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新品系合玉366的组配及表现
《农村科学实验 》 2020
摘要:合玉366由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玉米所于2017年用偏硬粒型自交系佳系23为母本,以偏马齿型自交系佳系66为父本杂交育成.根据育种目标,结合本区生态特点组配一系列杂交种中决选出的一个优良组合,我们2019年参加所内鉴定及省内适应区多点鉴定及示范,均表现出高产、稳产、抗倒、抗病等特点,明显优于对照品种.


寒地水稻新品种富合31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为促进寒地水稻新品种富合31为推广,本文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水稻育种所2007年以空育131为母本、松粳8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选育出水稻新品种富合31(黑审稻2020L0040)。该品种在多年多点鉴定过程中表现出高产、稳产、抗病等特性。2017-2019年参加富尔科企联合体试验,较龙粳31显著增产(区域试验增产6.5%,生产试验增产6.9%)。


菌槺对土壤含水量、土壤微生物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菌糠是食用菌生产后的废弃物,含有较多的有机物质和一定数量的养分,用于农作物栽培不仅能够改良和培肥土壤、也会提高作物产量.本文于2016年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田间微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添加不同数量的栽培黑木耳后的菌糠对马铃薯不同生育期0~ 2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微生物数量及有机质、全氮含量和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试验设不施氮肥(CK)、施纯氮120 kg hm-2 (T1)、菌糠替代氮肥用量20%(T2)、菌糠替代氮肥用量40%(r3)、菌糠替代氮肥用量60% (T4)5个处理;菌糠与0~20 cm土层土壤充分混匀,其它田间管理方法相同.结果 表明,添加菌糠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及全氮含量随菌糠添加量增加表现出增加趋势;土壤的持水能力提高、5 ~ 20 cm土层含水量随菌糠添加量增加而增加,各添加菌糠处理与CK差异显著(P<0.05);马铃薯不同生育期各处理土壤微生物总数(平板计数法)均高于CK;施肥和添加菌糠各处理马铃薯产量较CK增加,T1、T2、T3、T4处理较CK分别增产4.61%、0.60%、5.13%和4.53%.由此可以认为替代氮肥氮素40%、60%的菌糠用量是适当的.


大豆灰斑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分析
《新农民 》 2020
摘要:我国的农业发展速度非常快,大豆属于我国的最常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历史足足有5000余年.本文通过对大豆灰斑病进行分析,并结合经验提出大豆灰斑病的发生特点以及防治方法,希望为关注大豆灰斑病治理的人群带来参考.


小麦中二甲四氯异辛酯残留分析及其代谢物转化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为提高农药残留检测灵敏度和准确度,本文建立了二甲四氯异辛酯在小麦籽粒、植株及秸秆中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残留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和水混合振荡提取,盐析后取有机相经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GC-μECD测定。研究小麦中二甲四氯异辛酯的残留及其代谢物的转化情况,以及农药75%二甲四氯异辛酯乳油在小麦上施用以后的安全情况。结果表明:二甲四氯异辛酯在麦粒、植株和秸秆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2.5%~99.3%,相对标准偏差(RSD)在2.8%~12.9%,在麦粒中的最小检测浓度为0.05mg·kg-1。田间试验中施药1d后二甲四氯异辛酯在植株内的消解率在60%以上,且可检测到代谢物二甲四氯;二甲四氯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9.6~10.2d。小麦籽粒中二甲四氯异辛酯的残留量均小于0.05mg·kg-1,二甲四氯的残留量均小于0.02mg·kg-1,低于我国国家标准(GB 2763-2019)。二甲四氯异辛酯在植株体内可快速代谢为二甲四氯;参照我国制定的小麦中二甲四氯异辛酯及二甲四氯的MRL值,75%二甲四氯异辛酯乳油在小麦上按照推荐方法施用是安全的。


高纬寒地种植京农小豆品种筛选与农艺性状初步评价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为丰富黑河第四积温带地区红小豆品种,引进小豆品种京农21、京农23和京农26,以黑河当地主种农家品种为对照进行比较试验,比较评价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及构成.结果表明:京农23与黑河红小豆对照品种生育期接近,京农21比黑河红小豆晚20d,但也能成熟,京农26在当地不能成熟.


基于Arduino的棚室蔬菜云端感知系统设计与实现
《农业展望 》 2020
摘要: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政府的大力推进,云服务和物联网技术已开始融入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在设施蔬菜生产领域已经产生了很多成熟的物联网应用技术示范项目.但是在规模更大的棚室蔬菜生产中,迫切需要一种便捷有效、成本低廉的技术手段对环境信息进行实时监控,一方面为生产者节约人力物力,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另一方面为蔬菜专家进行远程诊断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课题组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特殊Arduino控制板和Java技术的棚室蔬菜环境信息无线采集系统,并给出了详细的传感器设备选型方案和关键实现方法.系统使用特殊型号Arduino单片机"Wemos D1"作为数据采集控制端,结合各种环境信息采集模块及无线数据收发模块等组成整套系统,实现了对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作物生长环境信息的采集、显示、存储及图形分析等功能,同时还设计了基于FFmpeg技术和萤石云平台的棚室实时影像监控功能.该系统可靠性较高、部署简单、功能可扩展、使用及维护成本低,适用于现代精细化蔬菜培育以及生产过程中专家远程问诊等应用场景.系统方案已经在黑龙江省很多地区示范推广,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棚室蔬菜 Arduino 云服务 传感器 系统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