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340条记录
饲用麦类作物的生物量积累和营养品质动态变化规律

草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饲用麦类作物生物量积累和营养品质动态变化规律,2016-2018年在华北平原的河北衡水测定了黑麦、冬性饲用小黑麦、冬小麦、粮饲兼用型小黑麦、燕麦、青稞和春性饲用小黑麦7类麦类作物从拔节期至蜡熟期的生长发育进程、生物量和营养成分含量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黑麦、冬性饲用小黑麦、冬小麦和粮饲兼用型小黑麦一般在5月中下旬达到乳熟期,而燕麦、青稞和春性饲用小黑麦一般在6月上旬.7类麦类作物的平均生物量从拔节期的2.72×103 kg·hm-2增长到蜡熟期的10.19×103 kg·hm-2,其中冬性饲用小黑麦在各个生育期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其他6类麦类作物(P<0.05),较其他6类麦类作物平均提高61.4%.7类麦类作物的粗蛋白含量随着生育期进程逐渐降低,淀粉含量逐渐升高,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在开花期前逐渐升高,开花期后略有下降.采用Milk 2006综合评价7类麦类作物饲用品质显示,冬小麦从孕穗期后饲用品质优于其他6类麦类作物,吨干物质产奶量较其他6类麦类作物平均提高6.9%.综合生物量和饲用品质及生育期,冬性饲用小黑麦拔节期至蜡熟期hm2产奶量均显著高于其他6类麦类作物(P<0.05),较其他6类麦类作物平均提高46.3%,综合表现好,适于在华北平原大面积推广种植.

关键词: 饲用麦类 生物量 营养成分 动态变化 Milk 200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际代工企业情境性双元创新 -基于驱动因素及对功能升级影响的分析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国际代工企业迫切需要通过开展双元创新,在保持和提升生产环节优势的同时实现功能升级,从简单生产向研发、设计等价值链环节跨越.采用情境性双元创新视角,在理论分析、提出假设的基础上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企业家导向和冗余资源这两个内部情境因素以及环境动态性、环境竞争性这两个外部情境因素对国际代工企业的双元创新具有正向影响,而双元创新又会直接推动国际代工企业从OEM到ODM的功能升级.

关键词: 国际代工企业 情境性双元创新 企业家导向 冗余资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Fluent流场模拟的立式好氧堆肥反应器设计及试验验证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好氧堆肥反应器搅拌不均造成的堆肥过程中堆体空间腐熟度进程不一致等问题,设计了有效容积为1 m~3、内设 3 层桨式搅拌装置的立式好氧堆肥反应器,以香菇菌渣与鲜鸡粪湿重比 4∶1 混合为堆肥物料,利用Fluent 对搅拌装置进行流场模拟分析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堆肥物料在流场中做上下循环运动,物料混合均匀;中层堆体温度最先达到高温期 55 ℃以上,其次为上层堆体、下层堆体,高温期持续时间满足 GB7959—2012;O2含量介于 13.1 % ~ 20.02 %,堆体处于好氧状态;上、下层堆体生菜种子发芽指数较中层堆体先达到 80 %,堆肥结束时上、中、下层堆体的种子发芽指数分别为 112.03 %、112.03 % 和 109.46 %,完全腐熟;3 层堆体的温度、O2含量和种子发芽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 > 0.05),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

关键词: 立式好氧堆肥反应器 Fluent流场模拟 鲜鸡粪 香菇菌渣 腐熟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CNCPS体系比较饲用小黑麦和燕麦草的营养价值组分

草地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饲用小黑麦(×Triticale Wittmack)的营养价值,丰富我国饲料资源数据库,本试验以燕麦(Avena sa-tiva)为对照,应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中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的分类方法,测定燕麦和小黑麦的营养成分,计算其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组分,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小黑麦干物质(Dry matter,DM)、粗蛋白(Crude protein,CP)、粗灰分(Crude ash,Ash)、木质素(Acidic detergent lignin,ADL)和中速降解真蛋白质(Medium speed degradation protein,PB2)含量均显著高于国产燕麦与进口燕麦(P<0.05);小黑麦的酸性洗涤不溶蛋白(Acidic detergent insoluble protein,ADIP)、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OLP)、糖类(Carbohydrate,CA)、可利用纤维(Available fiber,CB2)和不可降解蛋白质(Non-degradable protein,PC)含量显著低于国产燕麦和进口燕麦(P<0.05).综上所述,在碳水化合物方面,国产燕麦与进口燕麦无差异,均优于小黑麦;在蛋白组分方面,小黑麦优于国产燕麦和进口燕麦.

