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用Rim2超级家族分子指纹鉴别杂交水稻及预测杂种优势
《作物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5对Rim2引物对21份籼稻和20份粳稻材料进行了DNA指纹扩增,共扩增出38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26条,多态性水平为69.64%;粳稻平均多态性水平为56.67%,明显高于籼稻。根据Nei’s遗传距离计算获得的聚类树状图表明,参试21份籼稻材料聚为6组,20份粳稻材料聚为7组。亲缘关系分析表明,Rim2分子指纹可以区分多数的籼稻或粳稻材料,且显示出材料的遗传特征。考察部分籼稻和粳稻杂交组合的产量对照优势与双亲间遗传距离的关系,发现杂交粳稻的遗传距离与杂交优势表现出相关性,而杂交籼稻无此相关性。


红地球和无核白鸡心葡萄设施栽培条件下糖积累与果实着色的关系
《果树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红色类型红地球和白色类型无核白鸡心为试材,研究了南方设施栽培条件下欧亚种葡萄果实着色与糖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果实成熟过程中,2种颜色类型葡萄果皮与果肉中均以己糖(葡萄糖、果糖)积累为主,2者比例呈下降趋势,浆果成熟后2者含量大致相同,糖是葡萄果实着色的重要影响因子;红地球果皮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化与果皮、果肉中糖积累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花色素苷的形成与果皮、果肉中葡萄糖的积累正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而白色类型无核白鸡心果皮中不积累花色素苷,类胡萝卜素的变化与果皮、果肉中糖积累相关性相对较高,其中与果皮中葡萄糖的积累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


重金属与土壤环境质量及食物安全问题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7 CSCD
摘要:As、Cd、Hg、Pb和Se是对食物链造成污染的最重要元素。简述了土壤环境质量的内涵,讨论了重金属污染的现状、特性、来源以及重金属与食物安全的关系,并提出治理重金属污染的途径与方法。


构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食品安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大作用出发,分析了现阶段我国食品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同时借鉴国外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原则和方法,从监管体系方面提出了几点对策和措施。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及其酶法降解的研究
《食品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辛烯基琥珀酸酐为亲核试剂,用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在不同条件下,制备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最佳工艺参数,着重研究了酯化反应条件对反应取代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辛烯基琥珀酸酐添加量(淀粉干基重的3%)不变的条件下,淀粉乳的浓度、反应温度、反应体系pH值、反应时间对反应取代度均有较大影响。对制备的淀粉酯中的辛烯基琥珀酸酐残留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利用本文确定的最佳反应条件制得的淀粉酯辛烯基琥珀酸残留量低于规定标准。利用α-淀粉酶对制得的淀粉酯进行了降解处理,探讨了利用不同的酶解时间,获得不同DE值样品的酶解条件。利用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了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中试放大并获得了预期产品。


大棚草莓斜纹夜蛾的空间分布型
《果树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是大棚草莓生长初期的重要害虫。为明确斜纹夜蛾在草莓上的时空动态,连片调查了草莓上低龄幼虫数、中高龄幼虫数、受害叶片数以及叶片受害率,利用聚集度指标法、Taylor幂法则和IwaoM-m的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龄幼虫呈明显的聚集分布,中高龄幼虫则呈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受害叶片和受害率呈明显的聚集分布;通过聚集均数(λ)判断低龄幼虫高密度时λ>2,聚集由于成虫产卵块、初孵幼虫成聚集危害引起;低龄幼虫低密度时λ<2,聚集由植株间距等影响初孵幼虫的扩散因子引起;中高龄幼虫呈随机分布的田块的λ<2。*


东南沿海地区大麦白粉菌群体毒性分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19个含有已知抗大麦白粉病基因的鉴别寄主,对采自福建莆田、江苏盐城、浙江海盐和杭州4个地区的213个大麦白粉病菌株,进行毒性基因鉴定和毒性频率分析。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白粉菌群体中,尽管某些毒性基因的频率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但大部分亚群体中毒性基因的频率在不同地区极为接近;在东南沿海4个地区大麦抗白粉病育种中,具有利用价值的抗病基因是:Mla11,Mlmw,Mlkb,Mlmlw,Mlk2,(Mla10MlDu2)和(MlKl Mla8),无利用价值的抗病基因是:Mla8,Mlnn,Mlh,(Mlra Mla8),(MlRu2Mla8),(MlBw Mla8),(MlraMlDr2)和(MlLa Mla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