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产优质玉米黔原三号大面积示范推广
《贵州农业科学 》 2000 CSCD
摘要:项目以推广高产优质玉米杂交种黔原三号为主体 ,配套实施各种高产栽培实用技术 ,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 ,大办示范样板 ,实施政技物结合。两年内在遵义、贵阳等地项目区内 ,示范推广 4 .16 6万 hm2 ,平均每 6 6 7m2产量达 388.31kg,比当地前三年玉米平均每 6 6 7m2产量增产53.4 1kg,增产率达 15.95%。在项目区外带动推广 2 .591万 hm2 ,平均每 6 6 7m2增产 51.6 8kg。项目总计推广 6 .757万 hm2 ,增产 5355.16 88万 kg,新增总产值 6 0 2 4 .5万元


黔油12号双低杂交油菜制种技术研究I.母本SAB-3的特征特性
《贵州农业科学 》 2000 CSCD
摘要:对双低杂交油菜黔油 12号的母本 SAB- 3进行植物学特征及核不育系的可育株和不育株的开花期、花器官特性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1) SAB- 3根系发达 ,叶色深绿 ,丰产性好 ,抗性强 ,营养生长期较长 ;(2 ) SAB- 3的可育株花蕾、花瓣和雄蕊均比不育株的长、大 ,有利于初花前后识别和及时拔除可育株 ;(3)可育株比不育株开花早 3~ 14d,平均早 5d,拔除可育株安排在 SAB- 3群体开花约 10 %时开始 ,有利于 10 d内分 2~ 3次将可育株彻底拔除。
关键词: 杂交油菜 低芥酸 低硫甙 制种技术 不育系 特征特性


大豆脂肪氧化酶缺失体的农艺和品质性状鉴定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贵州省大豆品种中随机抽取 1 44份进行脂肪氧化酶测定、豆奶加工试验和品质、农艺性状分析。结果发现了 3 3份脂肪氧化酶缺失品种 (其中 2份育成品种 ) ,占鉴定总数的 2 2 .9%,包括缺失 Lox2、Lox3和Lox2、3类型 ,以缺失 Lox3类型较多。缺失脂氧酶地方品种的蛋白质、脂肪含量较低 ,其氨基酸成分及比例与正常品种相近 ,而缺失的育成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则高达 4 7%以上。利用强碱高温消除豆浆中的豆腥味后 ,正常品种豆浆中的氨基酸总量减少较多且部分氨基酸成分消失 ,缺失品种减少较少且氨基酸成份全部保留。Lox3缺失品种的脂氧酶活性与百粒重、株粒重负相关。脂氧酶缺失的育成品种有着较大的直接应用价值 ,而多数缺失的地方品种表现为重感病毒病和生育期太长的特点 ,需进行改良才能在生产上利用。


硫酸钾对蔬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00 CSCD
摘要:为探索硫酸钾对蔬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1998年分别在罗甸县龙坪镇及边阳镇、贵阳市乌当区永乐镇对辣椒、豇豆和西红柿进行了硫酸钾肥效试验。通过不同的施用方法如基施和喷施 ,证实硫酸钾对贵州省辣椒、豇豆和西红柿的产量及品质有影响。试验证明 ,无论基施还是喷施硫酸钾都有很好的增产增收效益 ,能改善蔬菜果实的品质 ,提高商品价值 ,有极好的推广应用前景。通过试验 ,建议在生产上 ,硫酸钾适宜用量辣椒基施为 375kg/ hm2 ,在氮磷钾施用基础上喷施可溶性硫酸钾 ,浓度以辣椒 4 %、豇豆 3%、西红柿 4 %为宜。


贵州省旱田土壤N_2O释放及其环境影响因素
《环境科学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贵州省的玉米-油菜轮作田、大豆-冬小麦轮作和休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密闭箱-气相色谱法,对整个轮作期的土壤N2O释放进行观测,初步研究我国亚热带旱田的N2O释放特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3试验田N2O释放通量具有相同的规律性日变化形式,秋收作物达通量极大值的时间比越冬作物滞后2h~3h,气温是控制N2O通量日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3试验田N2O释放通量(以N2O中的N计)分别在9.81~433.11,4.00~180.41和9.74~282.00μg·m - 2·h- 1,高于我国水田和北方旱田的N2O释放通量;进一步分析表明,3试验田N2O释放通量具有相同的季节变化模式,N2O 释放峰受降雨事件的直接影响,N2O通量与降雨量和土壤湿度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而与温度的关系不明显


黄壤旱地玉米氮、磷、钾化肥与绿肥的肥料效应
《西南农业学报 》 2000 CSCD
摘要:1998年至 1 999年 ,在贵州普定县的黄壤旱地上以玉米为指示作物设置试验 ,探讨氮、磷、钾与绿肥的肥料效应。初步探明了现行施肥习惯下氮、磷、钾化肥的养分回收状况 ,明确提出了黔中黄壤旱地玉米的最佳经济效益与最高产量施氮量 (N)分别是 1 38 4kg/ha与 1 49 5kg/ha ,施用有机肥并集中穴施磷肥可提高磷肥有效利用率 ,施用绿肥鲜草 75 0 0kg/ha可增产玉米 6 70kg/ha。此外 ,还分析了绿肥、氮、磷、钾化肥之间的交互作用。