关键词: 小黑麦;燕麦;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反刍动物;营养价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咸水沟灌对棉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明咸水沟灌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对实现咸水资源安全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棉花长期定位咸水沟灌试验(始于2006年)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矿化度(1、2、4、6、8、10g·L-1)咸水连续灌溉第10年和第15年棉田土壤盐分和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沟底0~30 cm 土层土壤盐分随灌溉水矿化度的升高而增加,其中6、8、10g·L-1灌水处理与1 g·L-1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处理土壤盐分逐渐增大.咸水沟灌有降低沟底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趋势,当灌溉水矿化度≥6 g·L-1时,水稳性大团聚体(>0.25 mm)质量分数、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显著降低,分形维数和平均重量比表面积显著增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处理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下降.连续多年咸水沟灌条件下,各处理棉田沟底0~30 cm 土层土壤盐分和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未随灌水年限的增加而逐年积累与恶化.在本研究灌溉制度下,采用≤4 g·L-1咸水沟灌对试验区棉田土壤盐分和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指标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咸水 沟灌 土壤盐分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北平原小麦新型耕作施肥播种方式增产增效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华北平原是我国夏玉米-冬小麦主产区,但长期大面积免耕播种玉米和旋耕播种小麦,导致耕层普遍变浅,增产增效幅度下降,同时华北平原又是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和现代节水农业发展重点区.为了打破犁底层、提高水分和养分等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耕种作业次数、降低生产成本并增产增效,本研究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前茬设置免耕玉米播种和遁耕分层施肥玉米播种2个处理,免耕玉米播种主区里设置人工施肥-旋耕-小麦条播(T1)、人工施肥-旋耕深松-小麦条播(T2)2个副区;玉米遁耕分层施肥处理主区后茬为人工施肥-旋耕-小麦条播(T3)、旋耕深松分层施肥小麦宽幅匀播(T4)2个副区处理,在分蘖期、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对小麦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性状进行了调查和差异比较;最后对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和偏氮肥生产力、玉米-小麦周年总产及产出/投入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4处理模式明显能够降低0~40 cm耕层土壤容重,增加深层土壤含水率,同时优化了耕层养分分布,增加了小麦株高、分蘖、地上部干物质重量、0~40 cm耕层的根干重,进而提高了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实现节水高产;籽粒产量表现为T4(8333.75 kg?hm-2)>T3(8222.63 kg?hm-2)>T2(7778.17 kg?hm-2)>T1(7000.35 kg?hm-2);T4、T3、T2处理分别比T1处理显著增产19.05%、17.46%和11.1%;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和偏氮肥生产力;T4处理累计全年粮食总产达19469.7 kg?hm-2,超过了吨粮田(15000 kg?hm-2),产出/投入比达3.76,是华北平原玉米-小麦周年节水绿色提质增产增效的耕作模式.本文揭示了不同耕作施肥播种条件下,小麦产量形成的生长发育特征和增产要素及玉米-小麦周年增产增效特征.建议加快在华北平原示范推广"小麦旋耕深松分层施肥宽幅匀播技术".

关键词: 小麦 旋耕 深松 分层施肥 播种方式 增产增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滨海盐碱地不同改良年限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

水土保持研究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滨海盐碱地改良效果的可持续年限,选择利用"原土直栽绿化综合改良模式"改良的滨海盐碱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通过对不同改良年限滨海盐碱地的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机械组成、全盐含量、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分析,研究了滨海盐碱地不同改良年限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 表明:盐碱地改良后,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弱,随改良年限的增加,土壤质地无明显变化,0-20 cm土层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度升高,20-40 cm和40-60 cm土层土壤容重先降低后升高,总孔隙度先升高后降低;3个土层化学性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改良年限的增加,土壤全盐含量先降低后升高,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总体来说,原土改良模式对滨海盐碱地土壤的改良效果在5年达到最优,11年时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基本上都比未改良的盐碱地好.

