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河北省农户采用小麦玉米微喷灌节水技术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

节水灌溉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河北省农户采用小麦玉米微喷灌的意愿,采用二项Logistic模型分析了河北省农户采用小麦玉米微喷灌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少数农户表示愿意采用小麦玉米微喷灌,微喷灌灌溉方便程度变量对农户采用小麦玉米微喷灌的意愿起到显著负相关作用,农户身份、家庭决策者受教育程度、农业劳动力人数、种植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土地总面积,土地细碎分散程度、家庭有无在村级到县级部门任职对农户采用小麦玉米微喷灌的意愿起到非显著正相关作用。微喷灌灌溉方便程度是农户使用小麦玉米微喷灌意愿的最主要瓶颈因素。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微喷灌 意愿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现状及发展对策

贵州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农业植物新品种对于区域现代种业和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引领性和战略性作用。通过对河北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统计分析,围绕战略规划制定、科研约束、税收优惠、补助补贴、实质性派生品种利益反哺、职务新品种权益处置以及品种权社会环境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改革对策。

关键词: 农业植物新品种 保护 对策 河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甲·草甘膦异丙胺盐防除稻田埂埝杂草的效果

安徽农业科学 2015

摘要:[目的]明确2甲·草甘膦异丙胺盐防治稻田埂埝杂草的效果、杀草谱及最佳用药量。[方法]以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和56%二甲四氯可湿性粉剂为对照药剂,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50%2甲·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不同剂量(1 242、1 656、2 070、3 312g/hm2)防除稻田埂埝杂草的效果。[结果]50%2甲·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不同用药量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L.)Beauv.]、藜(Chenopodium album L.)、假稻(Leersia japonica Makino)等为代表的1年生和多年生恶性杂草的杀草效果有明显差异,1 656 g/hm2低剂量处理施药后35 d的综合除治效果为84.1%,而3 312 g/hm2高剂量处理的综合除治效果则达到98.5%,二者间差异显著。[结论]采用50%2甲·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进行稻田埂埝杂草防治,以稗草、藜等1年生单、双子叶杂草群落为主的埂埝杂草防治剂量采用1 656 g/hm2,以多年生恶性杂草——假稻为主的稻田杂草防治剂量则采用3 312 g/hm2。

关键词: 2甲·草甘膦异丙胺盐 稻田埂埝杂草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与接茬方式对夏玉米羧化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为明确播期和接茬方式对夏玉米羧化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同时为确定夏玉米与小麦的适宜接茬方式和播种期提供研究依据。2008,2009年进行了4个播期的夏玉米田间试验,6月1,6,11日为"三密一稀"种植的麦田中套种,6月16日为15 cm等行距小麦收获后平播,分别用S06-01、S06-06、S06-11、S06-16表示。生育期间测定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夏玉米基部第1~4叶的Ru BPCase和PEPCase活性增强,PEPC/Ru BPC比值减小。棒3叶PEPCase活性随生育进程呈单峰变化,播期早的叶片展开虽早,PEPCase活性高峰出现也早,但后期下降幅度也较大,以致不同处理棒3叶生育期间PEPCase活性的平均值差异并不显著。随播期推迟,棒3叶同叶位叶片光合势与叶源量有减小的趋势,玉米成穗数有增加趋势。千粒质量变化与灌浆期温度密切相关而与播期关系不大,最终产量以S06-16处理较高。处理间经济系数也以S06-16最高或较高,说明产量形成不仅与光合物质生产能力有关,还与光合物质有效转运相关。综上可见,夏玉米平播既保证与套种相同或较高的产量,又便于小麦玉米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是较适宜的接茬方式。但为避开集中平播后的浇水高峰,在不早于小麦收获前9 d(6月6日以后)套播,可为夏收夏种期间的农事操作提供较为充足的时间。

