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1978~2014年中国玉米生产的时空特征变化研究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厘清中国玉米生产的时空变化特征,有助于保障玉米的持续、稳定供应。[方法]文章采用经验模态分解等方法,基于玉米总产、播种面积及单产3个指标,从全国和省域两个尺度系统分析1978~2014年中国玉米生产的时空特征。[结果](1)研究期间,全国玉米产量增加了1.60亿t,其波动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波动指数的变化幅度不大;玉米播种面积增加了1 716万hm~2,其变化趋势与玉米总产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玉米单产从1978年的2 802.7kg/hm~2波动性增至2014年的5 809.1kg/hm~2,总体波动幅度大于玉米播种面积和总产量的波动幅度。(2)研究期间,省域玉米增加量呈现出"北高南低"的特征,中国玉米生产重心进一步北移;省域玉米播种面积增加量呈现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征,东北区和华北区的玉米播种面积进一步扩大;省域玉米单产增加量呈现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特征,省域单产以趋势增长为主,但年际间的波动较剧烈。[结论]1978~2014年,省域间玉米生产分异特征明显,建议制定差别化的玉米生产策略。
关键词: 玉米产量 玉米单产 玉米播种面积 变化趋势 波动特征 EMD模型 中国


我国蔬菜育苗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蔬菜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目前我国蔬菜集约化育苗供苗量约1 000亿株,而蔬菜种苗需求量超过6 800亿株,缺口很大,蔬菜集约化育苗在我国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建议从以下5个方面提升我国蔬菜育苗产业:优化设施结构,提高环境调控能力;提高育苗设施周年利用率、单位面积产出率;实现精量播种生产线和水肥一体化设备的精准化和智能化;提升育苗基质标准化生产和育苗专用肥生产水平;建立标准化育苗生产工艺,实现管理的人工智能化。


桧柏不同基质扦插试验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为加快桧柏优株的繁育,以桧柏105为试验材料,对其在河沙、蛭石、珍珠岩及蛭石与珍珠岩混合基质中进行扦插试验研究,筛选出最经济、扦插生根率最高的快繁技术。结果表明:桧柏105生根率由高至低的基质排列顺序为沙子>珍珠岩>蛭石>蛭石+珍珠岩,以沙子为扦插基质,用生根粉处理4h生根效果较好,生根率可以达到62.08%。


基于叶绿体InDel标记对玉米杂交种正反交的鉴定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的正反交杂交种在有些表型性状上存在差异,在有些品种中甚至直接影响总体产量。为了避免之前的鉴定正反交方法在取样类型和时间上存在的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以玉米叶绿体基因组Insertion/Deletion(In Del)标记为基础开发引物,使用玉米叶片材料进行检测。结果显示CPMIDP01和CPMIDP03两个位点可分别鉴定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和京科968的正反交组合,并可组合成效果稳定的二重PCR,从而得到一种对玉米正反交种的快速鉴定方法。此方法可应用于中国主要玉米品种正反交鉴定中,作为核基因组检测的补充,进一步完善品种真实性及品系溯源信息。
关键词: 正反交 InDel 叶绿体 玉米杂交种 毛细管电泳


