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山西省粒用菜豆的生态分布与发展规划
《山西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通过对山西省粒用菜豆资源的类型与分布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山西省气候状况和品种特性,将山西省菜豆生产划分为5个不同类型的生态区,提出了不同生态区的主攻目标。并对山西省今后菜豆的生产发展提出了合理建议和发展设想。
关键词: 山西省,粒用菜豆,生态区


降尘和酸雨对蔬菜中金属离子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降尘、酸雨单一污染和复合污染对菠菜和生菜中铁、镁、锰、镍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降尘使菠菜和生菜中铁、镁、锰、镍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酸雨pH 值不同,使菠菜和生菜中铁、镁、锰、镍的含量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与单一酸雨污染相比,复合污染使菠菜与生菜中铁的含量分别平均升高1 .48 和15 .89 倍,而镁的含量则略有降低。锰、镍在菠菜中的含量当pH 值> 3 .5 时,复合污染高于单一酸雨污染;当pH 值< 3 .5 时则正好相反。随着酸雨pH 值的变化,复合污染和单一酸雨污染使生菜中锰和镍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半干旱偏旱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技术取向与选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武川试区为例,分析了半干旱偏旱区农业资源的基本条件和特点,评价了其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成效与经验,并据此提出半干旱偏旱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基本目标、技术取向、选择及实施要点,为半干旱偏旱区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葡萄糖氧化酶基因在棉花中的高效转化——转化与抗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筛选
《棉花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探讨了利用农杆菌介导法把葡萄糖氧化酶基因(GO基因)转化到棉花中影响转化和抗性愈伤组织诱导的一些因素。结果表明,5~7d 苗龄的无菌苗是做转化的最佳时期,以3D+ 2L处理的无菌苗效果好。下胚轴的形态学部位对转化的影响差异不大。菌株的活力状态是影响转化出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以菌株的培养时间为依据简便有效。试验还发现,培养基的固化程度不同,出愈率有很大差异,固化程度高,异常愈伤组织增多,正常愈伤组织的出愈率降低。这可能与其活性氧平衡被打破对细胞造成伤害有关。对坑性愈伤组织的筛选次数也做了讨论。
黄瓜制种间复种多作高效栽培技术
《山西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在黄瓜繁种过程中,采用与玉米、大白菜三种三收间复作栽培方法,是一项新的农田高产高效种植模式。春播黄瓜、玉米的间种合理带比是180cm∶60cm。黄瓜收获后,复种大白菜。配合秋耕增肥、合理密植、看植株调肥控水管理、防治病虫和科学采种的综合配套栽培技术,一般每公顷产优质瓜种600~900kg,玉米6000~7500kg,大白菜7.5万kg以上。
关键词: 黄瓜,制种,多作种植


利用DAS-ELISA进行番茄花叶病毒的田间检测
《植物病理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制备的番茄花叶病毒(ToMV- S1) 抗血清中提纯IgG,并用过碘酸钠法进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标记,建立了检测ToMV 的DAS- ELISA 系统。利用此检测系统并结合生物学方法,对浙江及山西等地的田间病样进行测定,结果发现茄子、番茄等茄科作物中均有ToMV 的侵染,其中茄子中有50 % 左右的发生率,番茄中ToMV 发生率南北差异较大, 在浙江发生率仅为10 % 左右,而在山西有60 .7 % 的发生率,辣椒中未测到ToMV。这是在我国首次进行ToMV 的田间发生情况检测


家畜沤肥浸渍液对黄瓜白粉病的作用及其机理
《植物保护学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瓜白粉病(Sphaerotheca fuliginea (Schlecht) Poll)是黄瓜栽培中的主要病害,苗期到收获期均可染病,发病严重时,白色霉斑布满叶片,严重影响光合作用,最后叶片枯黄或干枯而死亡。在利用沤肥浸渍液防治其它病害时,偶然发现其对黄瓜白粉病有防治作用,随后,对其进行了防治试验及机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青花菜对锌吸收分配规律的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研究表明,青花菜吸收锌素的基本规律为:中期吸收量最大,后期次之,前期最小,但是单株含锌量是逐渐增加的。锌素在青花菜不同器官间的分配规律为:前期,茎>叶>根;中期,茎>根>叶;后期,花>茎>根>叶。因此,青花菜上施用锌肥能大大提高青花菜食用器官的含锌量,改善青花菜的营养价值。
关键词: 青花菜,锌,吸收分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