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旱作'晋糯4号'高粱的需肥量及吸肥特性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9 CSCD
摘要:旨在为新品种'晋糯4号'的大力推广提供技术支撑.本试验运用"311-A"二次回归最优设计法研究了旱作'晋糯4号'的最大需肥量,运用室内测试植株养分含量的方法研究了'晋糯4号'的吸肥特性.结果表明':晋糯4号'高粱最高产量的需肥量为纯N 174.99 kg/hm2,P2O596.43 kg/hm2,K2O 165.68 kg/hm2;其对氮、磷、钾素的吸收表现为:10片展开叶之前吸氮27.34 kg/hm2、吸磷1.8 kg/hm2、吸钾17.12 kg/hm2,11~20片展开叶时段吸氮191.0 kg/hm2、吸磷16.1 kg/hm2、吸钾185.6 kg/hm2,20片展开叶-成熟阶段吸氮36.08 kg/hm2、吸磷7.93 kg/hm2、吸钾14.55 kg/hm2.'晋糯4号'高粱的最大需肥量为纯N 174.99 kg/hm2,P2O596.43 kg/hm2,K2O 165.68 kg/hm2;全生育期吸肥量以氮最多,钾次之,磷最少.


pH及离子强度对燕麦分离蛋白功能特性 及亚基特性的影响
《食品与机械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燕麦籽粒为原料提取燕麦分离蛋白(OPI),研究不同pH及盐离子强度下燕麦分离蛋白溶解性、起泡性、乳化活性及亚基特性.结果表明:① 燕麦分离蛋白在pH 5.0~6.0时溶解度最低,起泡性最低,泡沫稳定性最高,在碱性条件下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较高;pH 2.0,3.0的酸性条件造成了可溶性燕麦分离蛋白肽链的部分水解,形成了相对分子质量为31.0~43.0 kDa的亚基条带,碱性条件下无明显区别.②NaCl浓度为0.05 mol/L时溶解度最低,在0.6~0.9 mol/L时,起泡性、泡沫稳定性及乳化性均较高;溶解度最低时,可溶性蛋白主要是由相对分子质量为43.0 kDa的亚基组成,NaCl的加入,造成了可溶性燕麦分离蛋白肽链的断裂,形成了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3.0,66.2 kDa的多肽链.


谷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PEPC)对逆境胁迫的响应
《华北农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析谷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在非生物逆境胁迫下的响应特征。从谷子基因组中鉴定出一个Si PEPC(Seita. 1G020700)基因,利用相关软件对其氨基酸序列、蛋白特征、功能、信号途径、顺势应答元件等参数特征进行分析和预测,随后分析了该基因在幼苗期逆境胁迫下的动态表达模式及在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不同光照处理和干旱胁迫下的表达。结果表明,该基因位于谷子1号染色体,基因组序列长6 652 bp,编码965个氨基酸,基因无可变剪切、不含内含子;功能域分析显示,该基因含PEPC基因的特征结构域;多序列比对发现,该PEPC蛋白与其他植物PEPC蛋白非常相似,具有非常保守的序列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Si PEPC(Seita. 1G020700)在ABA、低温、PEG、高盐胁迫下表达量均有所上调,其中,在ABA处理时,表达量呈现波动,在12 h被诱导达到峰值。在低温处理时,表达量持续上升,在24 h达到峰值;在PEG和Na Cl处理时表达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均在12 h达到峰值,在24 h其表达量均急剧下降。进一步研究表明,Si PEPC基因在拔节期和抽穗期正常光照强度下参与了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推测Si PEPC(Seita. 1G020700)基因参与了谷子对非生物逆境的应答,可能在干旱和其他逆境胁迫信号途径中起关键作用。
关键词: 谷子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 逆境胁迫 响应


