析和双亲杂交分离群体合计发掘了109个控制株高的QTL,精细定位了7个矮秆基因,半显性矮秆材料84133的矮化基因SiDW1是唯一克隆并进行功能分析的矮化基因。对谷子中矮秆品种选育的梳理表明,利用矮88和其衍生系为亲本已培育出139个中矮品种(系),实现了谷子株高的显著矮化,满足了机械化收获对抗倒伏降株高的要求。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谷子株高矮化基因的研究进展,梳理了已经定位和克隆的谷子矮秆基因,讨论了谷子矮秆遗传和育种研究中的问题,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谷子 株高 矮秆 GA敏感性 矮8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变温条件下小菜蛾对不同温度效应杀虫剂敏感性的变化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变温环境条件对小菜蛾药剂敏感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食料浸渍法比较了环境温度变化下四氯虫酰胺(正温度效应杀虫剂)和溴虫腈(无温度效应杀虫剂)处理对小菜蛾药剂敏感性的影响;模拟田间变温条件,研究这两种杀虫剂不同施药时间对小菜蛾毒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四氯虫酰胺施药前,15、25、35℃预处理24 h,其35℃下温度系数分别为+28.53、+25.84和+18.77,均表现为显著的正温度效应,但温度系数随预处理温度上升而降低。溴虫腈在15℃预处理24 h,对小菜蛾表现为弱正温度效应,25℃和35℃下预处理均无温度效应。表明药剂处理前温度变化会影响杀虫剂的温度效应。在模拟田间变温的情况下,四氯虫酰胺经过高温预适应后于16:00(30℃)对小菜蛾的毒力最高(0.41 mg/L),显著高于清晨6:00(22℃)持续低温时的毒力(32.33 mg/L),毒力差异倍数高达78.85倍。一天中无温度效应杀虫剂溴虫腈的毒力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本研究为利用杀虫剂的温度效应指导田间高效防治小菜蛾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温度系数 小菜蛾 杀虫剂 毒力 变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籽仁蔗糖含量遗传模型分析

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花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约 40%的花生用于食用加工.蔗糖含量作为影响花生品质的重要指标,与其风味及口感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提高花生籽仁中蔗糖含量对花生品质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NYBP×SYT5-1 和 19-1934×JHT1 两个 F2:3 群体为试验材料,分析花生籽仁蔗糖含量遗传模型,同时分析了蔗糖含量与含油量、蛋白含量及籽仁相关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花生籽仁蔗糖含量呈连续分布,超亲分离现象明显且具有丰富变异.两群体中蔗糖含量与含油量均呈现显著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均显著正相关,蔗糖含量与籽仁长、籽仁宽和百仁重的相关性在两群体间表现不一致.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群体中花生籽仁蔗糖含量都表现为主要受两对主基因的加性、显性效应调控,存在明显互作,且主基因间具有累加效应.本研究通过对籽仁蔗糖含量遗传模型分析,初步了解了蔗糖含量的遗传规律,对食用花生品种选育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花生 蔗糖含量 含油量 相关性分析 遗传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蛋白大豆冀豆12及其衍生品种(系)的特点与遗传分析

大豆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冀豆12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高蛋白大豆品种,其蛋白含量高、高产、高抗病。该品种于2001年被农业农村部评选为农作物优异种质,是目前中国推广面积最大的高蛋白品种。为了明确冀豆12的主要表型特征和遗传特性,本研究采用系谱图法结合重测序技术对冀豆12及衍生品种和创新种质进行总结分析,根据多年的生产试验提炼出了冀豆12与其衍生品种和种质的优良特性,并进行重要功能位点在后代品种或品系中的传递情况分析。作为黄淮海地区首个高蛋白品种,冀豆12被作为核心亲本广泛利用。迄今为止已培育出了23个衍生品种,分别在北京、天津、河北、江苏、安徽和湖北等地通过审定并推广应用;并创新出了15个高蛋白特异种质。表型鉴定结果表明,冀豆12的衍生品种在产量相关性状、蛋白含量等品质和花叶病毒抗性上存在较大的变异,生育期、株高的变异范围相对较小。冀豆12与其衍生品种和种质在遗传上主要分为3个亚群。通过热图追踪分析功能位点显示,冀豆12中优异功能位点传递率较高,另有抗蚜虫等不利位点在后代中得到互补改良。衍生品种中蛋白含量变异较大,有两个品种蛋白含量超过冀豆12;冀豆12背景高蛋白含量相关位点个数与衍生品种(或品系)的蛋白含量呈正相关趋势。在利用冀豆12为核心种质进行品种选育的过程中,应注重蛋白含量、花叶病毒抗性等的选择,其次是生育期和株高。同时,在选择亲本时还需要关注蚜虫抗性和耐盐基因的互补。