关键词: 盐碱地改良;原土直栽;不同年限;理化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枝梗断裂特性与拉伸试验研究

农机化研究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究谷子谷码与枝梗连接力特性,并为谷子配套收获装置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以龙谷31号谷子为研究对象,将谷穗分为上、中、下3部分,测量各部分谷码与主茎秆连接枝梗直径,可得枝梗直径范围在0.4~1.1mm之间,由谷穗顶端至底端逐渐增大.利用CTM2050型微机控制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谷码拉伸试验,测得不同含水率与枝梗直径下谷码与主茎秆连接力,并观察枝梗拉断状态.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与谷码枝梗直径的增大,谷码连接力增大.由谷码枝梗直径、含水率与谷码连接力线性回归分析可知:谷码枝梗直径与含水率对谷码连接力均呈线性关系,且回归直线斜率随着枝梗直径与含水率增大而增大.由此说明,谷子含水率越高,谷穗上各部分谷码连接力差异越大,导致脱粒分离难度加大.

关键词: 谷子;谷码;枝梗连接力;断裂特性;拉伸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杏新品种金辉的选育

果树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辉是2003年以鲜食加工兼用杏品种串枝红为母本,以丰产性极强的金太阳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的早熟杏新品种。果实近圆形,果面底色橙黄,阳面着1/4~1/2片状红色,果面光亮洁净,果面有茸毛;果肉橙黄色,肉质细腻,纤维细少,有韧性,汁液较多,酸甜可口;平均单果质量82.6 g,大果质量125 g。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13.2%,总糖含量11.3%,总酸含量0.77%,维生素C含量6.39 mg·100 g-1;品质上;离核,苦仁;果实可食率96.40%,果实带皮硬度9.5 kg﹒cm-2。果实发育期68 d左右,在石家庄地区,6月上旬成熟。完全花率78.56%,完全花自然坐果率61.86%,萌芽率64.86%,成枝率15.21%。金辉杏生长势强,耐寒、耐旱、耐瘠薄能力强;生长季节无明显的枝干、叶、果病害,基本无早期落叶现象。金辉杏耐贮运,常温下可存放5~7 d。适宜在华北、西北和东北杏适生区进行露地栽培,大树高接后第2年开始结果,盛果期平均每666.7 m2产鲜杏225 3.0 kg,丰产性好。

关键词: 新品种 金辉 早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因型谷子对干旱胁迫的调控机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不同基因型谷子在干旱胁迫下的生理指标及差异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以深入认知谷子的抗旱调控机制,为选择谷子抗旱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供试材料为7个基因型谷子品种(系),测定干旱胁迫前后不同基因型谷子茎部脯氨酸、丙二醛和可溶性糖3种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3种抗氧化酶活性,利用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手段对谷子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转录组测序,检测不同抗旱性品种(系)中差异基因的转录水平,解析不同基因型谷子品种(系)的抗旱分子机制。【结果】干旱胁迫下,品种衡谷13、品系280贺290茎部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升高幅度较大,丙二醛含量升高幅度较小。这3个品种(系)中一些WRKY转录因子、过氧化物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等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这些酶在其他品种(系)中的相对表达量,而品系428和718中各指标的变化情况则与这些酶在另外3个品种(系)中的表达情况相反。【结论】7个不同基因型谷子中抗旱性较强的为品种衡谷13、品系280和290,抗旱性中等的为品种豫谷18和品系239,而品系428和718抗旱性较差。不同品种(系)通过不同程度地启动体内WRKY等转录因子和谷氨酰胺合成酶等功能基因表达,进而改变部分胞容物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最终表现出不同的抗旱性。

关键词: 谷子 抗旱性 生理指标 聚类分析 转录组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