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放牧强度对无芒隐子草空间分布的多重分形结构影响
《草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内蒙古高原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设置不放牧(对照区,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4个放牧强度处理,分析丛生类禾草空间分布状态及其对放牧强度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增加,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空间分布的多重分形度逐渐增大.无芒隐子草空间分布多重分形特征在CK处理下最为复杂,随放牧强度增加,空间分布的多重分形特征复杂程度增加,但均小于CK处理.无芒隐子草空间分布的均匀度在LG和MG处理下较大.CK处理下无芒隐子草空间分布的复杂性主要由母株株丛繁殖能力、扩散能力和群落中种群竞争决定,HG处理下无芒隐子草空间分布的复杂性由放牧家畜选择性采食、随机游走践踏和种群本身的耐受能力决定.
关键词: 荒漠草原;优势种群;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统计阶距;广义维数谱;奇异性指数;多重分形奇异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球孢白僵菌对二斑叶螨的致病性和对天敌智利小植绥螨的间接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二斑叶螨是世界性害螨,为害多种经济作物和蔬菜。为明确球孢白僵菌和捕食螨联合应用防控二斑叶螨的可行性,本文测定了不同浓度球孢白僵菌GZGY-1-3孢子悬浮液对二斑叶螨的致病力,并用喷施球孢白僵菌16 h、24 h、36 h和48 h后的二斑叶螨分别饲喂智利小植绥螨,测定智利小植绥螨连续两代的致死率、生长发育及繁殖力变化。结果表明:二斑叶螨的校正死亡率随喷施球孢白僵菌孢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1×108孢子/mL浓度下球孢白僵菌对二斑叶螨的校正死亡率最高,此浓度下,球孢白僵菌对二斑叶螨的LT50为5.0 d,同时球孢白僵菌对二斑叶螨的LC50为1.37×106孢子/mL。智利小植绥螨取食被球孢白僵菌侵染的二斑叶螨后,在F0代中,随喷菌时间的延长,智利小植绥螨的第二若螨、产卵前和世代历期均显著延长,雌成螨的单雌产卵量降低;但F1代中,不同处理间,各虫态发育历期及单雌产卵量均无显著差异。本试验证明了对二斑叶螨具有高毒力的球孢白僵菌菌株,在安全期内对智利小植绥螨的亚致死影响较低。研究结果为实际生产中球孢白僵菌与智利小植绥螨联合防治二斑叶螨提供了理论支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沙地生境不同播期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其越冬率的影响
《草地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科尔沁沙地种植苜蓿(Medicago sativa)的适宜播期,本研究于2017年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选择骑士T、公农1号、擎天柱3个紫花苜蓿品种,7月1日开始播种,每5天播种1期,共10个播期,分析播期、生产性能、越冬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建植当年苜蓿播种越晚干草产量越低,骑士T干草产量在7月21日播期显著降低(P<0.05),公农1号干草产量在7月16日播期显著降低(P<0.05),擎天柱干草产量在7月11日播期显著降低(P<0.05);随播种时期的推迟,苜蓿株高、单枝条重呈降低的变化趋势,单位面积株数和枝条数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苜蓿越冬率从播期7月16日开始显著降低,公农1号在7月16日以前播种越冬率显著高于骑士T和擎天柱(P<0.05);播种翌年第1茬苜蓿干草产量和株高随着播期的推迟而逐渐降低,2,3茬则无明显变化;苜蓿单位面积株数和枝条数都随播期的推迟呈降低的变化趋势,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苜蓿的株数逐渐降低。因此,在科尔沁沙地种植紫花苜蓿最佳播期为7月1日—7月16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影响肉牛肌内脂肪沉积的遗传、管理和营养因素
《中国饲料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肌内脂肪在骨骼肌中的含量包括长背肌,也称为大理石花纹脂肪,是决定牛肉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基因、品种、管理和营养影响肌内脂肪沉积。在此,本文综述了影响肌内脂肪沉积的遗传因素(品种、性别差异和遗传力)和管理因素。阉割公牛会增加大多数品种牛的肌内脂肪沉积。本文还综述了断奶日龄、阉割、屠宰体重、年龄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对肌内脂肪沉积的影响。营养因素包括脂肪代谢,饲料消化、吸收,葡萄糖、淀粉的有效性,维生素水平。因此,根据消费者对牛肉的偏好,可能需要多种策略的组合来调控肌内脂肪的沉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裹包密度和添加剂对天然牧草青贮品质的影响研究
《中国草地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草甸草原牧草为试验原料,设置9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分别是LLAB(低密度,乳酸菌2.2*10~5cfu/g)、LCE(低密度,纤维素酶0.2g/kg)、LCK(低密度,无添加,CK),MLAB(中密度,乳酸菌2.2*10~5cfu/g)、MCE(中密度,纤维素酶0.2g/kg)、MCK(中密度,无添加,CK),HLAB(高密度,乳酸菌2.2*10~5cfu/g)、HCE(高密度,纤维素酶0.2g/kg)、HCK(高密度,无添加,CK).60d青贮后开袋测定天然牧草营养品质、发酵品质和微生物数量.结果显示,天然牧草青贮中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可以增加乳酸菌数量、乳酸含量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提高牧草营养品质,降低纤维类物质含量和pH值.裹包密度较高时,营养品质和发酵品质越好.因此,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及高密度裹包有利于改善天然牧草青贮品质,且乳酸菌添加剂效果优于纤维素酶,高密度裹包优于低密度裹包.添加乳酸菌和高密度裹包可获得较好的天然牧草青贮饲料,可在草原牧区进行推广示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营养活性物质(nutricines):一个亟待重新审视的研究领域
