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马铃薯薯渣固态发酵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的工艺研究
《中国饲料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以马铃薯薯渣为主要原料,以黑曲霉、热带假丝酵母、解脂假丝酵母和啤酒酵母为协作发酵菌株进行好氧-厌氧固态发酵,以真蛋白增长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以马铃薯薯渣为原料固态发酵菌体蛋白饲料的生产工艺.结果 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薯渣:麸皮(m/m)=85∶15,硫酸铵添加量2%,培养温度32 ℃,培养时间72h,黑曲霉+热带假丝酵母+解脂假丝酵母+啤酒酵母接菌量均为1%,水分65% ~ 70%,pH自然,最佳条件下发酵产物中粗蛋白质和真蛋白含量分别为20.28%和18.40%,与未发酵物料相比,粗蛋白质和真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59.2%和194.4%,中试验证试验与优化工艺结果相一致.采用复合菌株固态发酵生产菌体蛋白饲料工艺能够显著增加发酵产物中的粗蛋白质和真蛋白含量,为马铃薯薯渣废弃资源利用提供新模式.


浅析玉米种子的选择原则
《现代农村科技 》 2020
摘要:玉米的种子质量会从根源上决定玉米的生长质量,因此在选种过程中必须对所有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研究,让玉米种子的质量有所提升,以保证玉米可以正常生长.本文探讨了玉米种子选择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从而全面分析了在实践操作中,如何真正按照已经建成的玉米种子选择原则,从中选取优质的种子.


马铃薯S病毒RT-qPCR通用检测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华北农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实现准确和快速鉴定PVS及其株系,明确PVS在马铃薯叶片、叶柄、茎、根和休眠块茎中含量以筛选适合的检测部位,设计PVS通用简并引物,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体系,分析熔解曲线鉴定PVSO和PVSA株系。以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M病毒(PVM)、马铃薯A病毒(PVA)和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阳性样品为对照检测其特异性。应用PVSO和PVSA重组质粒分别建立标准曲线,检测接种PVSO和PVSA马铃薯品种尤金和冀张薯12号的5个部位PVS含量。另外,应用该体系检测来源于11个省(市、自治区)的90个PVS阳性样品验证其实用性。PVSO和PVSA扩增后熔解曲线分别在85.77~86.00℃和87.78~87.91℃出现特异峰,PVS阴性样品及PVX、PVY、PVM、PVA和PLRV阳性样品的熔解曲线均无上述特异峰。PVSO和PVSA的标准曲线重组质粒浓度分别在1.09×105~1.09×109拷贝/μL和1.26×105 ~1.26×109拷贝/μL时,荧光信号基线的循环数平均值(Cycle threshold,Ct值)与PVS病毒粒子拷贝数对数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0.994 2和0.991 2)。尤金和冀张薯12号5个部位PVSO和PVSA拷贝数均大于10 7数量级,均可用于检测,以PVSO在叶柄中含量最高。11个省(市、自治区)的90个PVS阳性样品均可检测到。本研究建立的PVS RT-qPCR检测体系快速、准确、特异,并可依据样品熔解曲线鉴定PVSO和PVSA株系。叶片、叶柄、茎、根和休眠块茎等5个部位组织均可用于检测,实用性强,可为生产脱毒种薯提供技术支持。


不同土壤类型中大豆根瘤菌解磷能力及其稳定性评价
《大豆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准确评价大豆根瘤菌解磷能力在不同土壤环境中的稳定性和适应性,筛选在黑龙江省多种土壤类型中具有高效解磷能力的大豆根瘤菌,分析前期分离、鉴定获得的10株大豆根瘤菌菌株在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的磷解能力,并采用GGE双标图法分析评价解磷能力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以黑土作为"磷溶出库",接种菌株113-2、112-1、114-2、111-2、114-1和115-2的培养基上清液无机磷含量显著高于无接种对照处理,提高幅度为0.68%~7.02%;以草甸土作为"磷溶出库",接种菌株112-1、113-2、114-2、115-2、114-1、111-2、113-1和111-1的培养基上清液无机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提高幅度为0.57%~8.25%;以黑钙土作为"磷溶出库",接种不同根瘤菌处理的培养基上清液无机磷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提高幅度为0.75%~7.0%;以白浆土作为"磷溶出库",接种菌株112-1、113-2、114-2、111-2、115-1、114-2、111-1和112-2的培养基上清液无机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提高幅度为0.41%~14.8%;以盐碱土作为"磷溶出库",接种菌株113-2、112-1、114-2、111-2、114-1、115-2和113-1的培养基上清液无机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提高幅度为0.47%~9.9%.以黑土、草甸土、黑钙土、白浆土和盐碱土作为"磷溶出库"接种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较对照处理分别提高0.07%~21.53%、0.08%~38.82%、0.07%~25.94%、0.27%~17.40%和0.34%~34.71%.GGE双标图数学模型综合对比得出土壤磷活化能力强且稳定性较好的菌株为112-1、113-2和114-2.
关键词: 大豆根瘤菌 黑龙江省 解磷能力 GGE双标图 稳定性


马铃薯高产栽培种植技术要点
《现代农业研究 》 2020
摘要:马铃薯是我国农业中最常见的作物之一,在百姓的餐桌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的各个省份地区都广泛的种植马铃薯,东北地区的环境气候和土壤条件都十分适宜种植马铃薯.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与质量,帮助农民更好地获取经济方面的效益,应该掌握好马铃薯高产栽培的种植技术要点,本文结合马铃薯种植的实践经验,就马铃薯的高产种植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


菌线克生物种衣剂对大豆胞囊线虫病防效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大豆科技 》 2020
摘要:大豆种衣剂具有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的作用.在重灾区,可有效降低大豆病害程度,减少产量损失.然而,目前研究的化学种衣剂大多对大豆出苗有抑制作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本试验所用菌线克系列生物种衣剂的主要成分是一种新型大豆生物种衣剂,它是由从大豆根瘤和根际土壤中筛选出的菌株发酵液配制而成.其主要成分为生物发酵产物,具有制备简单、使用方便、安全无毒等优点.试验结果表明,生物种衣剂SN100、SN101、SN102均对胞囊线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胞囊线虫有抑制作用.其中,SN101防治效果最好,为74.52%;SN102增产效果最好,增加产量106.29 kg/hm2,增产率5.09%,增加效益393.27元/hm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