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琼脂糖和纳米金的电流型免疫传感器快速检测副溶血性弧菌
《传感技术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HRP-anti-VP掺杂于琼脂糖和纳米金中并修饰于丝网印刷电极表面,从而制备副溶血性弧菌免疫电极.采用循环伏安法表征免疫电极和监测酶促反应,根据还原电流的变化来定量测定副溶血性弧菌.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免疫电极线性检测范围为105~109cfu/mL,检出限为7.4×104cfu/mL(S/N=3).该免疫电极具备较好的特异性、重现性(RSD<6%)、稳定性(一周后电流响应为初始值的91%)和准确性(与ELISA符合率为97.5%),可初步用于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筛检.
关键词: 食品快速检测 副溶血性弧菌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丝网印刷电极 纳米金 循环伏安法


永嘉早香柚果实裂瓣规律与授粉调控
《果树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9年生的土柚砧永嘉早香柚为试材,研究了人工授粉及未授粉永嘉早香柚果实的裂瓣及中心柱发育规律。结果表明,未授粉果实的裂瓣于盛花后105d及其后的1个月内发生并结束,异花授粉果实的裂瓣指数不及未授粉果实的1/10,开始裂瓣的时期也比未授粉处理推迟15d。果实裂瓣与果实的快速膨大具有同步性和相关性。裂瓣指数与中心柱开裂指数的相关系数高达0.973,与中心柱横径呈显著负相关。未授粉果实中心柱发育不充实,直径仅为授粉果实的56%,并在后期出现中空现象,囊瓣与中心柱粘连不紧密,从而导致囊瓣开裂;授粉果实通过促进中心柱发育控制裂瓣发生。
关键词: 永嘉早香柚 异花授粉 裂瓣 中心柱发育 中心柱开裂


浙江产金银花的调查与评估
《浙江农业学报 》 2007 CSCD
摘要:对原产乐清、永嘉以及文成引种的"金银花"进行原植物鉴定,并利用HPLC法对样品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原产乐清的"金银花"为灰毡毛忍冬(Lonicera macreanthoides Hand.-Mazz.),产于永嘉的为红腺忍冬(L.hypoglauca Miq.),文成引种的为忍冬(L.japonica Thunb.)。忍冬样品花与花蕾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均符合2005版《中国药典》金银花项下规定,其中文成引种栽培金银花花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分别达到3.42%和0.21%。产于乐清、永嘉的灰毡毛忍冬、红腺忍冬样品中绿原酸含量也符合2005版《中国药典》山银花项下规定。资源调查结果表明:原产乐清、永嘉的"金银花"实属山银花,文成引种的为正品金银花。


甘薯根腐病病原菌粗毒素对甘薯生长的影响
《植物病理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鉴定了茄病镰孢甘薯专化型[Fusarium solani(Mart)Sacc.f.sp. batatas McClure,简称FSB]引起甘薯胜利百号根腐病以及诱导胜利百号显蕾开花,并研究了菌株V100-93-06粗毒素对胜利百号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V100-93-06对不同甘薯栽培品种呈现不同的致病性,其粗毒素能够诱导甘薯出现和病原菌寄生相似的部分症状。粗毒素原液处理胜利百号薯苗2、3、5和9 d,病情指数分别为0.9、2.8、2.5和3.0,而10倍稀释浓度的粗毒素处理2、3、5和9 d,病情指数分别为0、1.5、2.8和2.5。1~1 000倍稀释浓度的粗毒素处理胜利百号组培苗3 h,就能够诱导出现黄叶,浓度越高诱导出现黄叶数越多;对基芽和根的影响则表现为抑制基芽和根的生长,浓度越高基芽和根的数量越少;对根伸长生长的影响表现为1倍稀释浓度粗毒素抑制根的伸长生长,10~1 000倍稀释浓度都能够促进根的伸长生长。


温郁金生长规律研究
《中国中药杂志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温郁金生长发育规律,为获得优质、高产药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定期观察植株形态变化,并测定叶片、根茎、块根干物质及挥发油含量。结果:温郁金发育过程大体分为5个时期,分别为发根发芽期、苗期、叶丛期、根茎膨大期、干物质积累期。在根茎膨大期以前,地上部分干物质占全株干物质的70%以上,在叶丛期,其增长率达到最大值每天3.90 g/株;在干物质积累期,根茎干物质所占比例迅速增加,达到33%以上,增长率最大值每天3.83 g/株,期末根茎挥发油含量大值1.20 mL.100 g-1。结论:温郁金经历了2个生长中心,当地上部分干物质增长率曲线与根茎干物质增长率曲线相交时,可作为地上部分的生长向根茎部生长转移的依据。根茎挥发油含量随其干物质增长率的迅速上升而增加,12月中旬为最佳采收期。


鸭疫里默氏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与Ⅰ型整合子检测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从浙江省某养鸭场出现典型病变的病死鸭中分离到22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在对其进行耐药性监测的基础上,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Ⅰ型整合子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对22株鸭疫里默氏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Ⅰ型整合酶、Ⅰ型整合子3'CS的扩增、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测序结果显示在鸭疫里默氏杆菌中存在着与其他细菌同源性极高的Ⅰ型整合子结构,推测认为与分离菌株的多重耐药性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