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216条记录
耐盐海棠新品种盐星嫁接不同苹果品种的亲和性研究

果树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解决盐碱地苹果无法正常生产的实际问题,推广优质耐盐海棠砧木。【方法】以耐盐海棠新品种盐星组培苗为砧木,探究其与不同苹果品种的嫁接亲和性。选取富士、维纳斯黄金、冀苹1号和玉冠等18个常用苹果生产品种和优质新品种为接穗,根据嫁接成活率、嫁接口愈合程度、生长量和田间亲和力常数等指标,探究盐星海棠作为苹果生产砧木的适用性。【结果】调查统计后发现,18个品种接穗的嫁接成活率都在90%以上,嫁接口愈合情况良好;接穗和砧木生长量较均衡,略有小脚现象但并不严重;田间亲和力常数都接近于2,砧木和接穗生长比较协调;利用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各个指标,富士、维纳斯黄金、冀苹1号、昌苹8号和冀苹5号与盐星的嫁接亲和性最优,冀苹2号和王林在生长量和植株状态上表现较差,冀苹2号在嫁接第3年死亡。【结论】综上,盐星海棠作为砧木与大多数苹果品种嫁接亲和性较好,仅有个别品种不适配。研究结果为盐星海棠在苹果砧木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为进一步研究盐星海棠与苹果砧穗互作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盐碱地苹果产业发展提供了可行途径。

关键词: 盐星海棠 耐盐苹果砧木 嫁接成活率 嫁接亲和性 盐碱地苹果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冀花系列高油酸花生抗旱性鉴定与综合评价

作物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旱是影响高油酸花生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鉴定高油酸花生品种的抗旱性,筛选抗旱指标,对于培育抗旱品种和开展抗旱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6份冀花系列高油酸花生新品种为材料, 2022年和2023年在旱棚抗旱池内设置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2个处理,测定成熟期各品种的9个农艺性状、5个经济性状和5个品质性状,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灰色关联度、逐步回归分析、聚类分析以及抗旱性度量值(D)、综合抗旱系数(CDC)、加权抗旱系数(WDC),对其进行抗旱性鉴定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处理下多数农艺、经济性状的测定值比正常灌水处理低9.73%~49.19%,品质性状比正常灌水处理低0.78%~9.84%。各测定指标的单项抗旱系数(DC)存在一定的相关性。8个主成分可以代表高油酸花生抗旱性89.81%的原始信息。基于D值、CDC值和WDC值的高油酸花生抗旱性排序相近。D值与CDC值、WDC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5、0.913。依据D值可将高油酸花生划分为3个抗旱级别,其中抗旱型品种9个,中等抗旱型品种10个,干旱敏感型品种7个。抗旱性较突出的高油酸花生有冀花1353和冀花712。产量、主茎高、单株果数和饱果率可作为高油酸花生品种成熟期抗旱性鉴定的主要指标。研究结果可为高油酸花生抗旱育种、抗旱机理、抗旱栽培提供理论参考和生产指导。

关键词: 高油酸 花生 抗旱性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甲基磺酸乙酯对蒲公英胚性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

中草药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 对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sulfonate,EMS)诱变下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胚性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探究EMS诱变对蒲公英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对照(CK)、0.15%EMS处理8 h后的蒲公英胚性细胞进行测序并建立c DNA数据库,经拼接后得到Unigene,并进一步开展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获得Unigene 45 551条,分别有32 954、12 923、21 752、28 115、9 764条被非冗余数据库(non-redundant protein sequence database,NR)、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Swiss-Prot、egg NOG、京都基因与基因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等数据库注释,GO富集分析发现,蒲公英胚性细胞的DEGs在GO功能注释中主要集中于细胞过程、代谢过程、结合蛋白、氧化还原、催化活性等功能。KEGG途径富集结果表明,EMS诱变下DEGs显著富集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光合作用、光合生物的固碳作用及光合作用-天线蛋白、胡萝卜素合成、不饱和脂肪酸代谢以及淀粉和糖代谢途径。EMS诱变能引起蒲公英胚性细胞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上调,响应胁迫。结论 通过转录组测序,初步表明EMS诱变下蒲公英胚性细胞差异基因的表达,并调控蒲公英胚性细胞中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的相关酶基因,以期为从分子基因方面培育优质蒲公英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 蒲公英 甲基磺酸乙酯 转录组测序 胡萝卜素 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豆种质资源萌发期耐盐性鉴定与评价

作物杂志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萌发期耐盐性是制约绿豆种质在盐碱地上应用的关键因素。以NaCl溶液模拟胁迫环境,对68个绿豆种质资源进行了耐盐性综合评价及筛选。结果表明,发芽势、发芽率、胚芽长等10项指标处理组与对照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且10项指标的耐盐系数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R2介于-0.120~0.947)。利用主成分分析将10项单项指标转化为3个综合指标,通过耐盐性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把参试材料按耐盐性强弱分为3个类群,其中25份材料为高耐盐类型,20份材料为耐盐中间类型,23份材料为盐敏感类型。采用逐步回归建立绿豆萌发期耐盐性评价模型,筛选出子叶下部鲜重、活力指数、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胚根长和胚芽鲜重7个指标,可用于不同绿豆种质资源耐盐性快速评价与预测。