关键词: 冀豆12 衍生品种 创新种质 重测序 遗传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方法测定四氯虫酰胺和虫螨腈对小菜蛾生物活性的温度系数

农药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不同生物活性测定方法对杀虫剂温度效应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食料浸渍法、浸虫法和点滴法测定四氯虫酰胺和虫螨腈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分析了其随温度变化的趋势。[结果]对于正温度效应杀虫剂四氯虫酰胺,采用食料浸渍法时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15~35℃)增加了99.15倍,呈强正温度效应,而另外2种方法表现为弱正温度效应。食料浸渍法测定时生物活性不受温度影响的虫螨腈,采用浸虫法和点滴法测定时,却表现出了+5.50和+3.50的弱温度效应。采用食料浸渍法时四氯虫酰胺和虫螨腈35℃时的温度系数分别为+99.15和+1.58,差异显著,而采用浸虫法和点滴法时2者温度系数相近。[结论]测定方法的选择显著地影响了正温度系数药剂四氯虫酰胺对小菜蛾生物活性的温度系数,而无温度效应药剂虫螨腈对小菜蛾生物活性没有受到显著影响。

关键词: 四氯虫酰胺 虫螨腈 温度效应 小菜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引进北方大豆种质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

大豆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占我国约1/6 的国土面积,但水资源却不足全国的4%,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新疆旱灾情况正逐年加剧.为了解55 份新疆引进的北方大豆种质材料的抗旱性,筛选适宜新疆大田生产的优异抗旱种质,同时明确抗旱鉴定的适宜水分条件,本研究通过盆栽称重法精准控制水分含量,以土壤相对含水量≥65%为对照,在土壤相对含水量50%~60%、40%~50%和30%~40%等3 个干旱胁迫条件下,测定大豆叶长、叶宽、叶柄长度、株高、茎秆直径、主茎节数、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等 8 个指标,计算各品种抗旱系数,使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隶属函数等方法对供试材料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主成分分析将 8 个指标归纳为 3 个综合指标;隶属函数对供试材料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表明D值分布范围为0.153~0.690;此外,聚类分析将55 份供试材料分为5 类分别为13 份抗旱材料、12 份中等抗旱材料、17 份低敏感材料、7 份敏感材料以及6 份极敏感材料;筛选到东农豆253、黑农95、东普90、东生110 等12 份抗旱优异种质,这些材料为新疆地区大豆抗旱育种提供了优异亲本资源.

关键词: 大豆 苗期 抗旱性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光环境对梨小食心虫成虫寿命和繁殖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光环境对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成虫寿命和繁殖的影响,于室内条件下测定不同光照强度(10 000、1 000、100、1和0.01 mW/m2)与不同波长光(红光630 nm、黄光575 nm、绿光510 nm、蓝光455 nm、紫光440 nm和紫外光365 nm)照射下梨小食心虫的成虫寿命、交配率、产卵前期、产卵期、单雌产卵量、卵发育历期和卵孵化率等生物学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10 000、1 000和100 mW/m2高光照强度处理,1 mW/m2和0.01 mW/m2低光照强度处理下,梨小食心虫雌、雄成虫寿命较短(<15 d),单雌产卵量较低,分别为51.44粒和51.02粒;卵发育历期较长,分别为3.36 d和3.24 d;产卵前期和产卵期均以1 mW/m2处理最短,分别为3.80 d和5.19 d;交配率和卵孵化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无显著差异。相较于黄光、绿光和蓝光,红光和紫外光环境下梨小食心虫雌、雄成虫寿命缩短(<13 d),交配率降低,分别为54.45%和65.56%;产卵前期延长(>5.5 d),产卵期缩短(<6 d),单雌产卵量降低,分别为38.34粒和57.60粒;卵发育历期在红光、蓝光和紫外光处理下较短,分别为2.66、2.58和2.65 d;卵孵化率在紫外光处理下最低(89.90%),显著低于其他波长光处理。表明光环境可影响梨小食心虫成虫寿命和繁殖力,其中低光照强度或红光、紫外光均能抑制其繁殖力,不利于种群发展,可用于该害虫田间光诱控技术的开发。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光照强度 波长 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