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放牧退化阶段大针茅草原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及其来源研究
《中国草地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测定不同放牧退化阶段(轻度、中度和重度退化)大针茅典型草原的土壤总有机碳(TOC)、活性有机碳(LOC)和惰性有机碳(ROC)的含量,探究放牧退化过程中大针茅草原土壤总有机碳的组成及其稳定性。同时在群落调查的基础上,采用δ13C稳定同位素技术阐明大针茅草原在放牧退化过程中群落组成变化对土壤总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放牧退化阶段,TOC、LOC、ROC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且中度退化阶段TOC、LOC、ROC含量最高;(2)不同放牧退化阶段惰性碳指数值差异不显著,表明放牧未对大针茅群落土壤总有机碳的稳定性产生影响;(3)不同放牧退化阶段,大针茅草原土壤总有机碳主要来源于C3植物。但是随着退化程度加剧,大针茅草原C3植物的生物量降低,C4植物的生物量增加,C4植物对0~10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的贡献增强。综上所述,以上结果可为综合评估长期放牧对大针茅草原土壤碳汇服务功能的影响,以及制定我国温室气体减排增汇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大针茅草原 退化阶段 土壤总有机碳 惰性碳指数 δ13C稳定同位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燕麦不同锌效率品种苗期耐低锌胁迫的根系形态差异
《江苏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燕麦耐低锌胁迫的根系形态响应,以燕麦锌高效品种晋燕2004和锌低效品种8202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设置正常供锌(1×10-6 mol/L)和低锌胁迫(1×10-8 mol/L)2个供锌水平,处理时间为0 d、15 d、25 d、35 d,测定不同锌效率燕麦品种苗期生长状况及根系形态指标。结果表明:正常供锌和低锌处理0 d、15 d,两品种干物质量、最大根长、根系总长、总根尖数、表面积、体积均无显著差异;低锌处理25 d和35 d时,锌高效品种晋燕2004地上部和根系干物质量显著高于锌低效品种8202,锌高效品种晋燕2004的最大根长、根系总长、总根尖数、表面积、体积均显著高于锌低效品种8202。说明锌高效品种受低锌胁迫的影响小于锌低效品种,且随胁迫时间长短而表现不同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氮日粮对育成绒山羊钙代谢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
《家畜生态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低氮日粮对育成绒山羊钙代谢相关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30只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育成羊,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即低氮组(CP:7.5%)、中氮组(CP:10.5%)和高氮组(CP:13.5%),每个处理组10只羊.预试期15 d,正试期42 d.结果表明:(1)日粮蛋白水平对育成绒山羊日增重无显著影响,中氮组和低氮组的氮日摄入量显著低于高氮组(P<0.05).(2)中氮组和低氮组显著降低了试验第21天、42天血浆中钙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含量以及第21天血浆中骨化三醇的含量,显著提高了第21天和42天血浆中甲状旁腺素的含量(P<0.05).(3)低氮组与高氮组相比,尿素和钙的排泄率以及血浆中和尿中的钙和尿素含量显著降低,肌酐含量显著提高(P<0.05).由此可以得出,育成绒山羊机体钙的代谢受到日粮蛋白水平的影响,但未影响其生产性能.低氮组通过降低了IGF-1和骨化三醇的浓度,进而减少了血浆中钙的水平.
关键词: 低氮日粮;育成羊;钙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SNP标记的148份马铃薯种质遗传多样性分析
《西北植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148份国内外四倍体马铃薯普通栽培种的遗传背景和亲缘关系,该研究通过第三代高通量测序手段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以SNP为分子标记、遗传相似系数为指标,结合系谱信息,利用群体结构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该群体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1)通过有效过滤筛选后获得1 209 969个高质量SNP位点,明确定位在染色体水平上的SNP位点为1 192 472个,占比98.55%;除11号染色体没有位点分布外,5号染色体分布位点最多,7号染色体最少。(2)各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784~0.958之间,平均为0.842,且主要集中于0.800~0.880(有10 604个),占97.5%。(3)群体结构分析显示,将148份材料分为6个群组,Q值>0.6的品种有36个,占比24.3%,遗传背景较单一的品种中,华北区育成品种有16个占44.4%,国外品种有13个占36.1%,二者共占80.5%,说明华北区育成品种及国外品种的遗传组分相对单一而且比例高于其他区域品种。(4)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48份马铃薯品种被划分为3个类群,‘中薯系列’、‘陇薯系列’及‘冀张薯系列’品种聚在一起有着一定的地理区域性,其他不同地理来源的马铃薯品种相互交错分布,说明育成区域的差别与亲缘关系并无必然联系,同时也说明各育种单位相互引种频繁,新品种选育过程中存在基因交流情况。群体结构分析与聚类分析分群结果基本吻合,相互验证。研究认为,马铃薯绝大部分普通栽培种品种间遗传相似性很高,遗传背景不够丰富,在育种中亟待引入新型种质,拓宽遗传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BnNAC6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特征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NAC(即NAM、ATAF和CUC)转录因子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衰老和多种逆境胁迫反应的调控.为阐释甘蓝型油菜BnNAC61的表达特征,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从甘蓝型油菜总cDNA中克隆BnNAC61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其CDS全长846 bp,编码281个氨基酸,N端含有NAM保守结构域;其启动子区存在W-box、响应抗性和胁迫、ABA、MeJA的顺式作用元件.利用烟草瞬时表达系统进行亚细胞定位,结果发现BnNAC61定位在细胞核.酵母试验表明,BnNAC61属于转录激活子,转录激活区位于136~208 aa区段.