《饲料工业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国内外有关饲料或食物营养活性物质的研究,特别是对其健康效应的研究,可以称之为现代动物营养学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进展.在动物营养学和饲料学领域对营养活性物质的研究属于一块尚未充分开发的领域.到目前为止,人们对饲料中这些营养活性物质虽然已有所了解,但是对其研究甚少,尤其是对其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大力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卢德勋提出的营养活性物质组学理论为这一战略课题开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卢德勋提出的把饲料营养活性物质列入饲料营养正常组成的崭新学术观点为传统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技术和日粮配合技术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对传统饲料科学整体现代化发展具有开创性贡献.饲料营养活性物质这一课题的研究涉及面广,需要进行较长期多学科协同攻关.文章在综述我们团队多年来取得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任务和课题进行扼要的介绍.
关键词: 营养活性物质 健康营养 营养组学理论 饲料营养组成 数据库 机制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东乌珠穆沁草甸草原不同退化程度草地植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研究
《草地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研究不同退化程度草甸草原植物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的动态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样方法对东乌珠穆沁不同退化程度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植物主要为禾本科、菊科、蔷薇科、莎草科、豆科、唇形科。随草地退化程度加剧:草地植被盖度减小;群落优势种从禾本科、莎草科、豆科等优质牧草逐渐转变为杂类草植物;多年生植物优势度下降,一年生杂草优势度上升,群落稳定性变差。未退化草地物种丰富度最大,中度退化草地较未退化草地表现出较高的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丰富度指数,其余草地类型多样性差异不显著。未退化草地样点间植物群落相似度较高,与轻度、中度、重度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组成差别较大。轻度、中度、重度退化草地间植物群落组成存在相似性。本研究结果为退化草甸草原的恢复重建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玉米品种光合特性及青贮产量品质的差异性研究
《作物杂志 》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明确内蒙古中熟区不同玉米品种光合效率、青贮产量及品质的差异性,为筛选适宜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种植的中熟青贮玉米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系统分析了先玉335、利禾1号、东裕120、金创998、京科青贮301和种星青饲1号6个玉米品种关键生育时期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光合特征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及青贮收获期的产量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随生育期的推进各品种的各项光合指标变化规律均表现为抽雄吐丝期>大喇叭口期>灌浆初期>灌浆中期。各品种玉米的叶绿素含量均无显著差异。种星青饲1号、先玉335和利禾1号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其他玉米品种,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变化趋势较平缓,其生物产量均达到了20 100kg/hm~2以上,品质优良,综合各玉米品种的光合特性、产量以及品质分析得出,种星青饲1号、先玉335以及利禾1号3个品种作为内蒙古中熟区青贮玉米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胡麻木酚素含量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挖掘胡麻木酚素含量相关基因,本研究用269份胡麻种质的基因型数据和木酚素含量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呼和浩特、集宁、锡盟和新疆等4个环境下木酚素含量的统计分析表明:新疆伊犁地区种的269份胡麻种质平均木酚素含量为最大,变异系数依次排序为锡盟<呼和浩特<集宁<新疆,广义遗传力为60.67%。4个环境下胡麻种质木酚素含量均呈现正太分布的趋势。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获得了13个显著SNP位点和21个候选基因,为胡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以及高木酚素含量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