关键词: 绿豆 萌发期 耐盐性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暗周期和光照强度对梨小食心虫成虫产卵昼夜节律的影响

昆虫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光暗循环变化过程中的光周期、日落时间和光照强度等环境因素对梨小食心虫Grapholita molesta成虫产卵昼夜节律的调控作用,为研发基于光干扰成虫产卵行为的防控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春、夏和秋季室外自然光照环境下观察梨小食心虫成虫产卵的昼夜节律,室内人工气候箱中比较分析不同光周期(15L∶9D, 14L∶10D和13L∶11D)、日落时间(19:00和16:00)及不同强度(1 000, 500, 100, 50, 10, 5, 1, 0.5和0.1 mW/m2)弱光间断(1 h)等光暗周期条件下成虫产卵节律的差异。【结果】室外自然光照环境下梨小食心虫成虫产卵表现明显的昼夜节律,春、夏和秋季(日落时间分别为18:30, 19:30和18:30)时,产卵高峰分别出现在18:00-19:00, 19:00-20:00和18:00-19:00,即均为日落前后0.5 h内,该时段光照强度变化剧烈,从10 000 mW/m2迅速降至0.01 mW/m2。同一日落时间不同光周期(15L∶9D, 14L∶10D和13L∶11D)下梨小食心虫成虫产卵的节律无明显差异,呈相似的“单峰型”曲线。日落时间为19:00和16:00时,梨小食心虫成虫的产卵节律具有明显差异,产卵高峰分别出现在19:00-20:00和16:00-17:00,即日落后1 h,占单日总产卵量的54%以上。日落前的弱光间断环境下梨小食心虫成虫的产卵节律发生了改变,相比于1 000, 500和100 mW/m2弱光间断下的前小后大的“双峰型”曲线,50, 10, 5, 1, 0.5和0.1 mW/m2弱光间断下成虫的产卵节律则为前大后小的“双峰型”曲线,产卵高峰出现均在16:00-17:00(即弱光间断期),产卵百分数高达40%以上,其次为19:00-20:00。不同强度的弱光间断下梨小食心虫的单日单雌产卵量具有显著差异,0.5和0.1 mW/m2弱光间断下单日单雌产卵量最高(分别为33.05和31.00粒)。【结论】光暗周期和光照强度可以影响梨小食心虫成虫的产卵昼夜节律,其产卵活动主要发生在低于50 mW/m2弱光或黑暗期。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产卵 昼夜节律 光暗周期 日落时间 光照强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肥部分替代化肥氮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20-2022年度以毛叶苕子和玉米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田间试验设计,主处理为冬闲田(FF)、冬闲田种植毛叶苕子并全量还田(HV)2种模式,副处理为玉米0(0N)、135.0(50%N)和270.0 kg·hm-2(100%N)3个施氮水平,研究了毛叶苕子还田和施氮水平对玉米0~10 cm、10~20 cm土层土壤团聚体组成与分布、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破坏率(PAD)、可蚀性因子(K)、容重(BD)、总孔隙度(TP)、毛管孔隙度(CP)、非毛管孔隙度(NCP)、最大持水量(MWHC)、毛管持水量(CWHC)、非毛管持水量(NCWHC)、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团聚体有机碳(AOC)含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从土壤物理性状变化为绿肥部分替代化肥氮实现作物稳产增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FF模式相比,HV模式0~10 cm、10~20 cm土层>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总含量(R0.25)、MWD、GMD、TP、CP、NCP、MWHC、CWHC、NCWHC、SOC含量分别显著增加8.95%、40.84%、30.57%、5.89%、1.47%、4.42%、15.01%、6.41%、27.08%、7.29%和13.13%、62.87%、51.68%、5.02%、0.76%、4.25%、13.11%、3.32%、27.86%、7.10%;PAD、K和BD分别显著降低8.83%、20.79%、5.99%和12.14%、30.73%、7.31%。HV模式下各土层各粒径AOC含量及玉米产量均显著提高。施氮水平对各土层各粒径AOC含量、R0.25及其他物理性状指标、玉米产量影响显著或极显著。HV模式50%N处理0~10 cm、10~20 cm土层的SOC含量、>5 mm AOC含量及0~10 cm土层的0.50~1.00 mm AOC含量、10~20 cm土层的BD、TP、CP、NCP、MWD、CWHC、NCWHC及玉米产量较FF模式100%N处理变化均不显著,0~10 cm、10~20 cm土层的2.00~5.00mm、1.00~2.00mm、0.25~0.50mm、<0.25mmAOC含量及10~20cm土层0.50~1.00mm的AOC含量,0~10 cm、10~20 cm土层的R0.25、MWD、GMD,0~10 cm土层的TP、NCP、MWHC、NCWHC均显著提高,0~10 cm、10~20 cm土层的PAD、K及0~10 cm土层的BD均显著下降。各粒径AOC含量与SOC含量之间、各粒级团聚体含量与其AOC含量之间、土壤物理性状指标与各粒级团聚体含量之间、玉米产量与土壤物理性状指标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因此,绿肥还田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提高是促进团粒结构形成,增强土壤抗侵蚀、持水能力的重要基础。绿肥对土壤氮、有机碳的输入是其部分替代氮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实现减氮增产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 毛叶苕子 施氮水平 土壤有机碳含量 土壤物理性状 玉米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冬枣中残留规律及膳食风险评估

