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吉富"罗非鱼选育后期连续12个世代的选育效果分析
《淡水渔业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新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选育后期世代在长期选择下获得的遗传进展,对"新吉富"罗非鱼选育后期连续12个世代(F9~F20)的生长性能进行了连续12年(2005—2016年)的跟踪评估.结果显示:随着选育世代的累进,"新吉富"罗非鱼选育后期世代F9~F20的生长速度、 体重变异系数并没有呈现持续升高或持续降低的趋势,而是在世代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经过12个世代的连续选育,选育系F20的生长速度比F8提高了25.23% ~69.34%,平均每代获得的相对遗传进展为2.00% ~5.29%,不同世代的选育效果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动.研究结果表明,在选育后期连续12代的混合选育过程中,"新吉富"罗非鱼选育系获得了持续的遗传进展,由此推测,对"新吉富"罗非鱼的选育工作尚未达到选育极限,选育系F20仍具有进一步选育的潜力.
关键词: 新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选育后期世代 混合选育 遗传进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沙江下游巧家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早期资源研究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为掌握金沙江下游巧家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状况,为金沙江下游鱼类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于2017~2018年5~7月对金沙江下游巧家江段进行鱼类早期资源调查。结果表明,至少有14种(亚种)鱼类在金沙江下游江段繁殖,其中包括产漂流性卵鱼类12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7种。两年调查期间,估算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产卵量分别为6 949.73×10~4 ind和11 056.17×10~4 ind,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产卵量分别为3 861.44×10~4 ind和5 338.16×10~4 ind。监测期间累计出现5次产卵高峰(2017年2次,2018年3次),合计产卵量为7 942.02×10~4 ind,占两年产卵总规模的42.67%。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鱼卵径流量与水环境因子进行分析,2018年水温与鱼卵径流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圆口铜鱼、长薄鳅和中华金沙鳅等特有鱼类产卵高峰均出现在流速增长期。产卵场范围为巧家县至攀枝花市江段,2017年主要产卵场分别为巧家县、会泽、会东和皎平渡4个江段;2018新增加了武定江段。与历史调查结果比较,本次调查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种类数量相对增多,产卵总量变化不显著,产卵江段相对更为分散。建议加强巧家江段产漂流性卵鱼类早期资源研究,尤其是特有物种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同时科学适宜地开展水利工程生态调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海区延长伏季休渔期渔业资源增殖效果分析
《海洋渔业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2017年东海区延长伏季休渔期的渔业资源增殖效果,依据2014-2017年每年5月上旬和8月下旬东海区拖网大面定点调查资料,分析了2017年和2014-2016年的8月下旬(休渔后期)的渔业资源密度、资源结构和资源补充能力的同比差异,以及5月上旬和8月下旬的资源密度环比差异.结果表明,总渔业资源、鱼类及3种典型资源种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银鲳(Pampus argenteus)的资源密度同比和环比均以2017年为高;2017年资源密度相对增长率鱼类>甲壳类>头足类;2017年休渔后期主要经济种类的生物量或尾数合计比例均高于2014-2016年,生态优势种更为集中;以带鱼、小黄鱼和银鲳为代表种的休渔后期资源补充数量和单位亲鱼量补充量均以2017年为最高.研究认为,东海区延长伏季休渔期具有渔业资源增殖效果,其中对鱼类的贡献最大;但现有休渔制度对渔业资源仅起到短期暂养的养护作用,延长休渔期的渔业增产效果仅仅限于当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Argo的西北太平洋公海柔鱼渔场垂直水温结构的变化特征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2007-2016年Argo温度剖面浮标资料,计算西北太平洋柔鱼作业渔场垂直剖面海水温度和温跃层特征参数,并结合西北太平洋公海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同期渔获数据,分析其中心渔场与垂直水温结构的季节性变化关系.结果表明:柔鱼渔汛期为每年的5-11月,其中8、9月是盛渔期,渔场位置相对集中,为150°E~160°E、39°N~45°N, CPUE超过2 t/(d·v);8月前和9月之后渔场相对分散,CPUE相对较低.渔场海洋温跃层上下界对应的海水温度,0~50 m和0~100 m水层温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不同水层的水温温差从7月份开始逐步拉大,ΔT0-50 m的平均温差达到了5.17℃,ΔT0-100 m的温差为7.68℃;温差幅度最大值中ΔT0-50 m出现在9月,为9.89℃;ΔT0-100 m出现在9月,为12.64℃;10月和11月ΔT0-50 m、ΔT0-100 m逐步减小.在160°E以西海域,西部传统渔场海域温跃层上界深度处在20~50 m,对应海水温度范围在4~17℃;下界深度位于150~230 m,得出对应的温跃层下界的海水温度范围为3~11℃.渔场垂直水温结构ΔT0-50 m、ΔT0-100 m的值越大,CPUE越高,表明在温跃层水温降低幅度越大,柔鱼资源集聚密度越高,渔获量越好.对渔场垂直水温结构变化特征的研究为西北太平洋柔鱼的渔情预报和渔业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柔鱼 垂直水温 温跃层 季节性变化 西北太平洋公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南黄海沉积岩心中氮同位素重建海水营养盐利用率的历史变化
