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2124条记录
麦麸阿魏酰低聚糖对大鼠肝脏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麦麸阿魏酰低聚糖(Feruloyl oligosaccharides,FOs)对大鼠肝脏组织抗氧化功能的影响,选取40只健康断奶大鼠,随机分为5组,包括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w(Vc)=100 mg/kg)、低剂量组(w(FOs)=20mg/kg)、中剂量组(w(FOs)=40mg/kg)和高剂量组(w(FOs)=80mg/kg)。试验期为21d,每日定时灌胃。试验结束后,收集肝脏组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其抗氧化相关指标,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分析抗氧化相关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1)随着FOs剂量增加,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催化亚基(Glutamate cysteine ligase catalytie subunit, GCLC)、醌氧化还原酶1 (NAD (P)Hquinoneoxidoreductasel,NQO1)、CAT、SOD、GSH-Px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p45-related factor 2,Nrf2)的mRNA表达水平二次方增加,Nrf2蛋白表达水平线性增加(P<0.05),而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 deoxyguanosine,8-OHdG)含量线性和二次方极显著下降(P<0.01)。2)与Vc组相比,低剂量组中的GSH-Px活性和8-OHdG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而CAT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中剂量组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和8-OHdG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GCLC、NQO1、CAT、SOD、GSH-Px和Nrf2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高剂量组中的SOD和GSH-Px活性和8-OHdG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FOs可增强肝脏抗氧化酶活性,减少DNA氧化损伤,且可提高Nrf2及其下游抗氧化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且以中剂量40mg/kg BW的使用剂量效果最佳。

关键词: 阿魏酰低聚糖 大鼠 肝脏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饲养方式对肉羊胴体及肉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杂志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羊肉以富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胆固醇含量低及味道鲜美等特点而深受消费者喜爱。由于受到草场类型、牧草种类及其饲用价值、放牧时肉羊运动量的不同以及选择性采食等因素的影响,放牧羊肉的营养价值和口感等品质均较舍饲羊具有明显差异。因此,本文主要从胴体重、脂肪含量、肌肉感官品质(肉色、嫩度和风味等)、脂肪酸水平及氧化稳定性等方面综述了放牧及放牧加补饲的饲养方式对肉羊胴体及肉品质产生的影响,为相关研究领域及消费者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 放牧 饲养方式 补饲 胴体品质 肉品质 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IAS对番茄晚疫病的诱导抗性及叶片内酶活性的研究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分别用6株番茄晚疫病菌弱毒菌株(简称:PIAS)在番茄幼苗2叶1心期对番茄幼苗进行诱导处理(叶片喷施),以研究弱毒菌株对番茄晚疫病的诱导抗性效果及叶片内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接种后9~21 d的调查中PIAS-TR-dw处理植株的病情指数与对照有显著差异;在接种后21 d的调查中,PIAS-TR-dw、PIAS-TR-e、PIAS-TR-a、PIAS-TS-dw、PIAS-TL-e和PIAS-TL-a处理植株的病情指数均低于对照,各处理植株的诱导抗性效果分别为57.79%、21.29%、31.29%、48.18%、41.82%和18.32%,与PIAS-TL-a处理相比,PIAS-TR-dw、PIAS-TS-dw和PIAS-TL-e处理植株的诱导抗性效果均有显著差异。番茄晚疫病菌弱毒菌株诱导处理番茄叶片后12~132 h,各处理的PAL和POD活性与对照均有显著差异;诱导处理后36~84 h,各处理的APX、PPO和CAT活性均高于对照且有显著差异;诱导处理后84~132 h,各处理的APX、SOD和β-1,3-glucanase活性均高于对照且有显著差异。番茄叶片内的APX、SOD和β-1,3-glucanase活性与诱导抗性效果均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PO活性与诱导抗性效果为显著正相关关系;PAL、POD和CAT活性与诱导抗性效果均无显著相关关系。

