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214条记录
鸭Ⅰ型禽副粘病毒YH_(99)V株HN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浙江地区进行鸭病病因的调查过程中,从患病鸭群中分离到一株引起鸭产蛋锐减而不死亡的病毒,经鉴定该病毒属于禽副粘病毒Ⅰ型,命名为YH_(99)V株。以YH_(99)V株的基因组RNA为模板,通过RT-PCR一步法扩增出其HN基因的cDNA片段,然后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中,对其进行序列测定。测序后拼接出HN基因的序列长度为1785bp,该基因的ORF总长为1734bp,编码577个氨基酸。将YH_(99)V株HN基因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新城疫毒株的HN基因相应序列比较后发现,它们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82.1%~99.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7.2%~99.5%。在同源性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绘制了Ⅰ型禽副粘病毒株HN基因的系统发育树。这对于Ⅰ型禽副粘病毒毒力基因的功能分析和该病的分子流行病调查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Ⅰ型禽副粘病毒 HN基因 序列测定与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柑橘全爪螨对炔螨特的敏感性变化

植物保护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4年比较了浙江省4个橘园柑橘全爪螨对炔螨特的敏感性差异,仅发现LC50相差1.1~1.4倍。同一地区的全爪螨田间种群在1998-2004年间对该杀螨剂的敏感性也基本保持不变。结果表明:浙江橘区的柑橘全爪螨对炔螨特仍未产生明显的抗性,仅部分用药较多、用药历史较长地区的敏感性有所下降。连续4年停用炔螨特后的橘园,其柑橘全爪螨对炔螨特的敏感性得到明显恢复。

关键词: 炔螨特 抗药性 柑橘全爪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基因组3′端非编码区的分子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3′RACE方法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JX/CHA/97株基因组3′端全序列进行了扩增、克隆和测序,并利用ONAstar和DNAman软件分析了RHDV JX/CHA/97株与各参比毒株3′NCR的序列同源性,用RNA structure软件对3′NCR的二级结构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所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长1500 bp,包括部分VP60基因序列、ORF2基因、3′端非编码区(3′Non Coding Region,3′NCR)和poly(A)尾巴,其中 3′NCR位于ORF2终止密码子TAG之后,长59 bp,poly(A)至少含有27个A;3′NCR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93.5%-100%);3′NCR二级结构可以形成2个潜在的茎-环结构(SL1和SL2),其中SL2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其形状和形成位置与poly(A)尾巴的长度关系不大,但是SL1的结构和形成位置与poly(A)尾巴的存在与否密切相关,提示poly(A)尾巴与3′NCR高级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基因组复制有一定关系。

关键词: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 3′端非编码区 poly(A) 二级结构 生物信息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干处理与贮藏温度对一串红种子生活力与生理变化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超干处理和贮藏温度对一串红种子生活力及生理变化的影响,为探寻一串红种子适宜的贮藏方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硅胶干燥法超干处理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种子,将种子含水量由8.9%分别降至4.5%、3.4%、3.0%、2.7%和2.2%,在室温及5℃条件下贮藏13个月后,测定不同含水量超干种子经复水处理后的生活力及生理指标变化。【结果】(1)超干处理后一串红种子在室温条件下经过13个月的贮藏后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明显高于未超干处理的对照种子,发芽高峰时间比未超干种子早1~2 d,种子萌发整齐度优于对照,不同含水量的超干种子电导率低于对照,脱氢酶活性高于对照;(2)在5℃条件下贮藏13个月的超干处理与室温条件下相同处理相比,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无明显差异;(3)在5℃条件下贮藏13个月后,与相同温度条件下未超干处理一串红种子相比,不同含水量的超干种子生活力与生理指标差异较大,在含水量为3.4%及4.5%时,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明显提高,电导率明显下降,脱氢酶活性明显提高,而在含水量为3.0%、2.7%和2.2%时,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下降,电导率提高,脱氢酶活性下降。【结论】适度含水量的超干处理可以使一串红种子保持较高的活力,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种子贮藏方法。

关键词: 一串红 种子生活力 超干 贮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设施栽培条件下冬季温州蜜柑果实品质的变化

浙江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通过2年对大棚越冬栽培宫川早熟温州蜜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糖、酸、维生素C、果实比重、可食率、浮皮率等的测定结果分析,提出果实进入完熟期的指标为:可溶性固形物达到高糖度指标12%,酸度降至0.8%左右;果实进入衰老期的指标为:糖组成中还原糖比率由下降转向提高,浮皮率接近或超过15%,酸度降至0.65%左右,维生素C出现不稳定的上升或下降,多雨冬季可溶性固形物明显下降。在大棚栽培条件下,11月中下旬至1月底的60 d左右为果实品质最佳的完熟期,2月初开始进入果实衰老期。

关键词: 早熟温州蜜柑 冬季 设施栽培 果实品质 完熟 衰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临界CO2萃取浓缩天然维生素E的研究

化学工程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大豆油脱臭馏出物预处理产物为原料,在温度40-60 ℃、压力9-17 MPA范围内等温、等压和等密度3种条件下分别测定了预处理产物中天然维生素E和脂肪酸甲酯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并计算了它们之间的相对分离因子.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单柱萃取、萃取+精馏和双柱萃取3种超临界CO2逆流浓缩天然维生素E的工艺方案.结果表明,双柱萃取优于其他2种方案.

关键词: 超临界CO2 溶解度 相对分离因子 工艺方案 大豆油脱臭馏出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生态制剂改善对虾养殖池塘底质的效果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在117d的养殖周期中微生态制剂对南美白对虾池塘底质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施用微生态制剂可使底质中总氮、总磷和硫化物的含量显著下降;总菌数量无显著变化,而芽孢杆菌、氨化细菌以及硫氧化细菌、硫还原细菌、弧菌数量差异显著,其中弧菌数量在施用微生态制剂处理和对照条件下分别为3.65×103cfu.g-1和1.16×105cfu.g-1.表明施用微生态制剂可以减少氮、磷、硫等营养物质的积累,改善池塘底质的菌相,为南美白对虾的健康养殖提供良好的池塘底质环境.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南美白对虾 底质 细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克瑞森无核与奇妙无核葡萄幼果的内源激素研究初报

上海农业学报 2006 CSCD

关键词: 无核葡萄 幼果 内源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蹄笋感官品质分析

浙江林业科技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不同形状、不同大小、不同采收时期、不同贮藏时间的马蹄笋进行感官品质分析,发现马蹄形马蹄笋感官品质最佳,可食用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基径的增粗而增大,不同采收时期的马蹄笋在平均重、基径、可食用率等方面有所不同,马蹄笋的感官级数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依次下降,可食用率与贮藏时间呈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马蹄笋 感官品质 基径 可食用率 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芝麻油中芝麻素、芝麻林素的研究

食品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不同芝麻样本提取油以及市购芝麻油中芝麻素、芝麻林素的含量。色谱柱为HibarRT250-4(C18,250mm×4.6mm,填充粒度5μm);流动相:甲醇:水=75:25(V/V);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80nm。测定结果表明:被测两峰完全分离,且峰形较好,线性范围10~100μg/ml,芝麻素、芝麻林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1%、100.2%重现性(n=5)分别为芝麻素RSD=2.31%、芝麻林素的RSD=3.05%,最低检出限:芝麻素为1.5μg/ml,芝麻林素为2.5μg/ml(以进量浓度计)。油样中芝麻素的含量范围为0.35%~0.72%、芝麻林素的含量范围为0.32%~0.48%,制油工艺中焙炒工序强度对芝麻林素含量变化具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芝麻油 芝麻素 芝麻林素 高效液相色谱 变化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