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茎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晋南地区玉米适宜的栽培品种和种植密度,以‘先玉335’、‘郑单958’和‘浚单20’3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7个密度处理,4.50、5.25、6.00、6.75、7.50、8.25和9.00万株/hm2,分析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晋南夏玉米茎秆及产量等性状.结果 表明: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株高和稳位高均增加,茎粗减小,倒伏率呈现增加趋势.同密度条件下,‘郑单958’的倒伏率低于‘先玉335’和‘浚单20’.‘先玉335’、‘郑单958’和‘浚单20’在种植密度为7.50、8.25和9.00万株/hm2获得最大产量分别为1 1034、8 668和8 456 kg/hm2.随着种植密度增加,玉米单位面积穗数增加,而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百粒重均降低,但对穗行数的影响不显著.综合茎秆性状和产量结果看,‘先玉335’种植密度为6.75~8.25万株/hm2时,可取得较好生产效益.


抗旱优质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长6990
《麦类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长6990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用自育的抗旱、大穗、大粒中间材料03-6564做母本、山西省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育成的优质丰产品种晋太170做父本进行杂交,后代在水、旱地两种条件下交叉选育,于2011年稳定出圃。2012年度在旱地和水地鉴定中均表现突出,2013年度进入品比试验。2016年12月通过山西省审定,


高粱替代不同水平玉米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高粱替代不同水平玉米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选择160头体重[(48.93±3.01) kg]相近的健康杜×长×大三元育肥猪,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基础饲粮)、30%替代组(用高粱替代基础饲粮中30%的玉米)、65%替代组(用高粱替代基础饲粮中65%的玉米)和100%替代组(用高粱替代基础饲粮中100%的玉米),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猪(5头去势公猪、5头母猪)。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1)高粱替代不同水平玉米对育肥猪的料重比、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100%替代组平均日增重降低3.4%(P<0.05)。2)与对照组相比,30%替代组、65%替代组和100%替代组背膘厚度分别提高3.0%、5.2%和4.3%(P<0.05)。3)与对照组相比,30%替代组、65%替代组和100%替代组背最长肌pH45 min分别提高0.5%、1.0%和0.4%(P<0.05); 65%替代组和100%替代组背最长肌中粗脂肪含量分别提高8.7%和11.3%(P<0.05)。4)与对照组相比,100%替代组背最长肌中谷氨酸和苏氨酸含量分别降低2.5%和11.7%(P<0.05)。5)与对照组相比,100%替代组背最长肌中油酸、反式油酸、花生酸和花生四烯酸含量分别提高15.3%、39.6%、56.8%和52.4%(P<0.05); 65%替代组背最长肌中反式油酸、花生酸、二十碳三烯酸和花生四烯酸分别提高37.9%、77.15%、72.2%和53.2%(P <0. 05)。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用高粱替代饲粮中部分玉米不仅对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无负面影响,还能够通过提高肌肉中部分不饱脂肪酸含量而改善肉品质。


不同生长年限紫花苜蓿根系形态特征分析
《中国草地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根系形态角度分析了不同紫花苜蓿品种在山西省半干旱苏打盐碱区的适应性。研究表明:(1)总体上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各苜蓿品种的根颈直径不断增粗,且根颈芽数量和根瘤数数量均以第3年的值最大。(2)各品种平均单位根系总根长由高到低依次为:SR4030(460.77cm)>卫星(375.09cm)>耐盐之星(240.80cm);平均单位根系总表面积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耐盐之星(376.92 cm~2/m~3)>卫星(352.90 cm~2/m~3)>SR4030(327.89 cm~2/m~3)>敖汉(272.94 cm~2/m~3);生长年限越长,根系总体积越大,且差异显著(P<0.05);4个品种的平均根系直径分布在1.21cm~1.51cm之间,且不同种植年限下各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不同种植年限下4个苜蓿品种的地下生物量差异较大,且变化规律不一致。(3)通过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发现,在本区域选择苜蓿品种时,应该侧重于选择根瘤数多、主根较长、侧根分布较多的品种,比如耐盐之星和SR4030苜蓿。


我国林木扦插基质研究现状与展望
《世界林业研究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中从常用基质类型、基质的理化性质、基质的配比以及基质对插穗生根和生长的影响等4个方面综述了我国林木扦插基质的研究现状。用作林木扦插的基质可分为有机和无机2大类型,常用的有蛭石、珍珠岩、泥炭、河沙、椰糠、黄心土等。目前对常用基质的理化性质的研究缺乏系统性,还不能满足标准化、规模化、工厂化生产基质的要求;对基质和其他影响插穗生根因素的交互作用以及基质影响插穗生根的机制研究不够深入,缺乏主要林木扦插基质的标准性状参数,还未能找到很好的泥炭替代品。今后应加强基质理化性质、基质同其他影响扦插生根因子交互效应、珍稀树种和品种适宜基质以及泥炭替代品等4个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最终形成一套基质标准化生产和选择配制的理论体系并应用于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林木扦插 扦插基质 理化性质 基质配比 生根 生长


