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黄鱼热激蛋白cDNA克隆及系统发育分析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已报道的HSP基因序列(EMB登录号:AF506290),设计出特异引物,PCR扩增后测序,获得1.7 kb大小的大黄鱼热激蛋白cDNA基因序列。HSP氨基酸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不同物种编码的HSP存在一些明显相关的群体,高等动物编码的HSP在进化上紧密相关,形成一个显著群体,大黄鱼编码的HSP蛋白位于高等动物群体中,这与大黄鱼的亲缘关系大致吻合,其中与非洲爪蟾的同源性最高(92.3%),也间接印证了脊椎动物中两栖纲动物与鱼纲动物的亲源关系。通过大黄鱼HSP基因的提取和分析,可为以后制备出核酸探针、筛选和克隆出一批具有优良性状的基因、构建基因文库等研究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对大黄鱼的品质改良和良种的选育有重要意义。


水稻类病斑突变体的初步研究
《核农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粳稻秀水11经γ射线辐照诱变后获得19个类病斑突变体(xsl1~19),均属全生育期类病斑型,突变体长至分蘖期后类病斑不再变大,不导致叶片枯死,不影响植株抽穗、结实。苗期昼最高气温高于32℃后,除xsl19外其他突变体类病斑均消褪,昼最高气温降到32℃以下类病斑又逐渐显现,植株到5叶期后类病斑不再受高温抑制。分蘖期所有突变体株高在47.56~63.54cm之间,对照株高为83.75cm,但突变体的矮化现象只出现在分蘖期前,最终不影响株高;突变体与对照抽穗时间相近,突变体穗长在9.43~15.19cm之间,对照穗长为16.41cm;突变体每穗总粒数约为88.17~165.33粒,xsl19是49.50粒,对照是76.17粒。上述结果表明,除xsl19外的突变体均表现为穗短和每穗总粒数增多。类病斑突变体对稻瘟病菌表现为感病,与抗性无关。


温度对南方水蜜桃贮藏生理及货架期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温度贮藏模式对南方‘湖景蜜露’水蜜桃贮藏生理及货架期品质的影响,探索适宜的贮藏温度,为南方软质型水蜜桃贮藏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设置不同贮藏温度25℃、5℃、2℃和0℃,测定桃果实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总酸以及Vc等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0℃贮藏与25℃、5℃和2℃相比,能较好保持‘湖景蜜露’桃果实整个贮藏期间TSS和TA的含量,显著降低果肉硬度的下降,明显抑制果实贮藏过程中呼吸强度的增加,推迟呼吸峰出现的时间,延缓桃果实膜脂过氧化的发生,果肉未出现糠化等冷害症状,表现出较好的贮藏效果。同时经0℃贮藏28d出库后,桃果实在常温3d的货架期内,果肉可以正常软化,食用品质未发生明显劣变。【结论】南方软质型水蜜桃较适宜的贮藏条件为0℃贮藏28d,出库后放置在20℃条件下货架期约为3d。


高抗青枯病大果型番茄杂交一代新品种‘浙杂204'的选育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青枯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本研究选育出高抗青枯病大果型杂交一代大红果番茄品种——‘浙杂204’.其母本‘T9175’系从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的高抗青枯病材料CL1466的后代中经7代单株选择而成,父本T9185是从欧洲引进的‘T9502’和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引进材料‘T9132’杂交后经8代株系选择而成.浙杂204主要适合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青枯病高发地区种植.其品质优良,贮运性佳,高抗青枯病和枯萎病,抗番茄花叶病毒(ToMV)病,中抗叶霉病,座果能力强,平均(6穗果)可达316.37kg·hm-2.


注射型缓释中草药防治兔球虫病试验
《浙江农业学报 》 2007 CSCD
摘要:注射缓释中草药防治兔球虫病的试验结果表明,兔粪便中球虫卵囊的减卵率随中草药缓释剂注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注射中草药缓释剂2.0 ml/只的第3组平均减卵率超过了口服药物的第5组(饲料中含0.0125%氯羟吡啶或地克珠利0.003%)和第6组(饲料中含1%中草药散剂),而不用抗球虫药的第4组球虫卵囊比试验前增加了(232.8±72.3)%。第3组兔的平均增重(1.48±0.14)kg分别比第1组(注射中草药缓释剂1.0 ml/只)、第2组(注射中草药缓释剂1.5 ml/只)和第4~6组提高了17.5%,11.3%,102.7%,13.0%和13.8%;料重比(2.34)分别下降了33.7%,22.3%,58.7%,19.9%和21.2%。第1~6组兔死亡率分别为16.7%,0,0,16.7%,8.3%和58.3%。2.0 ml/只中草药缓释剂组的经济效益分别比口服西药组和口服中草药散剂组提高62.5%和83.7%,而不用抗球虫药组每养一只兔要亏损6.31元。以治疗量3倍的大剂量中草药缓释剂注射兔,没发现兔有中毒症状、局部炎症或组织病变。说明供试中草药缓释剂对兔是安全的。


利用PCR技术检测异性孪生不育母牛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07 CSCD
摘要:根据异性孪生不育母牛性染色体嵌合体是XX/XY,而正常母牛性染色体型为XX这一现象,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PCR技术检测异性孪生不育母牛的方法:利用牛1.715微卫星做内标基因检测样品DNA的质量,在此基础上,检测被检母牛体内是否存在Y染色体特异的Sry基因,如果检测出Sry基因,则判定被检测牛是异性孪生不育母牛,如果没有检测出Sry基因,则判定被检测牛不是异性孪生不育母牛。利用该项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异性孪生不育母牛。


提高转基因植物安全性的策略
《浙江农业学报 》 2007 CSCD
摘要:随着转基因植物商业化,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尤其是转基因植物中的抗性标记基因,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人们担心这些抗性标记基因能够潜在地流向杂草、微生物或相关的植物并产生超级杂草、超级微生物或使一些相关的植物产生意外的性状,从而引发食品或生态安全问题。尽管这些担忧尚未有明确的科学根据,但培育无抗性标记基因的工程植株或使用安全性标记基因无疑会提高转基因植物的生物安全性,并有助于公众对转基因植物的认同和接受。为此,近年来已发展了多种提高植物转基因安全性的策略,该文即对这几种策略进行了综述和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