关键词: 番茄晚疫病菌弱毒菌株 番茄晚疫病 诱导抗性 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蛋白质源饲粮对肉羊生长发育、屠宰性能以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蛋白质源饲粮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以及胃肠道发育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取体重为(20.0±0.6)kg的杜寒杂交肉羊12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羊),分别为豆粕组、棉籽粕组、菜籽饼组、葵仁饼组以及混合饼粕(棉籽粕、菜籽饼、葵仁饼)组,配制精粗比为65:35的饲粮.试验预试期20 d,正试期92 d,试验结束时屠宰.结果表明:1)各组之间杜寒杂交肉羊平均日增重、干物质采食量、饲料转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2)各组之间肉羊的宰前活重、屠宰率、眼肌面积以及GR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3)各组之间胴体肌肉pH、滴水损失、肉色无显著差异(P>0.05);4)豆粕组肉羊小肠重量显著低于菜籽饼组(P<0.05),棉籽粕组肉羊皱胃重量以及占宰前活重比例显著高于菜籽饼组与混合饼粕组(P<0.05),各组之间其余胃肠道发育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5)相对于豆粕组,棉籽粕组、菜籽饼组、葵仁饼组和混合饼粕组利润分别提高了1.87%、4.63%、9.35%和6.30%.综上所述,在肉羊育肥阶段,用棉籽粕、菜籽饼、葵仁饼等杂粕代替豆粕作为饲粮中的主要蛋白质源是可行的,且用菜籽饼、葵仁饼以及混合饼粕代替豆粕有更高的养殖效益.

关键词: 肉羊;蛋白质饲粮;育肥;屠宰性能;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方地区塑料大棚越夏茬番茄小葱复种高效栽培技术

北方园艺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高效利用北方地区塑料大棚设施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在赤峰地区越夏茬番茄采收结束后利用大棚休闲期复种一茬小葱,每667 m2增收3 600元,推广应用前景广阔。现对番茄、小葱的茬口安排、品种选择、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关键技术环节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北方塑料大棚设施蔬菜高产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 番茄 小葱 复种 栽培 塑料大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寒地区冬季保护地甘蓝栽培技术

中国蔬菜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引种试验结果表明,中甘26早熟、品质佳,生长期60~80 d(天),每667 m2产量可达4 000~5 000 kg,适宜作为高寒地区保护地冬茬和春茬专用甘蓝品种。内蒙古乌兰察布、呼和浩特等地区日光温室总面积约2 666.7 hm2(4万亩),由于冬季(12月至翌年2月)温度较低,大部分温室不能种植茄果类蔬菜,以生产菠菜、普通白菜(小油菜、小白菜)等绿叶菜为主,每667 m2收入约8 000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耐伊维菌素捻转血矛线虫国内分离株耐阿苯达唑特性

中国兽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捻转血矛线虫(Haemonchus contortus)耐伊维菌素(ivermectin, IVM)国内分离株是否同时存在对阿苯达唑(albendazole)的双重耐药性,本试验通过虫卵孵化幼虫试验和Ⅰ型β微管蛋白基因多态性分析方法,对实验室已分离保存的4个耐伊维菌素虫株及1个伊维菌素敏感虫株进行了阿苯达唑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在虫卵孵化幼虫试验中,阿苯达唑对伊维菌素耐药株的EC50值均大于0.1 mg/L,而对敏感株的EC50小于0.1 mg/L。在阿苯达唑Ⅰ型β微管蛋白基因多态性分析试验中,所有耐伊维菌素分离株种群内有超过10%的个体携带198位点纯合耐药基因型;同时,还有超过10%的个体在198位点和200位点同时存在杂合子基因型;而在敏感分离株中,这2个指标均低于10%。结果表明,4个对伊维菌素耐药的捻转血矛线虫国内分离株对阿苯达唑同样耐药;而1个伊维菌素敏感分离株对阿苯达唑也敏感。

关键词: 捻转血矛线虫 阿苯达唑 耐药性 虫卵孵化幼虫试验 Ⅰ型β微管蛋白 单核苷酸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针茅草原6种主要植物叶凋落物和根系分解特征与功能性状的关系

