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澄迈县水稻土养分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
《热带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为了给澄迈县及类似地区水稻土养分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采集了114个水稻土样品进行土壤养分状况分析。结果表明:澄迈县水稻土平均pH值为4.75,酸性强度大,有7.02%的水稻土有机质缺乏;有效磷缺乏的水稻土占比为41.23%,土壤交换性镁缺乏和丰富并存,铁、锰、铜和锌有效含量较丰富,有效硼缺乏严重;土壤交换性钙和镁含量极显著正相关系数为0.811,土壤pH与土壤有效硫含量的极显著负相关系数达0.323。今后在农业生产中应采取调酸改良、稳定氮和钾肥用量、补充微量元素硼、平衡施用磷的测土配方施肥综合技术措施,提高水稻土综合生产潜力,实现澄迈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大白菜TPS基因家族鉴定及其在高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大白菜TPS (BrTPS)家族成员信息及对高温胁迫信号的响应,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大白菜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了BrTPS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理化性质、进化特征、蛋白结构及在高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白菜全基因组含有15个TPS基因家族成员,分布于8条染色体上.除BrTPS14和BrTPS15外,其余成员各含有1个TPS和1个TPP结构域,并且所含motif的排列顺序也完全一致.理化性质分析发现,15个成员的氨基酸长度介于129~1 459 aa之间,分子量大小在14.73~165.83 kD之间,大部分BrTPS蛋白为酸性蛋白和亲水蛋白,以无规则卷曲作为二级结构主要构成元件.进化分析表明,大白菜TPS基因家族成员可分为2类,其中ClassⅠ包含5个成员,ClassⅡ包含10个成员.本研究对高温胁迫前后不同组织和持续高温胁迫下叶片中的表达分析,发现大部分的BrTPS基因可对高温胁迫产生响应,但在表达规律上存在差异.这些研究结果为后续研究大白菜TPS基因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大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TPS基因家族 生物信息学 高温胁迫 表达分析


海口市耕地土壤养分调查与评价
《热带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采集海口市耕地土壤,采用常规分析方法测定土壤养分.检测结果表明:海口市耕地土壤以酸性为主,平均pH值为5.80;有机质、速效钾含量处于较缺乏水平,平均值分别为13.26和57.99 g/kg,不同地块差异较小;碱解氮含量较高,平均值为129.41 g/kg,不同地块差异较小;有效磷含量高,平均值为88.65 g/kg,不同地块差异较大.海口市耕地土壤养分含量总体偏高,但是要注意施肥平衡,适当调高钾肥使用比例,多施用有机肥.


海南产区金菠萝关键生产技术
《安徽农学通报 》 2020
摘要:为了促进海南菠萝产业品种更新和提质增效,引进了金菠萝(MD-2)这一优良品种.金菠萝具有易管理、耐储运、果形美、口感佳的特点,结合海南产区气候、地理特点和生产实践,该文介绍了适合海南产区的金菠萝生产的关键技术,具体涵盖果园选址与整理、定植技术、水肥管理、植株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控等6个方面.


菜心耐热性评价及酶促抗氧化系统对高温胁迫的响应
《浙江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鉴定不同菜心品种的耐热性,以热害指数为评价指标对19份材料进行耐热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酶促抗氧化系统对人工模拟高温胁迫及恢复的响应。结果表明:通过热害指数分析,筛选出耐热品种5个、中等耐热品种11个、不耐热品种3个。对耐热品种CX10、中等耐热品种CX17和不耐热品种CX13进行人工模拟高温处理发现,37℃高温胁迫时菜心叶片的电导率、MDA含量显著升高,SOD、POD和CAT的活性,以及Mn-SOD、POD和CAT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从增加幅度来看,耐热材料中的电导率、MDA含量增幅明显低于不耐热材料,SOD、POD和CAT的活性,以及Mn-SOD、POD和CAT基因表达量则以耐热材料中增幅最大。在胁迫恢复3 d时,与胁迫时相比,所有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对照。以上结果说明,高温胁迫影响了菜心酶促抗氧化系统的正常代谢,即使高温解除后也不能恢复至正常状态,但耐热材料可通过调节自身的酶促系统减轻胁迫带来的伤害。


不同菜心品种萌发期和苗期耐热性分析及其鉴定指标筛选
《西北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菜心品种间的耐热性强弱,构建菜心品种耐热评价体系.以20个菜心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正常和人工模拟37℃高温2个处理,对不同菜心品种萌发期和幼苗期的21个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以各单项指标的耐热系数(γ)作为衡量耐热性依据,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相结合,对不同菜心品种进行耐热性鉴定及耐热指标筛选.结果表明,与正常处理相比,高温胁迫后各菜心品种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地上部鲜质量、地下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地下部干质量、叶绿素质量分数和根系活力均下降,热害指数、O-2质量分数、H2 O2质量分数、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糖质量分数、Pro质量分数和CAT活性均升高,发芽势、根冠比、相对电导率、SOD活性和POD活性既有下降又有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各评价指标间存在信息重叠与交叉现象,主成分分析将21个单项指标转化为3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隶属函数法计算获得了各品种综合耐热能力D值并排序,聚类分析将20个菜心品种划分为耐热型(6个)、中等耐热型(10个)和不耐热型(4个)3种类型;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菜心耐热性评价方程,同时结合灰色关联度分析,筛选出热害指数、过氧化物酶活性、MDA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发芽势和过氧化氢质量分数等6个指标,可作为菜心耐热性综合鉴定指标.本研究结果为菜心耐热性评价、耐热品种选育、耐热机理及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槟榔-平托花生间作对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热带农业科学 》 2020
摘要:研究成龄槟榔-平托花生间作后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为槟榔规范化栽培、改善土壤环境以及可持续耕作等提供理论指导.以成龄槟榔-平托花生间作槟榔园为处理,以单作槟榔园为对照,开展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研究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槟榔单作模式,槟榔-平托花生间作模式下不同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磷、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蛋白酶含量均较高,其中在10~20 cm土层显著增加;在10~20 cm土层的土壤养分方面,间作模式下有机碳、全氮、全磷、速效氮和速效磷较槟榔单作模式分别显著提高了30.43%、14.28%、16.98%、14.13%、180.38%;土壤酶活性方面,间作模式下10~20 cm土层土壤蔗糖酶、过氧化氢酶、中性蛋白酶和碱性蛋白酶分别比槟榔单作模式极显著提高了108.39%、16.77%、23.73%、39.17%;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大部分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成龄槟榔-平托花生间作模式能够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以及土壤酶活性,改善槟榔林下土壤肥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