利用qRT-PCR研究BnNAC61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黑胫病菌(Leptosphaeria biglobosa)接种处理后,BnNAC61被显著诱导上调表达;逆境胁迫PEG、NaCl、4℃处理后BnNAC61被不同程度地诱导表达,表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激素SA、MeJA和ACC处理后Bn-NAC61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而激素ABA处理后,BnNAC61表达被抑制.上述结果表明BnNAC61是参与多种逆境胁迫的转录因子,尤其可能在茉莉酸和乙烯信号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BnNAC61基因;亚细胞定位;转录激活;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膨化秸秆微生物发酵饲料对杜寒杂交肉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中国饲料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以秸秆的不同物理状态为切入点,研究膨化秸秆微生物发酵饲料对杜寒杂交肉羊瘤胃微生物的影响.选择3月龄、体重为(23±1.0)kg的杜寒杂交羔羊81只,随机分为对照组(70%精料+30%干秸秆)、试验I组(70%精料+30%膨化秸秆微生物发酵饲料)和试验II组(70%精料+30%膨化秸秆微生物发酵饲料,再额外添加占日粮总蛋白浓度10%的膨化缓释尿素NPN≥100%),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9只羔羊.试验期共75 d,其中预饲期15 d,正饲期60 d.结果表明:试验I组与试验II组的OTUs条目比对照组分别提高33.00%、145.32%,试验II组比试验I组提高84.44%.从物种丰度柱状图、Ternaryplot分析、OTUs聚类热图等可知,试验II组有益菌种类多于试验I组与对照组,致病菌种类少于其他两组.从等级聚类曲线中可以看出,试验II组的物种丰富度高于试验I组与对照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多酚对羊肉肌原纤维蛋白-多糖复合体系乳化及质构特性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以卡拉胶、魔芋胶和淀粉为乳化剂,与羊肉肌原纤维蛋白形成3种复合体系,研究不同质量分数的茶多酚对羊肉肌原纤维蛋白-多糖复合凝胶的乳化及质构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0.10%茶多酚的存在使3种混合体系的表面疏水性均达到最小值,其中魔芋胶处理组的值最小(0.39μg),说明凝胶蛋白分子内部疏水基团的暴露数量最少。各凝胶的乳化活性随茶多酚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在茶多酚质量分数为0.10%时达到最大值,之后又降低(P<0.05)。在所有茶多酚水平下(除茶多酚添加量为1.00%),淀粉处理组凝胶的乳化活性最好;卡拉胶处理组凝胶的乳化稳定性效果最好。凝胶质构特性和微观结构分析表明,卡拉胶处理组凝胶结构均匀且致密,对凝胶质构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结论:茶多酚质量分数及多糖种类均会对羊肉肌原纤维蛋白的乳化与质构特性产生影响,低质量分数的茶多酚(≤0.10%)与卡拉胶有助于改善复合体系的乳化及质构特性。
关键词: 茶多酚 肌原纤维蛋白-多糖复合体系 乳化性质 质构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不同施药时期对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
《植物保护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结线虫在内蒙古设施黄瓜生产中平均造成30%以上的产量损失,危害严重时导致绝收,为了明确41.7%氟吡菌酰胺SC有效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的最佳施药时期,在定植后当天、3 d、7 d和15 d分别使用41.7%氟吡菌酰胺SC稀释1 500倍液灌根;以定植后当天使用对照药剂20%噻唑膦EW稀释1 000倍液灌根、10%噻唑膦GR 2 kg/667 m2地面撒施及未施药处理为对照,施药71 d后41.7%氟吡菌酰胺SC处理区的土壤根结线虫虫口减退率分别为43.75%、37.39%、32.05%、18.12%,对黄瓜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6.4%、60.8%、55.6%、33.4%,对照药剂处理根结线虫虫口减退率分别为36.4%、25.0%,防治效果分别为64.6%、39.8%。研究结果表明,41.7%氟吡菌酰胺SC稀释1 500倍药液于设施黄瓜定植后当天和3 d灌根处理对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较好,都达到60%以上,增产明显,分别为25.1%和39.2%,本研究为41.7%氟吡菌酰胺SC防治黄瓜根结线虫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蒙古赤峰地区番茄斑萎病毒的鉴定
《园艺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orthotospovirus,TSWV)通用引物及自行设计合成引物对采集自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部分地区的番茄病毒病样品进行了RT-PCR检测及序列测定;进一步利用特异性引物对包含N基因在内核苷酸序列进行扩增、克隆和测序,并对包含N基因的914 nt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在采集的16个表现TSWV症状和2个未表现典型症状的果实样品中均检测到TSWV;TSWV内蒙古番茄分离物与中国云南、江苏等地的分离物亲缘关系最近。用表现TSWV症状的番茄果实汁液摩擦接种辣椒叶片,出现叶片褪绿、植株矮小等症状,并经RT-PCR分析检测到TSWV。本研究证实在内蒙古地区有TSWV在番茄上发生危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株玉米青贮和玉米秸秆青贮对肉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研究全株玉米青贮和玉米秸秆青贮对肉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30只杜寒羊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全株玉米组、玉米秸秆组),每组10只.对照组、全株玉米组、玉米秸秆组分别饲喂以羊草、全株玉米青贮料、玉米秸秆青贮料为粗饲料的全混合日粮.结果 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全株玉米组肉羊末重、平均日增重、胴体重、屠宰率、脾脏指数、免疫球蛋白G (IgG)含量、免疫球蛋白(IgA)含量、白介素-2(IL-2)含量、白介素-6(IL-6)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玉米秸秆组肉羊末重、平均日增重、胴体重、IgG含量、IL-2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与玉米秸秆组相比,全株玉米组肉羊末重、日均增重、胴体重、IgG含量、IL-2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试验表明,全株玉米青贮可显著提高肉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免疫功能.
关键词: 全株玉米青贮;玉米秸秆青贮;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免疫功能;肉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