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吊瓜籽中氨基酸质量分数的测定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 2006 CSCD
摘要:样品吊瓜籽经酸水解处理,应用氨基酸分析仪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吊瓜籽含所有常规17种氨基酸,质量分数高达23.28%,其中谷氨酸(G lu)和精氨酸(Agr)质量分数达4.39%和3.88%。


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茶毛虫的致病性研究
《茶叶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EpNPV)的室内外增殖、分离粗提,以及对茶毛虫(Euproctis pseudoconspersa Strand)室内毒力测定、田间防治效果和病毒电镜检测。采用室内离体茶树嫩枝水培,106PIB/mlEpNPV喷雾接种2~3龄茶毛虫,或大田直接喷雾处理2~3龄茶毛虫,在罹病幼虫液化前及时收集虫尸,完成病毒增殖。106PIB/ml、107PIB/ml、108PIB/mlEpNPV室内处理第12天致病率分别为43.60%、76.13%和64.68%;第14天致病率分别为59.17%、95.71%和95.70%。大田试验107PIB/ml喷雾处理第15天防治效果达78.11%。经透射电镜观察田间防治大量感病茶毛虫虫尸,证实为EpNPV致病死亡。
关键词: 茶毛虫 核型多角体病毒(EpNPV) 致病性 增殖 生物防治


生长调节物质及营养液对5种水培花卉的影响
《浙江林学院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处理对花卉植株洗根移栽后水培的影响,开展了用“生跟”(20%α-萘乙酸粉剂)及ABT 3号生根粉处理白掌Spathipyllum floribundum,绿帝王Philodendron‘Imperial Green’,朱蕉Cordyline fruticosa,君子兰Clivia miniata,水晶花烛Anthuriumclarinervium等5种土培花卉的洗根植株。试验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0.02 mg.L-1的ABT3号生根粉处理可显著提高水培植株活力根数及减少烂根,其活力根数量较对照(清水)平均增多了2.6条;用氮、磷、钾比例不同的3种营养液水培5种花卉,从叶片和根系生长及植株整体状况考虑,营养液氮、磷、钾的最佳比例为20∶1∶20,主要表现为植株根系生长旺盛,须根多,新叶生长快,叶面积大和个体质量大等。表3参8


蔬菜中苯甲酰脲类药物残留的测定方法研究
《分析化学 》 2006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一步有机溶剂提取、HPLC分离、紫外检测器检测7种苯甲酰脲类药物(除虫脲、灭幼脲、杀铃脲、氟铃脲、氟苯脲、氟虫脲和氟啶脲)在蔬菜中残留量的方法。考察了不同提取溶剂(乙酸乙酯和乙腈)的提取效率;研究了不同C18固相萃取小柱、活性碳、自制弗罗里硅土柱和GPC对蔬菜样品的净化效果;实验了不同的梯度淋洗程序分离7种药物。通过对黄瓜、大白菜、西红柿和包心菜4种蔬菜的4种添加水平和4次重复性实验,建立了一种以乙腈为提取溶剂和以弗罗里硅土柱为净化柱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7种苯甲酰脲类药物。该方法线性范围为:0.02~1.5mg/L,7种苯甲酰脲类药物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其检出限为0.02~0.05mg/kg(S/N=10);在0.05~1.0mg/kg之间的添加回收率为80%~12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方法完全符合残留分析的要求。


大花蕙兰无菌播种技术试验
《浙江林业科技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大花蕙兰进行无菌播种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其种子萌发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6-BA0,1 mg·L-1+ NAA0.2 nag·L-1+10%椰乳+Ac 1g·L-1;椰乳可明显提高种子发芽率并促进原球茎生长,激素浓度的高低对原球茎和小苗的生长有一定影响;果龄6-9个月的蒴果播种萌发率较为理想,萌发后原球茎移植到1/2MS+6-BA1 mg·L-1+10%椰乳+Ac 0.5g ·L-1培养基中月增殖率可达3.89倍,原球茎在MS培养基中更易分化成苗,且小苗生长势更佳。6-BA、NAA有利于原球茎增殖倍数的提高,继代周期以4-6周为宜。


家蚕五龄第1天与第4天后部丝腺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比较
《中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家蚕后部丝腺是合成分泌占蚕丝总量75%~80%丝素蛋白的器官,通过后部丝腺蛋白的研究,有利于阐明家蚕分泌丝素蛋白及蚕茧优质、高产的机理。【方法】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家蚕不同品种五龄第1天和第4天后部丝腺细胞的蛋白质组成变化。【结果】发现各个品种五龄第1天和第4天后部丝腺细胞的蛋白质组成存在差异,但蛋白质水平的差异,远远小于从EST分析得出的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不同家蚕品种,从五龄第1天到第4天,后部丝腺细胞的蛋白质组成的变化规律各不相同。【结论】暗示了家蚕丝素分泌的过程可能受到多种蛋白的调控,不同的品种,在调控位点及调控蛋白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了不同品种家蚕后部丝腺细胞在分泌丝素能力上的差异。


桑叶黄酮的提取纯化及对油脂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有机溶剂、稀盐和酶法)提取桑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比较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率、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及纯度,从而探讨最佳的提取方法,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为层析柱填充料,对桑叶黄酮的提取物进行了纯化。以猪油为底物,采用碘—硫代硫酸钠滴定法测定了所得黄酮类化合物对猪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溶剂是60%丙酮,采用有机溶剂(60%丙酮)和稀盐(3%硫酸铵)的二步提取法在提取效果、成本、安全性等方面均优于有机溶剂的一步提取,而纤维素酶乙醇提取法效果最佳。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桑叶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纯化效果明显。桑叶黄酮对猪油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且有剂量效应关系,尤其是经过纯化工艺后的黄酮类化合物,其抗氧化效果显著,是一种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