关键词: 夏玉米 播期 接茬方式 羧化酶活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绿肥品种与播种方式对土壤养分和后茬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品种与播种方式对冬绿肥地上生物量、养分蓄积量、土壤养分和后茬花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华北冬闲田推广种植冬绿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裂区设计,以二月兰、黑麦草、小黑麦3个冬绿肥品种为主处理,撒播和条播2种播种方式为副处理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从绿肥品种来看,黑麦草地上生物量和养分蓄积量均极显著高于二月兰和小黑麦;翻压后,小黑麦后茬土壤碱解氮含量极显著低于黑麦草和二月兰,黑麦草后茬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小黑麦,二月兰后茬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黑麦草;小黑麦后茬花生荚果产量显著低于黑麦草和二月兰。黑麦草后茬花生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最高,分别为23.13%,52.72%。从播种方式来看,条播绿肥地上生物量及养分蓄积量均高于撒播。条播小黑麦地上生物量、氮蓄积量显著高于撒播,磷及钾蓄积量极显著高于撒播。条播黑麦地上生物量、氮磷钾养分蓄积量均极显著高于撒播。翻压后,条播二月兰、黑麦草后茬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撒播。综合分析,华北花生冬闲田以开沟条播种植二月兰、黑麦草为宜。

关键词: 冬绿肥品种 播种方式 养分蓄积量 土壤养分 花生

农村社会治理的农民参与研究——以垃圾治理为例

江苏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农民参与是农村社会治理的基本力量,它直接影响社会治理的成败,良好的农民参与可以促进治理主体的自发性成长,是对农民价值主体的检验。利用在河北省100个村庄的调查数据以垃圾治理问题为切入点,剖析农村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农民参与问题。发现当前农民对治理主体认识存在偏差,村委会工作并未获得农民的广泛支持,农村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并未真正发挥有效作用,农民集体行动缺乏个体参与的有效支持。需要进一步增强农民的参与意识和对集体行动的认同,提高农民参与率,推进农民组织化建设,构建农村社会治理的多元化资金筹集和使用机制。

关键词: 农村社会治理 农民参与 参与性治理 农村垃圾治理 治理主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球孢白僵菌HFW-05菌株在土壤中宿存研究初探

华北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球孢白僵菌HFW-05菌株在土壤中的宿存情况,采用土壤拌菌法进行了初步探索。以初始土壤拌菌量1.0×107个孢子/m L浓度,连续观察60 d,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在土壤中宿存2个月内,成菌落数呈波动下降趋势,下降速度较慢,在释放的30~60 d,白僵菌处于平稳波动状态,成菌落数持续在106cfu/g,同时球孢白僵菌释放前后,对小菜蛾的毒力无显著差异,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亦无明显影响,不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土壤 宿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球孢白僵菌HFW-05菌株在蔬菜上的宿存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常规叶面喷雾法研究了HFW-05菌株在蔬菜上的宿存情况。在施菌前对白僵菌、细菌和放线菌进行本底调查。以2.5×107个孢子/m L浓度间隔5 d连续喷药3次后,2个月内,白僵菌在不同寄主植物中的成菌落数呈波浪状。白僵菌在不同作物叶片表面的最终宿存量在106cfu/g水平,在叶肉中的最终宿存量在103cfu/g水平。同时,白僵菌的释放对环境细菌、放线菌种群数量影响不明显,不会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番茄 洋白菜 宿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北平原小农户经营模式下冬小麦高产高效技术示范效果评价初报——以河北省曲周县“三八”科技小院为例

现代农村科技 2015

摘要:为了验证华北平原小农户经营模式下冬小麦高产高效示范效果,笔者利用在中国农业大学驻河北省曲周县白寨乡范李庄村"三八"科技小院科技服务的便利,对曲周县范李庄村高产高效示范方的2012~2014年小麦季高产高效技术推广效果进行了归纳整理。两年的结果显示:示范方内较高的"双高"技术采用率,使得示范方内的产量、氮肥偏生产力、效益均明显高于方外,达到了"少投入、多产出"的效果,为实现作物高产、资源高效、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农业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实践证明,冬小麦高产高效技术推广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 小麦 高产高效技术 示范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教界的"重点论"做法应尽早终结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15

摘要: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说,从方法论上讲,抓重点没有错的,但方法正确与否必须看效果.回顾我国教育和科技方面实施的一系列做法,"重点论"并未给国家做出有实质意义的重要事情,而是导致了恶性竞争.王海波结合自己从事科研工作30余年的经历,谈起了自己的感受.他说,近十几年来我国学术评价舍本逐末的现象愈演愈烈,使得科研探索成了为发表而发表论文,而不再是发现规律、提出思想;

关键词: 王海波 学术评价 农林科学院 实质意义 副院长 工作着力点 技术创新 惯性思维 十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