利用EST-SSR评估糜子资源遗传差异
《中国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用微卫星标记分析糜子种质资源(国内外6个不同生态区)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揭示不同来源糜子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和遗传结构差异,便于对糜子资源分类和优异种质的筛选利用。【方法】用144个(高、低碱基序列重复分别为64和80个)SSR标记评估96份国内外(国内、国外分别为71和25份)糜子资源;用PowerMarker 3.25和PopGen 1.32计算遗传多样性参数,用MEGA 5.0和Structure 2.2进行遗传距离和结构聚类,用Ntsys 2.11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144个EST-SSR标记共检测出368个观测等位变异(Na),每个位点检测到等位变异2—3个,平均为2.5556个;观测杂合度(Ho)为0.4070(RYW15)—0.9789(RYW85),平均为0.8288;期望杂合度(He)为0.4369(RYW59)—0.6693(RYW58),平均为0.553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Nei)为0.4344(RYW59)—0.6653(RYW58),平均为0.5505;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1811(RYW68)—0.7508(RYW58),平均为0.4279。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6474—1.0956,平均为0.8415。就6个生态区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参数而言,北方春糜子区材料的PIC值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高,西北春夏糜子区材料最低。就不同生态区糜子种质间的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而言,不同生态区糜子种质间的遗传距离为0.0111—0.1425,遗传一致度为0.8672—0.9889,北方春糜子区和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间遗传距离最小和遗传一致度最高,西北春夏糜子区和华北夏糜子区间遗传距离最大。基于UPGMA聚类将试验材料划归3个类群(Ⅰ、Ⅱ、Ⅲ)。类群Ⅰ主要为北方春糜子区材料;类群Ⅱ主要为国外材料;类群Ⅲ主要为北方春糜子区和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材料;基于Structure聚类将糜子资源划归4个群组,红色群组,主要为北方春糜子区和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材料,代表北方和黄土高原基因库;绿色群组,主要为北方春糜子区材料,代表北方基因库;蓝色群组,主要包括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材料,代表黄土高原基因库;黄色群组,代表国外基因库。就各分类群的遗传多样性参数而言,群组Ⅱ的PIC值最大(0.4606),群组Ⅳ最小(0.3539);主成分分析将试材划归6类,与其地理来源一致。【结论】144个SSR标记可以准确评估96份糜子资源的遗传变异,基于不同依据划分的类群与6个生态区材料的地理来源基本一致,北方春糜子区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


山西曲沃设施蔬菜施肥现状及土壤氮磷累积与分配特征
《生态科学 》 2019 CSCD
摘要:在山西省南部调查了种植年限为1、7、10、13、16年的越冬长茬设施蔬菜生产施肥现状,研究了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蔬菜土壤剖面硝态氮、Olsen-P和CaCl_2-P的分配特征和规律,为控制设施蔬菜生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年限设施养分投入差异较大,新建设施氮、磷和钾投入量高达6088.3、2705.4和3287.2kg·hm~(-2),随后养分投入量明显降低N、P和K的养分投入水平在1591.1—2943、619.4—1195.6和877.5—2026.3 kg·hm~(-2),80%的氮和90%磷在移栽前投入。过量养分投入和施肥与作物需肥不耦合增加了NO_3~--N在土壤剖面的迁移,种植1年200cm土壤剖面的NO_3~--N通体大于30.00 mg·kg~(-1),随种植年限增加NO_3~--N向下移动明显,种植16年0—60 cm NO_3~--N含量达110—203 mg·kg~(-1),土层180—200 cm接近60 mg·kg~(-1);设施土壤0—20 cm的Olsen-P和CaCl_2-P累积明显,种植1年分别达138.0和2.7 mg·kg~(-1),而后累积至300 mg·kg~(-1)和7.6mg·kg~(-1)左右,随种植年限增加Olsen-P和CaCl_2-P在土壤剖面明显下移。该区域土壤Olsen-P与CaCl_2-P的突变点为46.70 mg·kg~(-1),土壤NO3--N含量与EC值显著正相关(r=0.624,P<0.01),CaCl2-P/Olsen-P与有机质含量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r=0.317,P<0.05)。这表明EC值能够较好地表征NO_3~--N污染状况,由于CaCl_2-P为易淋洗磷,故土壤Olsen-P含量>46.70mg·kg~(-1)时易出现磷的淋洗,土壤有机质提升增加了磷淋洗的风险。


3种不同药剂及其混配组合对梨园梨木虱的防效
《农药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筛选出对梨园梨木虱防治效果好的药剂及其混配组合。[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测定试验3种药剂及其混配组合对梨木虱的田间防效。[结果]单剂中,22.4%螺虫乙酯悬浮剂44.8~74.7 mg/L处理7 d时的校正防效为56.98%~85.81%,20~35 d时的防效为92.77%~100%,产卵抑制率65.50%~85.91%;5%阿维菌素微乳剂25.0 mg/L、7 d时的校正防效98.68%,20~35 d防效显著下降至52.42%~59.44%,抑制产卵率为64.78%;20%呋虫胺可溶粒剂防效和产卵抑制率显著低于22.4%螺虫乙酯悬浮剂和5%阿维菌素微乳剂。阿维菌素与螺虫乙酯复配后,显著提高对梨木虱的产卵抑制率;5%阿维菌素微乳剂与20%呋虫胺可溶粒剂复配后,校正防效显著增加,持效期由7 d增至35 d,产卵抑制率显著增加至83.70%以上。[结论]防治梨园梨木虱时,可使用螺虫乙酯单剂、阿维菌素+螺虫乙酯或阿维菌素+呋虫胺混配组合。


二十一世纪我国苹果主要害虫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应用昆虫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苹果害虫种类众多,严重制约苹果产量和品质的提升。本文就21世纪我国苹果害虫发生种类和特点,以及在生物生态学、预测预报技术和综合防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我国苹果害虫研究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同时提出了我国苹果害虫治理的发展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