《海洋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2006年黄东海航次获得的表层沉积物和2009年航次南黄海3个柱状沉积物岩心,分析了表层沉积物总氮(TN)、C/N比值和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5)N)的分布特征及南黄海柱状沉积物中这些参数的长期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海、东海表层沉积物TN含量、C/N比值和δ~(15)N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23%~0.33%、1.4~50.3和4.0‰~16.0‰。其中,TN与C/N比值存在较显著的负相关性,而TN与δ~(15)N以及C/N比值与δ~(15)N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这反映出黄海和东海陆架边缘海中氮循环的复杂性。对南黄海柱状沉积物的分析结果表明:3个柱状岩心中的TN、C/N比值和δ~(15)N随年代的波动均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趋势。3个岩心中TN随年代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100 a来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3个岩心中C/N比值也呈较为类似的变化趋势。柱状沉积物中δ~(15)N的平均变化周期约为24 a左右。由此,重建200 a来南黄海海水中营养盐利用率的历史变化,并初步探讨了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关键词: 沉积岩心 南黄海 C/N δ~(15)N 营养盐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湖五里湖湖滨带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水生态学杂志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湖滨带在保持物种多样性、拦截陆源污染物、净化水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选取经生态修复的五里湖湖滨带为研究对象,于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对该水域4个区域(A,B,C,D)浮游动物进行逐月采样,以探讨五里湖湖滨带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生态意义。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04属207种,其中原生动物37属88种,轮虫38属76种,枝角类17属29种,桡足类12属14种,物种数最多出现在8月(63种),最少出现在2月(25种);岸型对物种数的影响表现为自然滩地型明显高于水泥护岸。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均值分别为3 135.35个/L和2.38mg/L,原生动物和轮虫丰度是五里湖湖滨带浮游动物丰度主体,轮虫生物量是五里湖湖滨带浮游动物生物量主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差异明显,枝角类丰度和生物量表现为春季最高,夏季最低,而浮游动物、原生动物、轮虫和桡足类丰度和生物量均为秋季最高,冬季或春季最低;空间格局上也存在较大差异,浮游动物及各类群丰度和生物量均表现为C区>D区>B区>A区,整体呈现东五里湖高于西五里湖的趋势。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及丰度对水质的分析表明,五里湖湖滨带水质为中污染,水体营养状态为轻度富营养。冗余分析表明,TN、DO、Chl-a及pH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
关键词: 五里湖湖滨带 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生物多样性 水质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流溪河入侵鱼类豹纹脂身鲶的年龄与生长特征研究
《淡水渔业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5年12月-2016年11月,在广州市流溪河采集豹纹脂身鲶(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404尾,以微耳石为主要年龄鉴定材料开展种群年龄结构和生长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流溪河豹纹脂身鲶体长为55~392 mm,体重为4.67~986.11 g,雌、 雄鱼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分别为W♀=6.309×10-5L2.785(n=180,R2=0.932)、W♂=7.686×10-5L2.732(n=109,R2=0.955).采集样本由1~5龄5个龄组组成,2龄鱼为其优势龄组,占样本总量的37.88%.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拟合雌、 雄鱼体长生长方程分别为Lt♀=453.062[1-e-0.281(t+0.267)]、Lt♂=494.171[1-e-0.253(t+0.186)];体重生长方程分别为:Wt♀=1575.29[1-e-0.281(t+0.267)]2.785、Wt♂=1759.43[1-e-0.253(t+0.186)]2.732.雌、 雄鱼生长的拐点年龄分别为3.38和3.79龄,拐点体长分别为289.92和311.33 mm,拐点体重分别为454.54和497.93 g.研究表明,豹纹脂身鲶种群年龄结构简单,生长速度快,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亟待采取必要措施遏制其种群扩散.
