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鸭Ⅰ型禽副粘病毒YH_(99)V株HN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浙江地区进行鸭病病因的调查过程中,从患病鸭群中分离到一株引起鸭产蛋锐减而不死亡的病毒,经鉴定该病毒属于禽副粘病毒Ⅰ型,命名为YH_(99)V株。以YH_(99)V株的基因组RNA为模板,通过RT-PCR一步法扩增出其HN基因的cDNA片段,然后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中,对其进行序列测定。测序后拼接出HN基因的序列长度为1785bp,该基因的ORF总长为1734bp,编码577个氨基酸。将YH_(99)V株HN基因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新城疫毒株的HN基因相应序列比较后发现,它们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82.1%~99.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7.2%~99.5%。在同源性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绘制了Ⅰ型禽副粘病毒株HN基因的系统发育树。这对于Ⅰ型禽副粘病毒毒力基因的功能分析和该病的分子流行病调查有着重要的意义。


浙江柑橘全爪螨对炔螨特的敏感性变化
《植物保护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4年比较了浙江省4个橘园柑橘全爪螨对炔螨特的敏感性差异,仅发现LC50相差1.1~1.4倍。同一地区的全爪螨田间种群在1998-2004年间对该杀螨剂的敏感性也基本保持不变。结果表明:浙江橘区的柑橘全爪螨对炔螨特仍未产生明显的抗性,仅部分用药较多、用药历史较长地区的敏感性有所下降。连续4年停用炔螨特后的橘园,其柑橘全爪螨对炔螨特的敏感性得到明显恢复。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基因组3′端非编码区的分子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3′RACE方法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JX/CHA/97株基因组3′端全序列进行了扩增、克隆和测序,并利用ONAstar和DNAman软件分析了RHDV JX/CHA/97株与各参比毒株3′NCR的序列同源性,用RNA structure软件对3′NCR的二级结构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所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长1500 bp,包括部分VP60基因序列、ORF2基因、3′端非编码区(3′Non Coding Region,3′NCR)和poly(A)尾巴,其中 3′NCR位于ORF2终止密码子TAG之后,长59 bp,poly(A)至少含有27个A;3′NCR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93.5%-100%);3′NCR二级结构可以形成2个潜在的茎-环结构(SL1和SL2),其中SL2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其形状和形成位置与poly(A)尾巴的长度关系不大,但是SL1的结构和形成位置与poly(A)尾巴的存在与否密切相关,提示poly(A)尾巴与3′NCR高级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基因组复制有一定关系。
关键词: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 3′端非编码区 poly(A) 二级结构 生物信息学


超干处理与贮藏温度对一串红种子生活力与生理变化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超干处理和贮藏温度对一串红种子生活力及生理变化的影响,为探寻一串红种子适宜的贮藏方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硅胶干燥法超干处理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种子,将种子含水量由8.9%分别降至4.5%、3.4%、3.0%、2.7%和2.2%,在室温及5℃条件下贮藏13个月后,测定不同含水量超干种子经复水处理后的生活力及生理指标变化。【结果】(1)超干处理后一串红种子在室温条件下经过13个月的贮藏后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明显高于未超干处理的对照种子,发芽高峰时间比未超干种子早1~2 d,种子萌发整齐度优于对照,不同含水量的超干种子电导率低于对照,脱氢酶活性高于对照;(2)在5℃条件下贮藏13个月的超干处理与室温条件下相同处理相比,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无明显差异;(3)在5℃条件下贮藏13个月后,与相同温度条件下未超干处理一串红种子相比,不同含水量的超干种子生活力与生理指标差异较大,在含水量为3.4%及4.5%时,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明显提高,电导率明显下降,脱氢酶活性明显提高,而在含水量为3.0%、2.7%和2.2%时,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下降,电导率提高,脱氢酶活性下降。【结论】适度含水量的超干处理可以使一串红种子保持较高的活力,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种子贮藏方法。


设施栽培条件下冬季温州蜜柑果实品质的变化
《浙江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通过2年对大棚越冬栽培宫川早熟温州蜜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糖、酸、维生素C、果实比重、可食率、浮皮率等的测定结果分析,提出果实进入完熟期的指标为:可溶性固形物达到高糖度指标12%,酸度降至0.8%左右;果实进入衰老期的指标为:糖组成中还原糖比率由下降转向提高,浮皮率接近或超过15%,酸度降至0.65%左右,维生素C出现不稳定的上升或下降,多雨冬季可溶性固形物明显下降。在大棚栽培条件下,11月中下旬至1月底的60 d左右为果实品质最佳的完熟期,2月初开始进入果实衰老期。
关键词: 早熟温州蜜柑 冬季 设施栽培 果实品质 完熟 衰老


微生态制剂改善对虾养殖池塘底质的效果
《应用生态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在117d的养殖周期中微生态制剂对南美白对虾池塘底质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施用微生态制剂可使底质中总氮、总磷和硫化物的含量显著下降;总菌数量无显著变化,而芽孢杆菌、氨化细菌以及硫氧化细菌、硫还原细菌、弧菌数量差异显著,其中弧菌数量在施用微生态制剂处理和对照条件下分别为3.65×103cfu.g-1和1.16×105cfu.g-1.表明施用微生态制剂可以减少氮、磷、硫等营养物质的积累,改善池塘底质的菌相,为南美白对虾的健康养殖提供良好的池塘底质环境.


芝麻油中芝麻素、芝麻林素的研究
《食品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不同芝麻样本提取油以及市购芝麻油中芝麻素、芝麻林素的含量。色谱柱为HibarRT250-4(C18,250mm×4.6mm,填充粒度5μm);流动相:甲醇:水=75:25(V/V);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80nm。测定结果表明:被测两峰完全分离,且峰形较好,线性范围10~100μg/ml,芝麻素、芝麻林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1%、100.2%重现性(n=5)分别为芝麻素RSD=2.31%、芝麻林素的RSD=3.05%,最低检出限:芝麻素为1.5μg/ml,芝麻林素为2.5μg/ml(以进量浓度计)。油样中芝麻素的含量范围为0.35%~0.72%、芝麻林素的含量范围为0.32%~0.48%,制油工艺中焙炒工序强度对芝麻林素含量变化具有一定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