农药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评估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冬枣中的膳食风险而开展该农药在冬枣中的残留试验。[方法]开展2年的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在冬枣上的田间试验,采用改进的QuEChER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样品进行检测,用OECD计算器方法估算MRL值并用风险概率(RQ)公式进行膳食风险评估。[结果]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冬枣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005、0.05、2 mg/kg,回收率为97%~1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7%~5.9%,满足残留试验对正确度和精密度要求;残留消解动态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9.16~11.7 d,最终残留量为0.055~0.488 mg/kg;用OECD计算器估算MRL值为1 mg/kg;基于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风险评估结果表明RQ为44.6%。[结论]高效氯氟氰菊酯25 g/L乳油防治冬枣中桃小食心虫,建议施药剂量为35 mg a.i./kg,施药3次,施药间隔7 d,安全间隔期为21 d,在此情况下采摘的冬枣食用是安全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冬枣中的MRL值建议为1 mg/kg。

关键词: 冬枣 高效氯氟氰菊酯 残留 膳食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滨海盐碱地雨养旱作紫花苜蓿蒸散特性及其影响因子

草地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河北省滨海盐碱地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较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因其耐盐碱、耐瘠薄的特点,在该地区被广泛种植,种植面积近7万hm2。为研究该地区紫花苜蓿的蒸散特征及环境因子影响,并为其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Shuttleworth-Wallace模型对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沧州综合试验站内的紫花苜蓿人工草地蒸散年际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显示,2021至2023年间,紫花苜蓿年蒸散量分别为609.9,644.3和678.5 mm,在第二茬和第三茬生长期日均蒸散量最高,而第三茬总蒸散量最大,蒸腾量分别占蒸散量的79.8%,80.6%与80.6%。蒸散与土壤蒸发的变化主要受净辐射、空气温度和叶面积指数的影响,蒸腾则对净辐射、饱和水汽压差和叶面积指数的变化反应敏感。研究表明,该地区降水量基本满足苜蓿生长需求,但在前两茬生长期仍存在水分缺口,因此需加强这一时期的水分管理。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雨养旱作 紫花苜蓿 蒸发 蒸腾 Shuttleworth-Wallace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盐浓度胁迫下16个紫花苜蓿品种萌发期耐盐性评价

草地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适宜河北滨海地区不同盐渍化程度土壤栽培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本研究以16个紫花苜蓿品种为材料,采用培养皿滤纸发芽法测定并比较了5种盐浓度下不同品种紫花苜蓿发芽指标的变化差异,并利用临界盐浓度阈值、层次分析-综合评价法和聚类分析进行了耐盐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轻度盐胁迫处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生长,‘甘农5号’‘甘农12号’‘北极熊’‘公农5号’的百株干重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7.1%,44.2%,7.4%和31.3%;中重度盐胁迫则显著降低了紫花苜蓿的发芽率、发芽势和百株干重。通过聚类分析将16个品种划分为强、中、弱3个耐盐等级,强耐盐的包括2个紫花苜蓿品种,分别是‘甘农5号’和‘WL377HQ’;中等耐盐的包括‘甘农12号‘’前景‘’莎莎’和‘赛沃7’;剩下的10个品种为弱耐盐品种。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品种 耐盐性 层次分析 综合评价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燕山板栗品种资源坚果表型多样性分析及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燕山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资源表型多样性,并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其重要坚果表型性状进行靶向性评价。采集118份燕山板栗品种资源的坚果表型性状数据(11个描述型性状和15个数值型性状),结合遗传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价,旨在依据各品种坚果表型特性匹配适宜的利用方式。结果表明,11个描述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33(茸毛多少)~1.14(坚果颜色),变异系数范围为11.63%(筋线明显程度)~51.07%(接线形状)。15个数值型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3.09%(出仁率)~24.69%(种壳重),其中种壳重、单蓬重、种仁重和单粒重的变异系数大于20%;遗传多样性指数范围为1.85(底座宽)~2.09(坚果长);大多数值型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80.768%,其中第1主成分的贡献率最大,可作为坚果大小相关的综合指标。坚果经济性状综合得分较高的品种资源包括尖栗、南垂5号、兴隆1号、马兴栗、燕栗1号、大板红、燕丽、平泉(葛)、抚宁薄皮和替码实生。

关键词: 板栗 坚果表型 经济性状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