白羊草叶片和根系干旱胁迫下microRNAs差异表达分析
《草地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干旱胁迫下白羊草miRNAs的组织特异性,本研究在干旱胁迫下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转录组数据的基础上,采用Illumina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干旱胁迫和正常生长条件下白羊草苗期叶片和根系miRNAs(microRNAs)进行鉴定和表达分析研究。结果从4个库中鉴定出白羊草中有属于20个家族的79个已知miRNAs和92个新miRNAs。干旱胁迫后叶片和根系中差异表达的miRNAs分别有65个(上调28和下调37)和27个(上调15和下调12)。响应干旱胁迫的主要miRNAs为miR156,miR164,miR166,miR169,miR172,miR396,miR398,miR408,miR528。对这些miRNAs预测的靶基因进行GO生物功能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表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是叶片和根系响应干旱胁迫共同富集的主要代谢通路,而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则是干旱胁迫下叶片富集的最主要代谢通路。


水稻中2个小分子热激蛋白基因启动子的序列分析及功能鉴定
《西北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分子热激蛋白(small heat shock proteins, sHSP),作为一种分子伴侣,在植物逆境胁迫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克隆了水稻中2个编码小分子热激蛋白的基因 Os16.9A和 Os16.9B, Os16.9A和 Os16.9B编码的150个氨基酸,相似性高达99%。 Os16.9A和 Os16.9B的转录方向相反,2个基因的起始密码之间的距离为2.6 kb,它们的启动子均含有CAAT-box、TATA-box、GATA-box以及与热激等胁迫应答有关的顺式作用元件HSE和ACGT aterd1; Os16.9A的启动子还包含响应冷、干旱应答的顺式作用元件LTRE,这些顺式作用元件呈不对称分布,推测这2个基因间的序列具有双向启动子的功能,且这2个基因可能受胁迫诱导表达。该研究将为进一步研究水稻 Os16.9A和 Os16.9B基因的表达调控及其功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 小分子热激蛋白 启动子 序列分析 顺式作用元件


三种香蘑属野生食用菌菌株的培养条件优化
《微生物学通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供试菌株分别是分离自山西省宁武县管涔山的肉色香蘑Lepista irina、斑褶香蘑L.panaeolus和山西省蒲县五鹿山的紫丁香蘑L.nuda3种野生食用菌的子实体.[目的]获得3种野生食用菌的最佳培养条件.[方法]以菌丝生长速度为指标研究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pH和培养温度等各因素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法确定使菌丝体达到最快生长速度的最佳培养碳源、氮源和pH.[结果]肉色香蘑在葡萄糖20.9 g/L、土豆196.47 g/L、pH 6.0、培养温度21℃的条件下,菌丝日均生长速度达到最大,为1.13 mm/d;斑褶香蘑在甘露醇17.4 g/L、酵母膏8.1 g/L、B族维生素0.1 g/L、K2HPO4 2.5 g/L、MgSO4 2.5 g/L、pH 7.9、培养温度25℃的条件下,菌丝日均生长速度达到最大,为0.73 mm/d;紫丁香蘑在土豆200 g/L、可溶性淀粉20.5 g/L、KNO3 2.1 g/L、K2HPO4 2.5 g/L、MgSO4 2.5 g/L、B族维生素0.1 g/L、pH 7.0、培养温度25℃的条件下,菌丝日均生长速度达到最大,为2.38 mm/d.[结论]获得了3种香蘑属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后续优质野生食用菌的引种驯化积累了相关数据和资源.


