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实验室条件下氯氰菊酯在土壤中的降解
《农药学学报 》 2000 CSCD
摘要:在实验室条件下 ,通过对东北黑土、华北褐土、华南红土中 3次添加氯氰菊酯的降解研究发现 :氯氰菊酯在 3种土壤中的降解是以微生物降解为主 ,化学降解为辅 ;土壤间理化性质的不同对化学降解速率没有明显影响 ,多次施药则因较难降解的顺式异构体在土壤中积累而使半衰期延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烯效唑对小麦抗冷性影响的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00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浓度烯效唑 (S330 7)拌种对早播春型小麦 (川农麦 1号 )抗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S330 7拌种提高了春小麦四分体期与寒潮期幼穗SOD ,POD酶活力 ,降低了MDA含量 ,同时增加了ABA、可溶性蛋白质和RNA的含量 ,从而提高了植株的抗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淮地区小麦旗叶主要光合色素含量及光谱吸收
《麦类作物学报 》 2000 CSCD
摘要:用丙酮提取后,用日产岛津UV-160 分光光度计在4 年间测定了黄淮区85 个普通小麦品种(系)旗叶中的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 含量为2.444~2.871 m g/g 鲜叶,均约2.753 m g/g 鲜叶(σ= 0.093,n= 163,下同);叶绿素b 含量为0.875~1.688 m g/g 鲜叶,均约1.253 m g/g 鲜叶(σ= 0.149);叶绿素a+ b 为3.340~4.516 m g/g 鲜叶,均约4.028 m g/g 鲜叶(σ= 0.231);b/a 为0.355~0.588,均约0.453(σ= 0.0795)。小麦旗叶离体叶绿素均在662~663 nm 、431~455 nm 及327~378 nm 处出现吸收高峰。豫麦13 的a+ b 含量最高,且其光吸收峰谱表现明显的倾母遗传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典型水土流失区地面鼠类的数量配置及季节变动规律
《水土保持研究 》 2000 CSCD
摘要:调查明确了黄土残塬沟壑区地面鼠类在不同地貌类型中的种类和数量组成 ,并分析了不同季节的数量分布特点 :长尾仓鼠、子午沙鼠和大仓鼠 3种害鼠分别为塬、沟、坡这三种地貌类型中的优势种 ;害鼠种类和数量在不同的植被和地貌类型中存在明显的差异 ,其密度季节性波动较大。本项研究为典型水土流失区害鼠综合治理对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