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棉铃虫化学不育试验初报
《山西农业科学 》 2000 CSCD
摘要:对10 余种不同类别的化学药剂试验表明,塞替派和顺氨氯铂两种药剂对棉铃虫的不育效果明显,卵孵化率均较对照低90 % 以上,对雄蛾寿命影响较小。


沟谷地玉米生态抗逆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 2000 CSCD
摘要:“九五”期间 ,我们以充分发挥沟谷地的生态资源优势和育壮苗、攻大穗、增粒重的玉米高产规律为结合点 ,研究与明确了沟谷地高产玉米的生理机制 ,组建了以秋耕起垄顶凌覆膜保墒、选用紧凑型“三大”玉米品种、施足底肥重攻拔节肥、中后期洪淤补灌等四项技术为核心的沟谷地玉米生态抗逆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制定了针对性强、技术准确、便于操作、简单易行的规范化技术。经大旱的 1999年在河沟流域沟谷地大面积示范 ,18hm2沟谷地玉米平均单产 8142 .0 kg/ hm2 ,接近历史最高年 ,较临近的沟谷地 (对照田 )单产 3 75 0 kg/ hm2增加一倍多 ,更有 12 6 0 0kg/ hm2 高产典型的出现。实践证明这一栽培技术体系是沟谷地玉米实现高产、超高产的一条突破性技术措施


运用布拉德福定律研究中国沙棘文献的核心期刊
《情报科学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布拉德福文献离散定律的区域法、图形法和埃格的计算法 ,研究了中国沙棘文献的核心期刊


山西省小麦主要栽培品种(系)的品质现状
《山西农业科学 》 2000 CSCD
摘要:采用国际或国家标准分析方法 ,对 1999年山西省种植的或参加区试的 31个小麦品种 (系 )进行了品质测试 ,各性状的平均值为 :千粒重 36 0g ,容重 76 9 5g/L ,角质率 58 7% ,出粉率 6 1 0 % ,蛋白质含量 13 7% ,湿面筋 4 4 3% ,干面筋 14 5% ,沉降值 36 6ml。参照小麦品质分类标准 ,目前山西省种植的小麦品种的容重、出粉率、沉降值中等 ,蛋白质和面筋含量较高 ,但面筋质量较差 ,大多小麦品种属于中力小麦 ,个别品种达到强力小麦标准 ,无弱力小麦品种。


旱塬地玉米农田免耕覆盖的土壤环境效应
《水土保持研究 》 2000 CSCD
摘要:免耕覆盖 45 0 0 kg/ hm2 以上的处理比传统耕作增产 2 2 .15 %~ 2 5 .6 5 %。土壤水分利用率提高 2 .96 2 5kg/ (mm· hm2 )。春播前 0~ 2 0 0 cm土层速动易效水含量比传统耕作增加 17.0 2~ 47.9mm。距地表 5 ,10 ,15 cm处的地积温与覆盖量呈极显著直线负相关。 0~ 10 cm土壤容重随覆盖量增加而减小。土壤有机质、全 N、速效 P与覆盖量呈极显著直线回归关系。脲酶比传统耕作增加幅度为 0 .0 4~ 0 .48m g/ g,碱性磷酸酶增幅为 0 .0 5~ 1.0 8mg/ g,转化酶增幅为 1.7~ 12 .8mg/ g;脲酶、碱性磷酸酶、转化酶与免耕覆盖量的关系呈极显著直线相关关系


旱地小雨资源渗水地膜覆盖利用技术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 2000 CSCD
摘要:通过对我国半干旱地区小雨量降雨的动态特征、数量特征、时间特征和生产潜力的研究 ,认为小雨资源有效化是旱地农业的重要增产途径 ,利用渗水地膜进行的覆盖试验与示范证实了小雨量资源利用的显著增产效果


晋西北高寒区玉米引种试验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00 CSCD
摘要:从国内外引进35 个玉米新品种,通过3 年引种观察、品比试验和栽培技术配套研究,筛选出适宜晋西北高寒山区种植的特早熟高产新品种2 个,地膜覆盖栽培的早熟高产新品种7 个,并已开始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种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