猪粪玉米秸秆不同干物质比厌氧发酵产气及稳定性研究
《安全与环境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猪粪与玉米秸秆混合物料厌氧发酵产气特性和系统稳定性,提升规模养猪场沼气工程厌氧发酵产气效率,在(35±1)℃、总固体质量分数8%条件下,将猪粪与玉米秸秆按不同配比混合进行厌氧发酵,测定产气性能指标和生化指标.结果表明,猪粪与玉米秸秆混合厌氧发酵产气性能显著优于单一猪粪发酵,猪粪玉米秸秆适宜配比为8∶2,平均甲烷质量分数达64. 54%,累计产气量和TS产气量分别为9 943. 1 mL和0. 273 L/g,较单一猪粪发酵分别高79. 33%和79. 61%.并且猪粪与玉米秸秆混合厌氧发酵过程良好,系统运行稳定.适宜配比的猪粪玉米秸秆混合发酵,对优化厌氧发酵工艺、促进系统稳定、提升产气效率、快速处理猪场粪便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向日葵幼苗生长、光合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外源褪黑素对向日葵幼苗耐旱性的影响并明确其作用机制,以晋葵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叶面喷施50~200μmol/L外源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向日葵幼苗生长、光合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显著抑制了向日葵幼苗的生长,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向日葵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及蒸腾速率(Tr)均逐渐下降,相对电导率、MDA含量、H_2O_2含量及O_2·-产生速率均逐渐上升,抗氧化酶(SOD、POD、CAT、APX、GR)活性及抗氧化剂(As A和GSH)含量则先升高后降低。外源施用褪黑素可显著提升干旱胁迫下向日葵幼苗叶片的叶绿素含量、Pn、Gs及Tr,抗氧化酶(SOD、POD、CAT、APX、GR)活性和抗氧化剂(As A和GSH)含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显著抑制了MDA、H_2O_2及O_2·-在叶片中的积累,以浓度为100μmol/L处理效果最佳;在干旱胁迫10 d时,100μmol/L褪黑素处理的向日葵幼苗株高、茎粗、叶面积、干质量、叶绿素含量以及Pn、Gs、Tr及SOD、POD、CAT、APX、GR活性和As A、GSH含量分别较CK2 (干旱胁迫)提升7. 13%,7. 48%,8. 13%,12. 48%,61. 43%,52. 71%,60. 00%,39. 29%,43. 03%,70. 16%,57. 00%,85. 22%,148. 09%,20. 00%,40. 98%;相对电导率、MDA含量、H_2O_2含量、O_2·-产生速率分别较CK2降低26. 79%,35. 81%,24. 33%,23. 13%。结果说明,外源褪黑素通过提高干旱胁迫下向日葵幼苗叶片的光合作用和活性氧清除能力,从而缓解干旱胁迫造成的伤害,提高耐旱性,以100μmol/L处理效果最佳。
关键词: 向日葵幼苗 褪黑素 干旱胁迫 光合作用 抗氧化系统


糜子对铁矿复垦生土施肥的生物学响应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襄汾溃坝区复垦生土为栽培基质,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施肥对糜子生长及生理生态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钾的基础上施用N、P、NP及有机肥均有利于糜子的生长,表现为株高分别增加了6.1%、42.0%、52.7%、45.1%,叶面积分别增加了197.6%、207.7%、261.6%、232.5%,地上部干重分别增加了46.3%、159.1%、186.6%、148.2%,根重分别增加了13.8%、65.9%、75.7%、67.1%,总根长分别增加了5.0%、68.4%、99.8%、91.6%,根系总吸收面积分别增加了24.9%、50.8%、68.3%、62.2%,活性吸收面积分别增加了46.9%、57.7%、96.9%、58.9%.糜子的旗叶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根系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等各项生理指标与糜子的生长状况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并最终表现为施用各种肥料均有利于糜子产量的提高,施用N、P、NP及有机肥分别比对照增产80.6%、200.1%、266.8%、230.6%.比较不同处理的增产效果可以发现,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磷的效果好于氮,磷是所用生土肥力形成的首要因素,也是糜子产量形成的限制因子.磷、氮、钾三要素之间表现出明显的正交互效应.单施有机肥,在糜子生长前期(拔节期),对糜子的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在后期(抽穗期)因缺氮而表现出效果不及其他处理.糜子根际土壤磷酸酶以及脲酶的活性与根系的生长状况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发达的根系可以促使根际微生物群落的迅速生长和繁殖,并进而提高了根际土壤酶的活性,使得根际原来的生土不断向着熟化的方向发展.在施用一定肥料的前提条件下,矿区复垦生土地上种植糜子,当年便可获得较为正常的产量,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是当地可选的先锋杂粮作物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