关键词: 入侵鱼类 豹纹脂身鲶(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 年龄结构 生长特征 流溪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池塘工业化跑道式循环水高密度应激对团头鲂组织抗氧化酶及其Nrf2-Keap1信号通路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池塘跑道式循环水高密度应激对团头鲂肠道、肌肉及脑组织中Nrf2-Keap1信号通路的影响,以体重为(2.33±0.13)g的团头鲂幼鱼为实验对象,分别在高低两种密度(低密度组,平均534尾/m~3;高密度组,平均1073尾/m~3)下饲养,养殖周期为90 d。结果表明:与低密度组相比, 30 d时,高密度组肌肉中Keap1、Bach1,脑中Bach1和肠道中Cu-ZnSOD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肠道中NOX2、Nrf2、Keap1,脑中NOX2以及肌肉中NOX2、Nrf2、Cu-Zn SOD、CAT的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 60 d时,与低密度组相比,高密度组肠道中NOX、Nrf2、Cu-Zn SOD、CAT,肌肉中NOX2、Cu-Zn SOD及脑中NOX2、Nrf2、Keap1、Bach1、Cu-Zn SOD、CAT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肠道中Bach1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 90 d时,高密度组肠道中Nrf2,肌肉中NOX2、Nrf2、Bach1、Cu-Zn SOD、CAT及脑中Nrf2、Keap1、Cu-Zn SOD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肠道中Keap1、Bach1、Cu-ZnSOD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池塘工业化循环水高密度养殖60 d可通过提高肌肉和脑中NOX2 mRNA表达量激活Nrf2-Keap1抗氧化信号通路,并诱导Nrf2下游抗氧化酶(SOD、CAT)基因表达,以保护组织氧化应激损伤。而高密度养殖90 d会降低Cu-Zn SOD mRNA表达量,导致肠道氧化应激损伤,影响鱼体的生长。
关键词: 池塘跑道式循环水系统 Nrf2信号通路 抗氧化 团头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豆油替代鱼油对圆斑星鲽幼鱼生长和肌肉脂肪酸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豆油替代鱼油对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幼鱼生长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用豆油分别替代0、25%、50%和75%的鱼油,配制4组等氮、等脂肪的饲料。选择初始体重为(65.47±1.57)g的圆斑星鲽幼鱼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养殖56 d。结果显示,(1)随着豆油替代水平的升高,增重率(WGR)呈现降低的趋势(P<0.05),饲料系数(FCR)呈现升高的趋势(P<0.05),25%替代组的WGR高于鱼油组(P<0.05)。(2)豆油替代鱼油对圆斑星鲽肌肉的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和水分含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对肝体比(HSI)、脏体比(VSI)和肥满度(CF)无显著性影响(P>0.05),豆油替代组肝脏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鱼油组(P<0.05)。(3)随着饲料中豆油水平的增加,圆斑星鲽幼鱼肌肉亚油酸(C18:2n-6)和亚麻酸(C18:3n-3)显著升高(P<0.05),而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则显著降低(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实验条件下,饲料中高比例的豆油替代鱼油会降低鱼体的生长性能和肌肉脂肪酸营养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大鲵Cyp51基因特征与性腺表达分析
《淡水渔业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RT-PCR法从大鲵(Andrias davidianus)性腺中分离获得Cyp51基因全长cDNA 1975 bp,5′端非编码区135 bp,3′端非编码区331 bp,开放阅读框(ORF)1509 bp,编码503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Cyp51基因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含有50.20%的α-螺旋,9.96%的延伸链,3.59%的β-转角,36.25%的无规则卷曲.系统进化树显示,大鲵与两栖类中的热带爪蟾和非洲爪蟾同源性最高,与其它物种也有较高的同源性.qRT-PCR分析结果显示,Cyp51基因在卵巢、 肝、 肾等组织表达水平显著性高于其它各组织;性腺发育不同时期表达结果显示,Cyp51基因在1-5Y卵巢中表达显著性高于精巢,在6Y时无显著性差异;在雌性与伪雌性性腺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雄性及伪雄性性腺.结果表明Cyp51基因对大鲵的性腺分化,尤其是卵巢发育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大鲵(Andrias davidianus) Cyp51基因 克隆 序列特征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