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214条记录
航天搭载雪里蕻小孢子培养获得再生植株

浙江农业学报 2007 CSCD

摘要:对经"实践八号"育种卫星搭载雪里蕻进行小孢子培养研究。结果表明:雪里蕻小孢子分离12 d后肉眼可见胚状体,28 d后获得子叶期胚状体;雪里蕻平均每花蕾胚状体产量为6.1个;在不含激素B5培养基中的一次萌发率为38%,在含有激素的B5-1培养基中为27%;在含有激素的B5-2培养基中的次生萌发率为62%;共获得165株雪里蕻再生植株。

关键词: 航天育种 雪里蕻 小孢子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豇豆AFLP技术体系的构建与优化

浙江农业学报 2007 CSCD

摘要:通过对影响长豇豆AFLP分析技术体系的若干关键因素,如DNA的提取方法、酶切与连接时间、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以及电泳和染色条件等的研究,建立一套经优化的长豇豆AFLP分析技术体系。应用该体系进行长豇豆AFLP分析,能够得到清晰的分子标记图谱,且结果稳定,重复性好。

关键词: 长豇豆 AFLP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穗型和散穗型粳稻穗部不同部位直链淀粉含量的差异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粳稻密穗型品种浙粳22和散穗型品种浙粳27单株主穗上的单粒稻米,利用碘比色法进行了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浙粳22和浙粳27直链淀粉含量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分别达到13.53和10.30个百分点,密穗型比散穗型的变幅大;稻穗内各籽粒在不同直链淀粉含量区间的频数变化趋势呈正态分布;密穗型和散穗型一、二次枝梗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与其粒位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167*和-0.3140**,一次枝梗籽粒要高于二次枝梗籽粒,散穗型较密穗型更显著;枝梗顶端籽粒的直链淀粉含量较高,而与此相连的第2粒的直链淀粉含量较低;散穗型与密穗型品种在穗内直链淀粉含量分布上存在相似的规律,如单粒或半粒取样时应以各枝梗上第3、4粒部位的较好。

关键词: 稻米品质 穗型 直链淀粉含量 分布 位置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性蛋白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及产酶酶系分析

生物技术 2007 CSCD

摘要:目的:满足水产中对中性蛋白酶的需求。方法:以实验室保藏的米曲霉ZW为出发菌株,经Co60定向诱变,通过透明圈法初筛、摇瓶发酵复筛,筛选中性蛋白酶活力高的菌株,并对其进行产酶酶系分析。结果:筛选到的米曲霉ZW-06产中性蛋白酶酶活可达15000U/g干曲,比诱变前酶活提高了74%,是目前国内报道的固体发酵产中性蛋白酶活力最高的菌株;经过10代传代之后,酶活力仍保持稳定。通过对米曲霉ZW-06进行产酶酶系分析,发现发酵产物中除了有较高的中性蛋白酶酶活,还有较高的木聚糖酶和酸性纤维素酶酶活,酶活分别达到49879U/g干曲和21099U/g干曲。结论:米曲霉ZW-06在饲料工业中有很大

关键词: 米曲霉 中性蛋白酶 定向筛选 酶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流行规律、监测预警与防控关键技术

