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枯草芽孢杆菌型微生态制剂在奶牛日粮中中应用效果试验
《饲料工业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基于研究芽孢杆菌型微生态制剂在奶牛日粮中的应用效果设计.试验选取市售枯草芽孢杆菌型微生态制剂,添加于近干乳期奶牛日粮中,进行效果求证和比较.结果显示,奶牛日粮中添加微生态制剂有助于提高奶牛日平均产奶量,有提高乳品质的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CAST基因研究进展
《中国草食动物 》 2011
摘要:CAST(calpastatin)基因是钙蛋白酶水解系统成员之一。在一定浓度的钙离子作用下,钙蛋白酶系统主要作用于细胞骨架蛋白、蛋白激酶和磷酸酶,还参与细胞内的信号传递。CAST能促使蛋白质降解减少,导致肌肉增长,还可识别CAPN与钙结合引起的构象变化并与之特异性结合,从而保证钙蛋白酶对底物只进行特定部位的水解。因此,可以通过激活钙蛋白酶或降低钙蛋白酶抑制蛋白的活性来提高肌肉的嫩度,改善肉质。最近的研究表明,CAST基因多态性与家畜的眼肌厚度和眼肌面积存在关联,有望成为提高家畜肉用性能的候选基因。
关键词: 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ST) 钙激活蛋白酶(CAPN) CAST基因多态性 肉用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极早熟高淀粉玉米新品种内早1O1选育及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 2011
摘要:内早101是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于2004年以自选系M0105为母本,以外引系承18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极早熟玉米杂交种,需要在≥10℃活动积温2100℃~2200℃的地区种植.该品种于2007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极早熟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量608.8kg,比对照冀承单3号增产26.9%;2008年继续参加极早熟区域试验,平均亩产量556.7kg,比对照大地1号增产13.9%:2008年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玉米极早熟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量550.9kg,比对照大地1号增产6.76%.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马铃薯覆膜和膜侧种植处理比较试验
《中国马铃薯 》 2011
摘要:通过旱地马铃薯覆膜和膜侧种植处理比较试验的研究,得出内蒙古中西部马铃薯覆膜和膜侧种植的差异性,探讨马铃薯膜侧种植在内蒙古中西部的应用价值和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膜侧种植出苗期比膜内种植可提前3 d,现蕾期提前3 d,开花期提前2 d,膜侧种植大薯个数、块茎重、商品薯率分别高于膜内种植36.4%、14.6%和22.9%。每667 m2膜侧种植收入为699.3元,膜内种植收入为678.4元,每667 m2收入膜侧种植比膜内种植多20.9元。说明膜侧种植可以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进行试验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NFC/NDF比对奶山羊瘤胃微生物及瘤胃pH变化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研究了在不同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比饲粮条件下诱发奶山羊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 inal acidosis,SARA)过程中瘤胃微生物区系和瘤胃pH的变化。选用6只安装了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期关中奶山羊为试验动物,采用自身对照试验法,共分4期进行,每期10d,依次饲喂NFC/NDF比为1.02(Ⅰ期)、1.24(Ⅱ期)、1.63(Ⅲ期)、2.58(Ⅳ期)的4种饲粮,以逐渐增加精料的方法诱导奶山羊SARA。结果表明:随着NFC/NDF比的增大,瘤胃pH显著降低(P<0.05),并且瘤胃pH下降幅度也随之加快;随着NFC/NDF比的增大,淀粉分解菌的数量增幅最显著(P<0.01),NFC/NDF比为1.63时,瘤胃细菌总数、乳酸杆菌及坏死梭形杆菌的数量显著增加(P<0.05),当该比值为2.58时,埃氏巨型球菌和反刍兽新月单胞菌的数量出现显著增多(P<0.05);原虫数量在Ⅳ期降至最低,而牛链球菌的数量在整个试验期并未出现明显的波动。饲粮NFC/NDF比为1.63时,瘤胃内与碳水化合物分解有关的多数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SARA期时增幅更为明显,而此时原虫数量为最低。
关键词: NFC/NDF比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 瘤胃微生物 瘤胃pH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地区蒙古族野生食用植物传统知识研究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选择当地牧民作为信息报告人,运用访谈和证据标本采集鉴定等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对内蒙古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地区蒙古族野生食用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锡林郭勒典型草原地区蒙古族民间野生食用植物共有29种和2变种;食用部位包括全株、地上部位、根、茎、鳞茎、叶、花、果和种子,其中叶是使用频率最高的部位。民间食用方式可分为野生粮食、蔬菜、水果、茶用、调料和零食6种类型。其中,蔬菜用野生植物最多,其次为茶用和调料用植物。当地民间对野生食用植物通常采取生食和熟食两种方法。采用腌制或干燥是当地民间对野生食用植物原料或加工品进行保存的主要方法。羊肉、牛肉、鲜奶和酸奶是当地蒙古族用野生植物烹饪各种食物和调制奶茶时的必用原料,具有地区和民族特色。
关键词: 锡林郭勒 典型草原地区 蒙古族 野生食用植物 传统知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脱毒种薯“壹分地”繁育模式的推广
《中国马铃薯 》 2011
摘要:于2008~2009两年在乌兰察布市进行了"壹分地"种薯繁殖模式的推广试验。结果表明,壹分地工程的实施经济效果显著,每667 m2扣除微型种薯款,产值为2752.8元,增收1902.8元,达到了农民增收的目的。壹分地工程的实施既考虑了本地高产优势品种克新1号,也考虑了今后需要推广的适宜本地种植的康尼贝克等品种,可以逐步实现品种多样化,保障马铃薯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壹分地原种推广田植株生长状况以及产量的调查,原种推广田植株生长状况良好,667 m2平均产量为2878.4 kg,增收2028.4元。充分说明了壹分地推广模式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