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培肥方式黑土腐殖质形态特征研究
《土壤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吉林省黑土区存在的土壤有机质下降、耕地质量退化等问题,利用公主岭国家黑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连续2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采用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NMR)、红外光谱分析法(IR)等现代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培肥途径耕层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形态结构及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培肥途径对耕层土壤腐殖质特征影响明显。施用玉米秸秆处理(S+NPK)和施用有机肥+轮作处理(M+NPK+R)均显著增加了土壤胡敏酸中脂肪族结构成分,单施有机肥处理(M+NPK)显著增加了土壤胡敏酸中羟基含量,S+NPK处理游离羧基含量显著增多。S+NPK、M+NPK及M+NPK+R处理,土壤富啡酸的甲基、亚甲基和次甲基结构成分显著增多,游离羧基含量也显著增多。单施化肥处理,浸提的富啡酸中无机碳酸盐和硅酸盐成分明显增多,化肥长期施用导致土壤中游离富啡酸数量显著减少,土壤的耗竭式利用,导致土壤中铁、铜结合态或络合态的富啡酸增加。不同培肥方式对黑土胡敏酸和富啡酸的元素组成影响有较大的差异,但均可引发胡敏酸C含量降低,N含量增加,富啡酸C、N、H含量增加,O含量降低,可通过不同的培肥方式对土壤腐殖质的元素组成进行调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审大豆新品种吉育204的选育
《大豆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吉育204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于2001年利用地理远缘美国材料和优异吉林品种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高油、抗倒伏、抗病、适应性广。2010~2011年全国北方春大豆中早熟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890.5 kg·hm-2,比对照品种绥农14平均增产4.7%。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042.0 kg·hm-2,较对照品种绥农28平均增产4.7%。2013年10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酿酒型高梁杂交种吉杂138选育研究
《园艺与种苗 》 2014
摘要:从介绍酿酒型高粱杂交种吉杂138亲本来源和选育经过出发,论述了其主要特征特性及产量试验结果,并阐述了其栽培技术要点及繁、制种技术要点。指出吉杂138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以自选不育系吉2055A为母本,以自选恢复系吉R9048为父本,于2007年组配而成。2013年12月通过国家高粱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粗蛋白9.82%、粗淀粉73.42%、单宁1.07%、粗脂肪3.22%、支链淀粉含量79.4%,是优质的酿酒原料。该杂交种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倒伏,抗蚜虫,高抗高粱丝黑穗病。可在吉林省的松原、白城、长春地区,黑龙江省第Ⅰ积温带,内蒙古的赤峰、通辽及河套地区等地推广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有机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 2014
摘要:通过进行不同生物有机肥的田间试验,检验生物有机肥应用于水稻的效果。结果表明:水稻相关经济性状得到了提高;从理论产量上看,施用韩国氨基酸、多酶有机肥分别比空白处理产量提高2.89%和10.27%;从实际产量上看,施用台湾菌剂、韩国氨基酸、多酶有机肥分别较空白处理产量提高47.15%、44.84%、94.32%,效果极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