浙江农业学报 2007 CSCD

摘要:黑条矮缩病为灰飞虱传播的一种毁灭性的水稻病毒病。经2000—2005年协作攻关研究,初步探明了该病害发生流行规律、再猖獗原因与危害损失,提出了合理的防治指标、预测方法与测报调查规范;开发了“3S”监测预警技术,组建带毒率估测模型,应用于中长期预测预报;提出了以推广抗病良种、改进育秧方式、扒蘖补丛等保健栽培为基础,治秧田保大田、治虫防病的药剂防治为重点的防治新策略;初步形成适合于长江下游稻区特点的水稻黑条矮缩病综合防治的技术体系,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地控制了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危害,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关键词: 黑条矮缩病 流行规律 防治指标 监测预警 综合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条纹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植物保护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是最重要的水稻病毒之一,给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它隶属于纤细病毒属,是该属的典型成员。其基因组由4条单链负义RNA基因组片段组成,根据序列分析和试验证据推测共可编码7个病毒蛋白。围绕近年来国内外有关RSV粒子特点、基因组和病毒蛋白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并提出了RSV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水稻条纹病毒 病毒基因组 病毒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抑食肼(RH-5849)在水稻及土壤中的残留检测和消解动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抑食肼在水、土和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动态以及在收获水稻和土壤中最终残留量。样品采用乙腈提取、Al2O3柱净化、HPLC紫外分析测定。结果表明,方法的回收率为73.40%~107.5%,变异系数在3.60%~12.6%之间,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田水0.005mg·L-1,土壤0.02mg·kg-1,稻秆0.05mg·kg-1,谷壳0.05mg·kg-1,米粉0.05mg·kg-1。抑食肼在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5~2.7d,7.1~11d,9.4~10d。以300ga.i·hm-2和600ga.i·hm-2喷施抑食肼2次和3次,抑食肼在收获稻秆中的最终残留量在0.43~12mg·kg-1间,最后一次施药后15d最高残留为12mg·kg-1,30d最高为7.4mg·kg-1;谷壳中的最终残留量为0.58~10mg·kg-1,其中15d最高残留为10mg·kg-1,30d最高为3.6mg·kg-1;米粉中多数未检出(<0.05mg·kg-1),最高残留量为0.14mg·kg-1。抑食肼在稻秆、谷壳中的残留量相对较高,以该稻秆、谷壳作为饲料有一定的风险。

关键词: 抑食肼 残留 降解 水稻 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省22株鸭疫里默氏杆菌的血清型鉴定及耐药性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2007 CSCD

摘要:从浙江省养鸭场出现典型病变的病死鸭中分离到22株鸭疫里默氏杆菌,对其进行培养特性、形态特性、生化试验和血清型鉴定,其中4株为Ⅰ型、14株为Ⅱ型,1株X型,3株XI型。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对氨苄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和氯霉素比较敏感,对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青霉素、新霉素不敏感。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杆菌 血清型鉴定 药敏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稗草对7种除草剂的敏感性及其生物测定方法的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2007 CSCD

摘要:应用滤纸法研究不同处理时间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对7种除草剂的敏感性,并比较了稗草在滤纸法、琼脂法和盆栽喷雾法中对二氯喹啉酸的灵敏度,并应用琼脂法测定了7种除草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吡嘧磺隆(pyrazosulfuron-ethyl)以2 d的EC50值最低;五氟磺草胺(penoxsulam)、丙炔草酮(oxadiargyl)、二氯喹啉酸(quinclorac)和扑草净(prometryn)则以3 d的结果为最好;四唑酰草胺(fentrazamide)和嗪草酮(oxaziclomefone)以4 d的结果为最敏感。3种生物测定方法中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敏感性以琼脂法为好,能达到快速、灵敏的目的。7种除草剂的敏感性大小(根据EC50值)顺序为:嗪草酮>四唑酰草胺>丙炔草酮>二氯喹啉酸>五氟磺草胺>吡嘧磺隆>扑草净。

关键词: 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除草剂 生物测定 琼脂法 滤纸法 盆栽喷雾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MLP基因的克隆及其结构分析

遗传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快速获得家蚕MLP(Muscle LIM protein,MLP)基因cDNA电子序列,经RT-PCR生物验证正确,登录GenBank(No.DQ311195)。MLP基因cDNA长2327bp,ORF全长1485bp,编码产生494个氨基酸。该MLP基因组DNA含有11个外显子,10个内含子,所有内含子/外显子边界都符合典型的GT/AG剪切模式。MLP基因编码的蛋白富含Gly(14.4%),分子量约为53.03kDa,等电点(PI)为8.29。通过BLAST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的家蚕肌肉LIM蛋白,含有5个保守的LIM结构域,家蚕的另一种LIM蛋白(AAR23823)含一个LIM结构域,两者可能是通过可变剪切产生;后者可能通过竞争作用调节前者在肌细胞中的功能。MLP的克隆为进一步研究其体内功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家蚕 MLP 表达序列标签(EST) LIM结构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