石刁柏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研究
《食品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索百合科天门冬属石刁柏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组织分布特点,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内生真菌与宿主活性成分互作机制奠定基础。研究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对石刁柏不同部位的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通过分离率、分离频率、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等分析石刁柏内生真菌的分布特点和多样性。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88株,经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归属为5纲8目10科13属,其中,镰孢菌属和青霉菌属为根和茎部优势菌群,分别占总菌株数量的37.50%和31.82%;不同组织的石刁柏中,根部位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R)最高,分别为1.45和2.03,均匀度(E)最低为0.59。叶与茎的相似性系数稍高,达到0.55。表明石刁柏不同部位中内生真菌分布及组成存在较大差异,且具有一定的组织的专一性。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农产品安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蔬菜 》 2018
摘要:综述了对碳、氢等稳定同位素丰度的特异性差别的判别原理及稳定同位素质谱(IRMS)在农产品产地溯源和有机鉴别中应用的情况,以及稳定同位素在农田环境中的应用情况,其包括污染源示踪、污染物生物降解研究和转化机理的探寻;最后对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农产品安全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天津市常见针叶树吸滞重金属及硫能力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出不同污染条件下对重金属及S吸滞较强的树种。【方法】使用Elementa Vario EL III CHNOS元素分析仪测定天津市常见针叶树种,对昆仑桥(市区)、水上公园(近郊公园区)、蓟县(远郊园林区)和杨柳青庄园(远郊风景区)4个区域叶片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和S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地点桧柏、龙柏和雪松叶片吸滞污染元素综合排序一致,均为:S>As>Pb>Cu>Cr>Cd;不同地点桧柏吸滞能力由远郊—近郊—市区逐渐显著增强,不同地点龙柏吸滞能力为近郊—市区—远郊风景区—远郊园林区逐渐减弱,不同地点雪松吸滞能力与污染程度密切相关,从远郊—近郊逐渐显著增强;每种元素含量的最高值与最低值相差在1~5倍,Cd和Cr最大,Pb最小。【结论】不同地点相同树木叶片中吸滞重金属和S的能力差异较小,但季节差异性较大。


利用GT1-7细胞体外研究雌激素对GnRH分泌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生物学杂志 》 2018 CSCD
摘要:雌激素对GnRH神经元活性及其合成分泌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为了体外模拟雌激素对GnRH合成分泌的抑制作用,使用1μmol/L的雌激素处理GT1-7细胞0、6、12、18、24和30 h,分别检测GnRH的分泌及相关基因GnRH、ERα、KISS-1和GPR54的表达。结果显示:雌激素处理GT1-7细胞GnRH分泌量相对于对照组先升高(6和12 h,P>0.05)后极显著降低(18和30 h,P<0.01)。雌激素处理组GnRH mRNA表达在整个培养期间相对于对照组极显著降低(P<0.01),ERα(12和18 h,P<0.01)、KISS-1(12 h,P<0.01)和GPR54表达也极显著降低(6、12和24 h,P<0.01)。结果表明:1μmol/L雌激素能够抑制GT1-7细胞GnRH的分泌,可能是通过降低ERα、GnRH、KISS-1及GPR54等基因的表达来实现的。


利用全生育期极度干旱法鉴定谷子抗旱资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抗旱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是抗旱育种的基础。本试验利用全生育期极度干旱法对68份谷子种质资源进行抗旱鉴定,运用模糊数学中隶属法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全生育期极度干旱处理情况下,高度抗旱材料较不抗旱材料苗期普遍长势旺盛,拔节期至抽穗期部分不抗旱资源出现"卡脖旱"现象;干旱胁迫对穗长的影响大于对株高的影响。结果显示冀谷37、特早1、张杂10、张杂11、张杂12共5个品种达到高抗水平,15个品种达到中抗水平,12份材料为弱抗水平,36份材料为不抗材料。


Cu~(2+)印迹壳聚糖/聚乙烯醇膜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精细化工中间体 》 2018
摘要:基于壳聚糖对金属离子的螯合机理,同时采用离子印迹法和共混法改性壳聚糖膜,制备了Cu~(2+)印迹壳聚糖/聚乙烯醇膜(CS(Cu~(2+))/PVA),并研究了其对Cu~(2+)的吸附性能。利用SEM、 FT-IR对其进行表征,并探讨了各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VA添加量为7.5%, Cu~(~(2+))初始浓度为100 mg·L-1,吸附剂添加量为0.01 g, pH=5.00时, CS(Cu~(2+))/PVA对Cu~(2+)的吸附量最大,为182.1 mg·g-1,是壳聚糖膜(CS)吸附量的1.9倍。吸附在90 min内达到平衡,吸附等温线既符合Langmuir模型,也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阶动力学模型。3次循环使用后,吸附量仍可达到102.7 mg·g~(-1)。在有Pb~(2+)存在的混合溶液中,其对Cu~(2+)的吸附量为150.39 mg·g-1,是对Pb~(2+)吸附量(22.14 mg·g-1)的7倍,表现出优异的吸附选择性。
关键词: 壳聚糖膜 离子印迹法 共混法 Cu2+ PVA 吸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