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杀虫双和杀螟丹选育对小菜蛾抗药性的形成及其抗性机制
《昆虫学报 》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杀虫双和杀螟丹在实验室以点滴法处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四龄幼虫,以连续继代药剂淘汰选育其抗药性。至35代,药剂汰选的小菜蛾对杀虫双和杀螟丹的抗药性较选育前正常品系分别提高了51倍和25倍。其抗药性的形成发展均呈S形,可认为已成为抗性品系。以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及有机氮等11种杀虫剂测试抗杀虫双小菜蛾品系和抗杀螟丹小菜蛾品系对常用药剂的敏感度结果表明:对杀虫双、杀螟丹和杀虫环之间有较严重的正交互抗性;对敌敌畏、马拉硫磷和杀螟松有轻微交互抗性产生;对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氯菊酯和灭多威、久效威等药剂更加敏感,呈负交互抗性。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测定表明,抗药性产生与特异性酯酶的形成有一定关系。用比色法和酸度法测定,抗性品系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降低,羧酸酯酶(CarE)活性无差异。加增效剂Pb和SV_1于四龄幼虫表皮,对抗杀虫双小菜蛾品系分别有6.28及1.45倍的增效作用;对抗杀螟丹小菜蛾品系分别有4.85及1.39倍的增效作用,可见多功能氧化酶(MFO)为小菜蛾抗杀虫双和抗杀螟丹的重要因子。


八倍体小黑麦新品种的适宜播期范围与稳产性
《作物学报 》 1991 CSCD
摘要:供试的6个小黑麦品种(系)根据试验结果可分成3类:Ⅰ类 劲松5号和8323-17,偏春性,分蘖力强,适宜播期比偏春性的小麦对照阿勃还宽,各播期的亩产量均显著高于小麦对照,属稳产性最好的类型。Ⅱ类 1001-45和劲松4号,偏春性,分蘖力好,适宜播期比阿勃宽,各播期的亩产量与阿勃相似,但显著高于春性小麦对照绵阳11号,属稳产性好的类型。Ⅲ类 劲松1号和劲松2号,春性,分蘖力较弱,适宜播期范围和亩产量都与绵阳11号相似,属耐肥而不稳产的类型。劲松5号在中等肥力的旱坡地上,全试验的平均亩产达237.7公斤,比适应力强的稳产小麦对照阿勃高16.5%,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阿勃,204.1公斤/亩,LSD_(0.01)=16.4公斤/亩)。它的蛋白质含量为15.45%,面包烘烤性能好,可做优质面包。


贵州地方稻种资源对稻瘟病、白叶枯病抗性鉴定结果
《中国农业科学 》 1990 CSCD
摘要:对来源于复杂立体生态区域的贵州地方稻种资源进行抗稻瘟病和白叶桔病鉴定,不仅对水稻育种工作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为深入研究寄主抗病特性形成与生态关系提供最佳素材。但至今按照我国统一方案系统地对贵州地方稻种资源进行该两病抗性鉴定,国内尚无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