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脱水豆芽加工工艺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鲜绿豆芽为主要原料,采用麦芽糊精混合液进行预处理,经热风干燥加工脱水豆芽。以复水比与复原率为考查指标,通过L9(34)正交实验得出最佳预处理工艺:10%(w/v)麦芽糊精、15%(w/v)蔗糖与10%(w/v)食盐混合液室温浸泡30min。在热风干燥工艺研究中,以复水比、复原率、白度、干燥时间等指标按不同权重对脱水豆芽品质进行评分,得出风温度为60℃、装载量为0.7g/cm2时干燥效果较好;同时,对不同温度、不同装载量条件下豆芽中的水分含量变化进行动态测定,并绘制了相应的干燥曲线。


生防菌株B-3对辣椒枯萎病的防治及其鉴定
《植物保护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生防菌株B-3对辣椒枯萎病的防效及其分类地位,采用管碟法测定了生防菌株B-3对辣椒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考察了其对辣椒枯萎病的防效,并采用表型特征培养观察法、生理生化测定法和16SrDNA序列分析法对菌株B-3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生防菌株B-3的发酵液及其滤液对辣椒枯萎病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制作用,对辣椒枯萎病的盆栽与大田试验的防效都比较好,分别为73.6%和64.8%,显著优于100mg/L多菌灵。菌株B-3的形态与生理生化特性与枯草芽孢杆菌很接近,由16SrDNA序列分析的系统发育树发现,菌株B-3的序列与Bacillussubtilis菌株MO5单独构成一个分支,进化上的距离最近,由此可将其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


浙江省食用菌质量安全现状调查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3—2005年间,通过对浙江省各地268个食用菌产品及5个食用菌生产基地灌溉用水、覆土、原辅材料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食用菌中重金属含量存在超标现象,不同食用菌产品以干香菇、姬松茸中重金属含量超标较多,不同重金属种类以Cd、As含量超标较多,也有少数产品的Hg、Pb含量超标。因此,食用菌中重金属污染应引起高度关注,尤其是食用菌中的Cd。另外,调查研究结果还表明市场上干食用菌(尤其是干香菇、黑木耳)水分含量严重超标,影响品质,干香菇中亚硫酸盐超标率为53.8%,但是食用菌农药残留超标并不严重。通过研究我们提出以下结论:(1)生产中应控制好培养基及其生长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以提高食用菌的质量安全水平;(2)栽培过程中严格按质量安全规程操作时,农药残留是可以控制的。


超级杂交稻Ⅱ优7954高产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Ⅱ优7954是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选育的超高产杂交稻新组合,200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重点推广的超级稻品种。在浙江衢州地区大面积制种,平均产量3.75 t/hm2,高产田可达5.25 t/hm2。总结了其亲本特征特性及主要高产制种技术。


松材线虫actin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
《浙江农业学报 》 2007 CSCD
摘要:借助电子克隆和RACE方法,克隆了松材线虫生长发育关键基因actin的全长cDNA序列(登陆号:EU100952)。该序列共1 296个碱基,有一个完整ORF,起始密码子在48位,终止密码子在1 176位,编码376个氨基酸。


一氧化氮改善铁胁迫玉米光合组织结构及其活性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一氧化氮(NO)影响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及其机制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多个层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以硝普钠(SNP)为一氧化氮发生剂,液体培养20 d龄的玉米幼苗叶片为实验材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O可完全逆转玉米幼苗由缺铁引起的脉间失绿现象,极显著地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电镜观察结果证实,NO促进了玉米叶片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中叶绿体的发育,叶绿体数量增多且体积增大,基质片层和基粒数量明显增多且结构完好。同时,NO促进了缺铁玉米类囊体膜色素蛋白复合体的装配并显著提高了光合链的电子传递速率,使叶片光合活性得到极显著增加。


焦磷酸测序技术及其在水稻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中的应用
《浙江农业学报 》 2007 CSCD
摘要:焦磷酸测序技术是一项新型的DNA测序技术,具有高度的可重复性、并行性和自动化特点。文章综述了焦磷酸测序技术的基本原理、测序过程及其在水稻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中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