植物生态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开展凋落物分解特征与植物功能性状间的关系研究对于认识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机制至关重要。为了阐明不同物种叶凋落物和根系分解的主要影响因素,该研究以大针茅(Stipa grandis)典型草原的大针茅、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羊草(Leymus chinensis)、银灰旋花(Convolvulus ammannii)和黄囊薹草(Carex korshinskyi) 6种植物的叶凋落物和根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袋法通过501天的野外分解实验对叶凋落物和根系的分解速率常数进行研究,并测定6种植物的叶片干物质含量、根比表面积、根组织密度以及叶凋落物和根系的碳(C)、氮(N)含量、纤维组分含量等功能性状,探讨了6种植物叶凋落物和根系的分解特征与其功能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6种植物叶片和根系性状的种间差异显著,大部分性状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比值在1到2之间,而个别性状如根系的C:N和根比表面积相差近4倍。叶凋落物和根系在分解过程中质量剩余率与分解速率常数整体变化趋势都表现出前期分解迅速,中期相对变缓,后期分解最慢的规律;并且糙隐子草的叶凋落物和根系分解最慢,而银灰旋花的叶凋落物分解最快,知母根系分解最快。通过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在不同分解时期,叶凋落物和根系的分解过程受到不同性状的影响。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是叶凋落物前期和后期分解以及根系前期分解的主要影响因素,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则是根系中期和后期分解的主要影响因素;另外,叶凋落物在分解中期的分解速率主要受叶片干物质含量的影响,根系在分解中期和后期的分解速率还分别受到根系C:N和N含量的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对于预测大针茅草原的碳和养分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大针茅草原 凋落物 植物功能性状 分解速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LAF-seq玉米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与株型性状QTL定位

科技导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株型直接决定生物产量、种植密度与籽粒产量,利用玉米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解析株型相关性状的遗传机制,对选育理想株型玉米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SLAF-seq技术,依据玉米黄早四参考基因组信息,对昌7-2与PHB1M及其138个F2:3家系高通量测序,开发高密度SNP的遗传图谱,并进行株型相关性状QTL定位.研究结果构建了一张总图距为1354.81 c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0.32 cM,标记数为4220个SLAF标签(7876个SNP)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在E1与E2两种密度下,对株高、穗位、叶片数、节间数、平均节间长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10个QTL位点,其中,有7个PVE超过了10%.叶片数、穗位、节间数为主效QTL,ADD为负值,叶片数与节间数的减效等位基因来源于PHB1M,穗位的减效等位基因来源于昌7-2.叶片数与节间数在2个密度下均定位在8号染色体上,说明二者之间有着共同的遗传机制.与QTL关联的SLAF标记共有61个,其中,SLFA7305498和SLFA6717271为qLC-2-LG8与qIC-2-LG8共有标记.该研究将为玉米株型相关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提供支撑.

关键词: 玉米;SLAF-seq技术;高通量测序;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株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土壤水碳氮耦合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土壤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比分析了氮肥习惯施用(FN)、氮肥习惯施用配合秸秆还田(FNS)、氮肥高量施用配合秸秆还田(HNS)、氮肥后肥前移施用(RN)、氮肥后肥前移施用配合秸秆还田(RNS)5种不同耕作措施对玉米农田土壤水分、碳氮、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及玉米籽粒产量的影响,并通过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进一步揭示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变化规律及其耦合效应,明确秸秆还田玉米地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土壤水、碳、氮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与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处理可显著提高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且秸秆还田与全膜垄沟栽培结合后(FNS、HNS、RNS),二者的协同效应较单一地膜覆盖(FN、RN)增强了土壤纳雨增墒能力,为秸秆的正常腐解提供了适宜的水热环境;秸秆还田下不同氮肥运筹处理较对照FN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其中以RNS和HNS处理提升效果最显著,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明显增加,表现为0~20 cm土层大于20~40 cm土层,FN处理和RN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与土壤酶活性和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对土壤有机碳、蔗糖酶、全氮和过氧化氢酶变化较敏感,对土壤性质变化具有一定指示作用。在产量方面,秸秆还田处理FNS、HNS、RNS较对照FN处理分别提高5.30%、10.93%、11.41%,且氮肥的常量投入即可获得较高的氮肥偏生产力。综合土壤因子、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率来看,秸秆还田条件下可通过调整氮肥的后肥前移来平衡土壤碳氮收支,实现节本增产增效,同时提高氮肥利用率,其是内蒙古黄土高原地区一种节氮、稳产、增效的秸秆还田技术模式。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氮肥运筹 后肥前移 土壤含水量 土壤碳氮 玉米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